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购中天微花了多少钱(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中国芯有救了么)

2022-09-03 2:55:19 股票 group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阿里收购中天微花了多少钱,以及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中国芯有救了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阿里收购中天微花了多少钱





谢邀!

想多了,中天微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打印机、机顶盒、同轴摄像机、人脸识别领域。在通信领域及手机领域应用不多。

阿里收购中天微也并不是中兴事件导致的。

阿里与中天微合作多年,2016年阿里就已经是中天微第一大股东了,现在只不过是全资收购。

阿里其实一直在布局AI人工智能领域,或许中兴事件让马云有了危机感(马云对特朗普也不那么客气),毕竟人工智能设备也绕不开芯片问题。所以马云也不希望到时候人工智能领域芯片被掐在老外手里。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芯普遍上是之通信领域的芯片,这个中天微还真不擅长。不过技术积累在那里,虽然距离老外还差很远,不过凭中国人的智慧与努力,赶上也就是时间问题。

喜欢

先亮明态度:我们的半导体产业链已经足够强大,这次贸易摩擦显示出美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能够轻易制衡中国。但同时我们的产品创新也是一个严重内伤。如果我们有能力创新出一个自己主导的产业,美国的制衡也就没有这么严重了。 对现在的国内市场来说,面临的不是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故事,而是一个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而且还要看着别人碗里,总觉得别人碗里的饭好吃,从来不愿根据自身需求做好自己那碗饭的故事。美国政策市把中兴收拾的够呛,一纸7年的禁售处罚,快要了这个国产骄傲的老命。更刺激国民的是,核心芯片上受制于人也就算了,连Android操作系统这样的软件产品,也能直接把一个手机大拿撂翻在地。但国内芯片产业已经足够强势,国人认知有很多误区。然后是大家都在热炒的核心芯片软肋、操作系统受制于人的问题。这两个其实是伪命题。中国半导体行业其实已经非常强大了,从半导体装备到晶圆代工到芯片设计,基本上是全产业布局应有尽有。实力不可小觑。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全面的半导体产业。在小部分核心高性能元器件业务上“制于人”,也是全球化商业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便“不可避免”,也不是完全“受制于人”。“不可避免”是全球化造成的,“受制于人”的同时,别人更受制于我们。而且还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只要中国厂商攻陷某个高端领域,这个领域就会进入恶性竞争不再高端。这个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是我们市场的一个致命伤。详细情况后续给大家分析,这里不再展开讨论。目前中兴的通信设备,25~30%的元器件需要从美国进口,其中光芯片占了很大比重。

这个比例已经很低了,而且从美国进口的元器件,其实也可以找到国产替代品。如光芯片,中兴自己也在研发。只不过国产元器件品质性能还相差太远,只能在少数细分领域替换,如果强行全盘替换的话,国产的设备将会彻底失去竞争力。国内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在清华大学的学术年会上发表了关于发展芯片产业的观点,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应该考虑的是这个(与特朗普当局的)争论能不能促进我们自己的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但从网上的反映看似乎有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由于这个争论使得国家主义更加取得了优势,就是用更强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们的有关产业,比如说有一种口号叫做‘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随后被一众网友狂喷,但其实他的观点非常正确。原因就是大家弄不清国内芯片产业的地位,以及我们芯片产业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大家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就是大部分人认为芯片行业等同于电脑手机CPU,但其实CPU相关的芯片设计是一个存在严重恶性竞争的市场,并且CPU性能严重过剩,任何一家企业生产的CPU都能被对手快速取代。这个市场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熟悉的ARM芯片领域老大高通,从智能手机出现以来就霸占了整个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现在他却因为市场前景不明,智能手机市场进入衰退期等各种原因,要被收购退市。其他像联发科这样的企业就更不好过,博通、Marvell、英伟达则在2014年就退出了相关市场。甚至就连电脑CPU市场的*Intel,都在面临市场竞争技术变革的危机。整个半导体行业真正的高精尖技术其实集中在大功率半导体、光芯片、调制解调器、DSP数模转换器等领域,甚至连ASIC、FPGA芯片的难度都要更高一筹,这些领域的芯片基本都需要针对特定领域进行定制,需要有长期稳固的需求作保障才能支撑起来。这一次美国禁售,最卡脖子的元器件其实是在光芯片上。消息一出,与中兴有密切合作的芯片设计公司——高通、Intel都没多大动静,而美国Acacia这一家中兴光芯片供应商股价大跌30%。原因就是目前电信设备市场光网络是一大热点,国内的华为中兴烽火等虽然都在积极研发相关光芯片产品,但技术性能却未能赶上来。这只是一个直接的案例,其他领域也很突出。苹果iPhone的成功,让我们的自主芯片操作系统无地自容至于操作系统软件问题,更不是问题。计算机软件领域目前都在朝着开源统一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在国际上独树一帜。这一次卡住中兴脖子的Android操作系统,更是开源领域的代表,这是基于全球化合作的生态。而真正对中兴手机产生威胁的是,Android操作系统之上的Google服务框架。没有这些服务,让中兴手机失去了竞争力。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这一次禁售中难以施展话语权的核心原因在于,国内互联网处于封闭状态,大部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际上并没有任何市场份额。所以就失去了制衡的条件。既然在芯片行业、操作系统市场,中国足够强势也有自己的地位,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做出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们已经有国际上最完备的工业产业链,轻工业钢铁半导体化工,所有产业应有尽有。任何业务在中国都能以*效率获得成果,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难以比拟的。我们的问题就是,在大部分目前*钱的“高精尖”行业里,没能分得一杯羹,而且只要有一个赚钱的“高精尖”行业被中国厂商攻破,整个行业立马就会进入恶性竞争,最后大家都不赚钱,行业也不再高端。原因就是中国企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只会盯着*钱的“高精尖”市场,用尽一切办法承接别人的落后产能技术,然后拼命砸钱砸人赶超行业*,抢占对方的市场。自己从来不会根据自己的产业链现状,开发全新产品挖掘新的市场领域,来扩大整个行业让大家都挣钱,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好的做法其实应该是:用*的成本吸引国外落后产能技术入驻,然后根据本土市场特色,配套研发出相同技术能力的产品,达到挖掘新增市场的目的,最终在弯道超车的同时实现共赢。苹果公司就是这样的优质案例。在国人痛恨自己缺芯少魂、缺芯少屏的这些年里,苹果自研了大量核心半导体芯片,创造了改变世界的iPhone和iOS,将曾经万人敬仰的Intel、微软狠狠甩在身后。更让国人脸上无光的是,苹果完全是靠着国内完整的产业链达成这一切的。举国之力喊口号强攻了几十年,不如苹果一家公司。在这背后有体制问题,有观念问题,有眼光问题,当然也有运气成分。国内在喊口号这些年,有多次建立自己软硬件生态的机会,可惜都给葬送了。美国并不是没有贸易保护,政策市对美国公司影响不小同时,美国这一次靠着禁售令就能给中兴带来如此大的威胁,而且暂时还没有转圜的余地,说明全球化的市场规则还是有一定的漏洞。毕竟Google打造的Android系统,并不都是在美国研发,高通的芯片也不是全部在美国研发生产。这样的禁售,也让Google、高通这样的企业面临特朗普政策市风险,Google与中兴合作的Android Go项目就因为这次仅售面临破产。而Android Go是Google一直在力推的项目。未来这些美国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会不会将业务转移出美国 这背后有着大量可争取的空间。操作不当就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特朗普一直在催促美国企业回归,以拉高就业。现在的举动反倒像是在逼美国企业改姓。特朗普祭出中兴这一杀招,也是在打压中国的5G发展势头,为美国企业争取优势地位。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上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的贸易战,对大家来说已经很陌生了,Intel、微软的世纪垄断案相信大家还留有印象,近两年关于高通、Google的垄断案也在欧美中韩频繁爆发。这中间美国政府一直在保护Intel、微软、高通、Google这样的企业不被拆分,其中最突出的案例要数微软的世纪垄断大案。

坐在被告席上一脸不屑的比尔盖茨当年的比尔·盖茨态度恶劣藐视法庭拒不认罪,在2000年4月,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判定微软存在垄断行为,准备强制微软拆分。好在此时比尔·盖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动用家族关系,四处游说政府。在判决发出之后,立马就出现了判决法官托马斯·杰克逊本人的各种渎职违法丑闻,一个多月后判决就被直接取消了。8月份,宣判的法官被解职。10月,美国司法部就与微软达成协议。微软避免了被拆分的厄运。要知道巨无霸企业被拆分可不是什么好事,有可能面临拆分即衰落的问题。曾经体量与技术实力比肩Intel的摩托罗拉,因为欧盟的反垄断被拆分的七零八散,现在我们只能通过多次倒手后的moto手机品牌,来怀念这家公司曾有的辉煌。微软的世纪垄断案能出现这么迅速的戏剧化反转,其核心原因我们不好妄测,但当时欧盟正在接力美国严查微软垄断问题是事实。当时比尔·盖茨还专门投资了苹果,支持乔布斯研发iMac电脑。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针对本国的垄断巨无霸企业拆分动力明显不足。这也算是美国的一种贸易保护了。这其实也对应了吴老的观点,全球化才能获得更大利益,国家主义要不得。而贸易保护则是一个技术活,跟国家主义不是一个概念。大家不用杠精似的到处互怼。至于“愿意拿钱用来炒茅台,也不愿意投资芯片产业”,“捧偶像明星的资源拿来捧科学家,中国芯片早就成了”,“戏子误国”等等,这样的观点简直是不可理喻。难道国家不需要轻工业不需要品牌,中国人全都靠重工业吃芯片过活 难道所有的芯片设计师后边都要跟上百人的包装团队,每天安排满日程到处作秀 自由市场流向轻工业的钱永远不可能没有缘由的跑到重工业身上。如果真的想支持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真正的做法应该是:为炒茅台的这样的轻工食品产业链、偶像明星这样的文娱产业链,创造*的专用的软硬件产品,例如专用的移动电脑产品,然后靠着强大的市场需求,迭代升级扩大相关软硬件生态,最后升级成适合所有人的软硬件产品。我们半导体产业链发展的误区就是,只会盯着美国疲于奔命,从来不想立足于国内从国内用户需求出发,创造适合中国用户的软硬件产品,这可以说是国内半导体*的内伤。中国半导体行业在过去至少有3次以上这样的机会,可惜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完美错过。文/水上焱


今天关于《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中国芯有救了么》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阿里收购中天微花了多少钱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