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2020」天治核心基金》,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本文依据最近几年的人身险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排名,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随便写了点东西,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文末附2020年全国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表。
第一梯队:(全国保费前十名)
首先就是国寿、平安,一方面有历史因素在里面(国寿是纯国资,也是第一家保险公司),另一方面本身综合实力就强(平安,估计没人不知道吧),这两家保险公司的的市场份额将其他保险公司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到了可预期的时间里面,其他公司肯定撵不上的地步。到了大到不能倒的级别。当然品牌溢价也是*的。其次是,太平、太平洋、人保寿、中邮寿这些全国性的公司,线下网点齐全,也都拥有大量的代理人,人数也都是几十万的级别,背后也都有国资的身影。再次是,新华、泰康、华夏这些股份公司,略低一些些,但是凭借长久的历史,和庞大的代理人群体,也能跻身第一梯队中。这些公司在所有保险公司里面,稳坐前10%的排名,每年的变动几乎很小。
这里面有个特殊,中邮人寿,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可能知道中国邮政吧。从名字上也能看出来,中邮人寿是中国邮政的子公司,虽然成立时间很短,但是扛不住亲爹的实力强。
第二梯队:全国保费前40%排位
有一类是历史悠久或者产品突出的中大型股份保险公司,比如富德生命、阳光保险、百年人寿、天安人寿、信泰人寿等等,与第一梯队的股份公司相比,成立时间晚了些,股东实力或许略欠缺一些(这里股东来来回回的换,还是以持续时间较久的为准)。但是凭借出色的经营(富德生命),以及过硬的产品(信泰人寿),在保费收入规模上还是非常的高。这里面有些异类,农银人寿和人保健康,农银人寿和后面提到的银行系合资保险公司不一样,它是个国内各家机构合资的保险公司,官网上写的是农业银行是大股东,但是*的国家企业信息系统显示已经没有了农业银行的股份;而人保健康是人保集团下新设立的健康险公司(支付宝上的好医保),只做健康险,不经营寿险业务。
有一类是一线的合资保险公司,比如工银安盛,招商信诺,中信保诚,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国网英大人寿,中美联泰人寿,中意人寿,以及友邦人寿。说实话,亲爹都很好,中资股东: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集团、建设银行、中石化、国家电网,都是国内的*企业……外资股东法国安盛集团、美国信诺保险、英国保诚集团、意大利忠利集团……也都是国际*保险集团。属于,端着金饭碗的保险公司,但凡努力一点,都能做得很不错。这里面,友邦是个异类,不是合资的,长期以来都是*的一家纯外资(港资)保险公司,最早也是它把非议众多的代理人保险制度引入了中国。现在有安联(中国)保险公司,成为了第二家纯外资(德资)保险公司。
第三梯队:全国保费前70%排位
先是国内的股份保险公司,民生人寿、招商仁和、渤海人寿、昆仑健康、弘康人寿、横琴人寿、中华人寿、北京人寿等等。这些公司中有的成立时间很短,暂时还没有发展到第二梯队,有的公司是因为前期经营问题,规模迟迟没有发展上去,停留在了这个阶段。
再就是二线的合资保险公司了,比如说中英人寿、同方全球、中银三星、中荷人寿、恒安标准、陆家嘴国泰、中宏人寿、复星保德信等。这些合资公司呢,部分的股东实力很强,但是由于经营问题,保费规模并不太大;部分公司的实力相对弱一些,成立时间也短一些,导致保费规模及知名度上,稍微弱势一些。
第四梯队:
部分是一些新成立的公司,这里面有股东背景很强的合资公司,比如德华安顾人寿,背后山东国资委和德国安顾保险集团,也有网红保险公司华贵人寿,主打定期寿险。其他的名字就不在提了。这些保险公司呢,在分支机构上较少,往往只在某个地区有线下网点,像华贵人寿主要在贵州有线下实体经营机构(河北也有一家分公司),德华安顾主要在山东省内有网点。
不过借由互联网,这些公司在产品上面往往非常激进,还以华贵人寿为例,定期寿险的费率几乎做到*,国富人寿、和泰人寿在重疾险方面也把费率拉低到了当下*,非常的内卷。经常爆火的网红保险,多数都是出自于这些保险公司。
最后说的话,
感谢国内对保险业的严格监管,只要是国内的保险公司,他们的产品在安全性上都差不多。好比吃鸡蛋一样,只要是养鸡场下的鸡蛋,营养性上都一样,无非是哪个鸡下的,鸡蛋皮上带不带点灰。保险公司倒闭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经营不善,被其他公司或者国家层面接管,保证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失。
不过,保险合同属于一种射幸合同,付出保费是确定的,而得到回报是不确定的或者是延后,导致人们对天然对保险合同就有一种不安全性。
这方面,大公司由于遍及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庞大的代理人群体及大量的广告宣传,占有先天优势,支撑起了较高的溢价。而中小型公司呢,运营费用会低很多,为了从众多保险公司中杀出重围,只能不断地雕琢保险产品,在保险产品本身上做到更好。
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就好。如果看好某家公司的产品,是大公司就找找他们的代理人;是中小公司,可以找找我们这种经纪人。
404 Not Found
nginx/1.6.1金融界基金08月30日讯 天治核心成长混合(LOF)基金08月27日上涨2.68%,现价0.821元,成交165.32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0.8621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3.46%,场内价格溢价率为-2.22%。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金融界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上涨17.01%,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35.87%,近6月本基金净值上涨34.70%,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27.36%,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3.0980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5次,累计分红金额3.34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许家涵,自2015年06月02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17%。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平安银行(持仓比例7.11%)、华友钴业(持仓比例6.48%)、东方财富(持仓比例6.22%)、江苏银行(持仓比例6.14%)、宁德时代(持仓比例6.00%)、赣锋锂业(持仓比例5.93%)、天华超净(持仓比例5.20%)、容百科技(持仓比例4.70%)、南京银行(持仓比例4.61%)、天赐材料(持仓比例4.49%)。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宏观方面,*发布的中国经济上半年数据,为下半年的稳定复苏提供了信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延续稳健复苏的步伐,GDP同比增长7.9%,略低于市场预期。工业生产高位放缓,居民消费延续复苏但力度不够强劲,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在逐渐回暖。
工业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其中,6月工业生产边际放缓,总体延续景气态势。未来随着内外需等部分支撑因素的强度进一步放缓,工业生产仍将逐步放缓。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居民消费处于缓慢修复之中,消费拉动作用在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的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都超过了10%。但对下半年消费修复程度不宜高估,目前,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中小微企业面临疫情冲击大、大宗商品价格挤压利润严重、汇率升值影响大等多重压力,导致低收入群体增收困难,消费潜力仍不足。
制造业投资可能成为拉动2021年经济复苏的重要推手。在外需回暖、制造业企业利润大幅好转和贷款流向制造业的基础上,制造业投资得到较快恢复。下半年上述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工业企业结构性补库存启动和金融支持力度将加大,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力度将有所加大,专项债发行速度有望提速,对基建投资,尤其是\"两新一重\"和新基建投资形成较大支撑。
市场方面,回顾A股上半年走势,2021年开年A股首先经过了一轮\"春季躁动\"行情,市场做多热情较为高涨,资金持续流入权益市场,其后受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和通胀预期升温影响,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全球风险资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1季末A股前期涨幅较大的\"抱团股\"在春节后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带动各主要指数下行。2021年2季度A股经过季初短暂的筑底后,以创业板和科创板为代表的成长股板块率先走出底部震荡区间,以白酒、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景气行业先后创出新高,半导体、军工等主题行业表现活跃,赚钱效应明显;相比之下,以银行、非银、地产、家电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表现低迷,部分头部传统蓝筹公司甚至在触发回购后股价仍迭创新低,成长价值板块间表现分化明显,投资者对高增长高景气板块的估值容忍度明显高于低估值板块。从资金面来看,新基金经历了3、4月份的短暂低迷,在市场重新出现了赚钱效应后,发行逐渐回暖,场内资金结构较好,机构仍占据较强话语权。二季度以原油、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相关行业个股盈利预期确定性较强,周期行业个股表现亦可圈可点。总体看,2021年上半年,A股主要指数方面,上证综指上涨3.4%,沪深300上涨0.24%,创业板指上涨17.22%,成长风格明显占优。
基金操作层面,2021年上半年,根据产品设计对资产配置的要求,本基金继续执行了大、小盘个股相对均衡配置的核心-卫星策略。聚焦核心资产,A200方面,一季度重点配置估值较低且基本面逐步好转的大金融板块,同时在二季度逐步加仓业绩增长明确的成长行业和个股,重点配置半导体设备、新能源产业链、周期上游等龙头白马个股;成长股方面,坚持用价值投资的视角进行成长股投资,优选景气赛道、业绩增长确定的行业,集中配置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景气行业绩优个股,力争为投资者取得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报告期末天治核心成长混合(LOF)基金份额净值为0.6875元,本报告期内,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2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55%,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6.82%。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宏观方面,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关键在于下半年经济发展质量。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呈现复苏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趋势,制造业投资有望进一步回暖;企业盈利趋势向上、量价齐升,需求端持续向好。海外方面,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也较为明确,疫苗接种美欧有望在年中实现一针70%覆盖;美国产能已经恢复95%以上,但就业市场仍然承压,因此美国加息进程有望延缓;欧洲经济重回正轨,就业仍有待改善。
市场走势方面,在下半年宏观流动性整体偏稳的背景下,预计货币政策大幅收紧概率不高;而国内市场化改革加速,以科创板为代表的大力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资本市场建设,以及以外资、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使我们继续坚定看多下半年A股震荡上扬的结构性牛市行情。
2020年
上市险企保费排名榜
注: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均为累计保费数据。中国人寿,包含测算的国寿财数据。
第一名:中国平安(集团)
7,973亿元
第二名:中国人寿(集团)
6,993亿元
第三名:中国人保(集团)
5,605亿元
(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平安,四度蝉联第一
但近乎零增长,未能破8千亿
2021年更值得关注
1. 中国平安,连续四年规模第一!
平安集团,自从2017年*夺得规模第一的宝座之后,至今,已经连续四年问鼎了!
而且,在平安超越国寿问鼎第一后的前三年,也就是2017年-2019年间,平安集团一直保持双位数的高速发展。
反观,国寿集团的增速却从2017年的18%,下降到2019年的7%。
正因如此,从上图可以看到,平安与国寿的保费差距逐年被拉开,尤其是2019年,平安*领先近1500亿。
然而,遗憾的是,2020年平安集团,虽然依旧是集团规模第一,但是,与国寿集团的保费差距却被缩小到千亿之内。
最重要的是,本来期待今年可以突破8千亿保费目标,却因增速过低未能实现!
如果分财险和寿险业务去看,平安集团和国寿集团的差距到底在哪儿呢?
2. 平安寿险负增长,拖累集团发展!
从上图,分财寿版块,平安集团与国寿集团的保费差距可以看到,2019年和2020年相比,*的变化是寿险业务。
近年来,平安寿险本是保持快速发展,一路追赶中国人寿,与国寿的保费差距逐年缩小,到2019年二者仅相差447亿。
但是,中国人寿2020年凭借年初开门红的优势,顺利扛过了新冠疫情的打击,与平安的负增长(-13%)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平安一直在努力调整,但是,截至2020年年末,平安寿险依旧负增长3.61%。
因此,两家公司在寿险版块的差距再度被拉大,这也就给了国寿赶超机会,将总保费差距缩小到千亿之内。
3. 2021年,最值得看的“好戏”~
其实,平安今年的保费近乎零增长,之所以能够“保级”成功,全赖产险的大力支撑!
从下图可以看到,平安集团的产险业务为公司贡献增速1.88%,进一步拉开了与国寿在产险版块的差距,是支撑集团实现正增长的关键。
但是,2021年受车险综改影响,全行业车险保费都将进入负增长区间,平安作为车险占比较高的头部险企,自是也不例外。
而且,从综改后3个月的数据看,平安的车险已经负增长10%以上(第四部分细说)。
所以,2021年平安产险整体的保费势必难以维持高增长,也就不能为集团增长做出较大贡献。
最主要的是,如果大家看中国人寿2020年后半年的当月保费增速,会发现从8月开始一直会负增长的。
本来,小编也在想是受疫情影响后续动力不足,但是,考虑国寿2020年末的保费增速为7.83%,远超平安也超越行业,且*突破6千亿目标。再加上,各家公司都铆足劲大战“开门红”。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国寿从下半年开始,已经锁定了当年预算目标,全力备战2021年。毕竟,从10月开始,国寿就在为2021年开门红做准备,较往年明显提前。
据小编了解,2021年国寿的保费目标可能会更高~
因此,平安和国寿在2021年的激烈角逐,应该是值得保险人们关注的,也是近年来上市险企一场不容错过的好戏。
毕竟,集团公司之间的竞争,还要考虑财寿险的平衡,再加上上市的背景,大家势必能从中学到一些大佬们的战略思路或者说考量。
2
上市险企:各有各的难
超半数上市险企增速都低于4%
还有资本市场的“不认可”
1. 上市险企:超半数,跑输行业~
2020年年初,在新冠疫情和开门红效果不佳的双重影响下,与其他行业一样,保险业也没能逃过负增长的命运。
虽然,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险企保费企暖回升,但后续受居民收入下降,车险综改等影响,保费增速也是较为跌宕起伏。
现在,2020年已然收官,从各家公司的保费增速看,上市险企们的业绩,似乎也不太理想。
从上图可以看到,2020年行业预计保费增速为7%左右,而近半数上市险企的增速都低于4%!
2. 回首2020: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
其实,若分公司去看,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
中国人保,寿险本就不是强项,集团*版块人保财险,今年又接连遭遇武汉金凰假黄金,信用保证保险爆亏业务规模缩水,以及车险综改后单均保费下降等影响。
中国平安,本是期待寿险改革后,业务能够实现稳定增长,却半途遭遇换帅,个险新单依旧负增长的同时,续期保费增速也在下降,失去寿险为公司壮大规模,只好靠财险支撑,而财险又遇到行业车险政策调整,保费增速被迫下降。
中国太平和中国太保,则主要是受寿险版块增速下调影响,财险版块即使跟上行业,甚至太保财险是远超行业的,也难以弥补寿险的缺口。
*比较好的,就是凭借2020年开门红的出色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的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还有车险业务占比较低的众安保险。
3. 增速与股价:上市险企太难了~
然而,即使各家险企也是有苦难言,但是,市场就是客观且现实的,上市险企的规模发展差异,似乎直接传导到了资本市场~
从上图可以看到,2020年股价上升比较快的,也正是保费增速较高的公司。
反观,受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和财险保费规模下降,以及集团换帅等影响的中国人保,成为了头部上市险企中,股价下降最多的~
所以,对于大多数上市险企来讲,保费和股价双双下降,这个2020年应该是太难了~
3
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
两级分化,没能跑赢市场
1. 上市险企寿险业务,跑输市场
大家从上图可以看到,上市险企中除了国寿和新华,增速较高且跑赢市场外,其余全部增速较低。
而且,平安、太保、国华的保费都是负增长的。
从下图也可以看到,除了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4月期间,上市险企保费增速反超行业,其余月份上市险企的当月保费增速,均低于行业。
由此可见,2020年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发展是最不如人意的~
2. 展望2021:“开门红”蓄势强劲?
上个月在分析险企业绩时,小编提到过,不少寿险公司因为锁定年度目标,单月保费负增长。
比如,国寿、太保、新华、平安,后三个月保费全部负增长~
还有2020年最后两个月,有不少表现较为激进的公司,比如信泰人寿等,将新签的重疾险保单的起保日期,全部挪到了2021年1月。
这些操作,都是在保证当年业绩完成的同时,为2021年开门红打好基础。
但是,2021年的开门红,是否能够顺利打响呢?
目前,还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各家险企的同仁们可以文末留言说一下,2021年这半个多月来,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
不过,小编可以带大家从人保寿险的增速看一下,人保寿险在2020年末提速发展,从单月保费增速数据可以看到,主要就是依托的长险趸交业务。
这可能与开门红有很大关系,毕竟,不少险企“开门红”的主推业务,比如,定期年金、定期两全,趸交占的比例并不少。
由此可见,2021年开门红还是值得大家期待一下的。
还要说一句,就是对于平安来讲,2021年开门红很关键~
一是,从续期保费看,与人保寿险相比,续期业务的增速贡献,也并不是很高。二是,2020年个险新单负增长,势必导致2021年续期保费增长承压。
所以,2021年开门红如果不能顺利打响,再没有续期业务支持,平安集团的第一宝座会更难坚守~
4
财险业:受车险综改影响
增速全面下调
说明:太保保费包括安信农业。
大地啊,中再就不能早点披露你的保费么。。。
1. 财险公司:增速急转直下!
今年9月19日,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目的就是“对于消费者价格只降不升,保障只增不减,服务只优不差”。
因此,从改革进行2月半后的数据显示,商业车险单均保费已经下降20%+。
受此影响,从上图可以看到,相比年初,除了人保财险增速有所提升外,其他险企的增速均较年初大幅下滑。
由此可见,车险作为财险业第一大险种,对行业和险企的保费影响有多大。
2. 综改前后“两个光景”:增速相差15个百分点~
2020年末,财险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的车险增速全部低于3%,其中,人保为1%,平安为0.95%,太保为2.63%。
“老三家”车险业务,合计保费增速为1.27%,较公司整体增速明显较低。
此外,由于老三家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大,大家可以想象2020年行业整体车险的增速,应该比老三家要低,大概率在1%之下。
要说车险综改,对险企保费规模的影响有多大?
大家从上图可以看到,车险综改前,老三家的车险保费增速都在5%以上,而四季度三家公司的增速全部在-10%左右。
也就是说,车险综改前后,保费增速的差异达到了15个百分点。
所以,2020年拖累上市险企财险业务增速的无疑是车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车险综改只是实施了3个半月。
展望2021年,对于财险公司来讲,即使开门红打的再出色,车险业务的负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
回首2020年
产险也好、寿险也罢
上市险企、中小公司
都不容易
希望2021年
大家都能有个好的开端
顺利实现开门红
守得云开见月明
2021年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榜:泰康连续三年位列TOP10,新华、人保等表现也不俗!
2021年
76家寿险公司
①收益率略有下调
财务收益率4.8%(↓0.7pt)
综合收益率4.6%(↓1.4pt)
②泰康人寿
连续三年入围TOP10
“老六家”中投资收益率*
财务收益率6.8%,综合6.3%
③不少公司因踩雷地产
收益率大幅下滑....
想直接看榜单的
可迅速滑到本文中部
1
资本市场波动
行业收益率下行,头部较稳
泰康人寿连续3年位列TOP10
一直以来,险企投资收益率的口径众多,诸如,财务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等,难免搞得大家有些混乱。
关于这些收益率之间的差异,在本文最后一节详解。
今天,我们主要带大家看看,寿险公司的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
1. 2021年财务投资收益率仅优于2018年,下降幅度小于综合收益率!
①寿险业投资能力稳定,财务收益率基本在5%左右!
从近六年寿险公司财务和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变化可以看到两个特点。
一是,相比财务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波动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其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盈浮亏,受投资市场影响更大。
这一点与去年投资市场波动和部分寿险公司踩雷地产有关,以上证综指为例,2021年涨幅为4.8%,较此前两年的双位数涨幅,明显缩窄。
二是,去年财务投资收益率下调,但还是优于2018年的。
而且,综合去看,这几年行业财务收益率都是在5%左右上下波动,说明险企投资能力还是相对稳定,这也是很多头部险企将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定为5%的原因。
这也是去年剔除特殊因素,寿险业盈利仍较上年微增的核心原因,详见《2021年寿险公司利润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以可统计到的76家公司(详见文末)数据为基础,很多尚未披露年报的公司,可能投资端表现并不理想,会拉低行业均值。
②53家公司收益率超行业,小公司和千亿公司收益率低于行业的不少!
从公司的角度看,2021年有53家公司收益率跑赢行业,占比近70%,但是,千亿公司和其他投资资产规模不足百亿的小公司,跑输行业的却不少。
这主要是有几家新晋千亿规模的公司,投资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度均较高,容易踩雷,比如,合众人寿。
至于小公司,可投资资产有限,且大多只能委托投资,再加上还有一些更名易主从头再来的公司,比如,小康人寿,鼎诚人寿等,短期之内投资能力难有很大提升。
相较之下,还是老牌险企,具备规模优势,且投资体系完备,收益率较为稳定,从“老六家”中5家超行业,且都高于5%也能窥见一二。
2. 泰康人寿:连续三年,入围收益率TOP10!
而且,如果看近三年的财务投资收益率,大家会发现,作为老六家公司之一的泰康人寿,已经连续3年排名前十。
近三年,泰康人寿的收益率分别为6.7%,8%,6.8%,连续三年都是领先行业。
其实,泰康的投资能力在业内也是颇有口碑的,这也是不少险企委托泰康资管投资的原因之一。
据悉,公司受托管理的资产已超2.7万亿,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也超1.6万亿,占比近60%。
从消费者的角度,可以看*险和投连险的收益率,前一阵,《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限额为什么是1.2万?这个市场有多大?》,去年开始试点的专属养老保险,或将成为可选产品。
我们就以这款产品为例,从上图可见,泰康、新华、人保寿三家公司,进取型和稳健性产品的结算利率都较高。
其中,泰康的结算利率*为6.1%,与其公司收益率相差不大。
此外,新华和人保寿险2021年的投资收益率也确实不俗,详见后文。
2
76家寿险公司
投资收益率(财务&综合)排行榜
1. 先看整体排名,再分组对比!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不同险企间的资产规模差异较大,这就会导致险企的投资配置不同,进而体现在收益率上。
因此,今年我们分析寿险投资收益率,采取了组内排序比较分析的方式。
大家可以在查看整体排名的同时,按照自己公司资产规模,跟同类险企再比较一下财务投资收益率的差异,详见上图。
具体的按照年平均可运用资金规模,将寿险公司划分为5类。
其中,老六家的资产规模*,*入围门槛为七千亿,合计持有的资产规模超10万亿,占行业的75%。
因此,从资产规模看,寿险业仍是头部险企占优势,毕竟成立时间最长,大多也都是集团化运作。
2. 5类公司中的收益率*: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光大永明,北大方正,国联人寿!
①头部险企:除平安外收益率均超5%,泰康*达6.8%!
比如,头部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大多是标榜行业均值,长期锚定5%,组内差距小,抗风险能力强。
其中,泰康投资能力较为出色,连续三年位列收益率排名榜的TOP10。
其次,是新华保险2021年的投资收益率也超5.9%,对于老牌险企来讲是很不容易的。
②千亿险企:人保寿险收益率*,其他新晋公司收益率下行!
相比之下,千亿规模险企要与头部竞争规模,难免要投入较大的费用,自然需要更高的投资收益支撑。
高收益自然对应高风险,这就导致险企投资波动较大,也是前文我们说,为何千亿公司中今年不少跑输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人保寿险2021年的财务投资收益率超5.8%,是千亿规模公司中收益率*的。
③其他中小险企:规模越小,组间差异越大,波动越明显!
中小险企,相较前两者则更为激进!
一波投资行情来临,可能会有多家公司投资收益率飙升,甚至晋身收益率排名前十。但是,收益率排名倒数的公司也都集中在这个区间。
其主要原因,在于受规模限制,这些险企的投资呈现要么依靠股东,要么依靠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特点。
3
成也萧何败萧何
踩雷地产vs压中债券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为何,险企间的投资收益率差异如此之大,我们以几家公司为代表,带大家看看他们投资波动的背后,都是因为什么?
1. 压中债券东风,光大等公司收益率表现优异!
近年来,相比股市,债券市场的表现更为出色!
以公募基金为例,2021年整体利润为7172亿,其中,债券型基金实现利润2287亿,成为*钱品种。
所以,2021年不少投资收益率较高的险企,都得益于债券的收益。
比如,500亿规模险企中,投资收益率*的光大永明。
从上图可以看到,其投资收益中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和红利收入为主,而这背后就主要来源于债券。
其中,企业债券的占比*,这可能也是他的优势所在。
此外,小规模公司中收益率*的国联人寿,也是以债券投资为主,主要是金融债和国债。
2. 成业萧何,败也萧何:踩雷地产的寿险公司有点“惨”~
前文我们说,千亿公司中有几家跑输行业的,其中,就包括合众人寿2021年财务投资收益率仅为2.61%。
2021年,合众人寿亏损超7亿,就是受增提准备金和其非标投资有多笔违约,两方面因素影响。
据悉,其投资资产中不动产投资与涉及房地产行业的信托计划等非标投资占比较高。
其中,部分信托发生逾期,计提减值4.64亿。
其实,去年踩雷地产股这个雷的寿险公司并不少,比如,平安和此前被爆亏损65亿的中融人寿。
但是,曾经因为地产赚的盆满钵满的也大有人在,比如,2020年财务投资收益率为5.90%的珠江人寿。
然而,珠江人寿2021年先是因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等,被银保监会直接处罚138万,而后 净利润也大幅下滑,较上年同期减少3.85亿,亏损0.7亿。
由此可见,不少寿险公司投资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势必导致风险波动较大,投资收益率忽高忽低。
这一点,大家可以再看北大方正,2021年财务投资收益率*超9%,可上一年投资收益率也超低为-3.6%。
一升一降背后,也都是与债券和信托的计提减值损失有关。
4
各种投资收益率的口径
眼花缭乱...
1. 财务vs综合:投资收益率口径说明
鉴于可取数据的局限性,“13精”采用的均为保险公司年度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
①财务投资收益率的口径
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投资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
可运用资金: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存出资本保证金+保户质押贷款+归入贷款及应收款的投资+定期存款+存出保证金+投资型房地产-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资金运用余额:期初与期末可运用资金的平均
因为,所有的数据取自财务报表,所以,计算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会与公司内部数据有所差异。
一是资金并不能完全剔除类似增资款及其他不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二是资金运用余额并非日平均等。
不过,我们用“13精”计算的投资收益率与国寿和新华公布的投资收益率进行了对比,从差异看基本在0.5%。
②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口径
包含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盈浮亏,由于部分公司并未单独披露,统一取其他综合收益。
2. 上市险企的各种收益率口径
上市公司目前披露口径主要包括两个:净投资收益率与总投资收益率。
①净投资收益率
分子:包含存款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权益股息收入、投资性房地产租金
②总投收益率
分子:净投资收益+证券投资差价收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资产减值损失
更多解释,“13精”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解释过,详见《62家财险公司五年投资收益率排名榜》。
3. 为什么仅有76家寿险公司的数据?
另外,再解释下为什么本文只有76家寿险公司的数据!
因为,部分公司至今仍未披露年报,如原安邦系,和上海人寿、长生人寿等。
同时,还有民生、中融、华汇等公司表示要暂缓披露,另外,珠江人寿披露的年报中,并未披露财务报表。
至于,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目前仍处于被接管状态,也不对外披露,详见《四家险企被延长接管!一年内5大动作,未来3个谜题待解,谁会是那个“接盘侠”?》。
5
险企投资收益率
可做选产品的参考,但要连续看
最后,说一下怎么看投资收益率?
一直以来,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寿险产品,可能相对重视他的保值增值属性,尤其是在当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
那么,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就是一个重要参考,这一点透过前文说的专属养老产品的示例就能看出一二。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相比一年的投资收益率,大家要将时间维度拉长到3年甚至5年10年去看。
因为,很多中小公司,受资产规模限制,在行情好的时候,会选择放大杠杆效应,拉升投资收益率。
但是,一旦踩雷也可能比谁跌的都狠...
因此,大家要回顾多年数据去看,这些数据都已经在“13精”小程序中,大家可以随时查询哈。
注:由于部分公司列报调整,本期收益率计算公式略有调整,往期数据已经进行回溯。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