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转债价值分析,上银转债价值分析上市能赚多少

2022-08-24 6:00:26 证券 group

上银转债价值分析



本文目录一览:



投资要点

1、上银转债下修条款较为严格,赎回条款常规,面值对应的YTM为3.30%,债底保护较好;上银转债的资质相比中信较弱(*YTM 2.95%,同上银平价接近),但平价明显高于浦发(*YTM3.1%),预计上银转债的YTM处于2.9%-3.1区间,目前平价下上银转债上市首日获得的转股溢价率在34%-38%区间内,价格为101-103元。假定上银转债网上申购850万户,网下乐观假设网下参与7000户,资金打满30亿上限,悲观假设下网下参与4000户,资金平均15亿申购,计算中签率在0.027%- 0.055%区间。打新是否参与需根据依赖对市场的乐观程度、和账户对于破发的容忍度来判断,短期对于银行板块具备乐观预期的投资者可以参与,而对于板块持续性较悲观的投资者可以等上市之后再择机配置。中期来看,上银转债作为底仓配置仍具性价比,不仅具备较好的YTM,并且作为长三角主力城商行并非没有看点,业绩也可能迎来拐点。

2、上海银行以“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定位于成为面向企业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面向城市居民的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提供商、金融市场领先的交易服务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商。公司批发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分别贡献集团税前利润的76.10%/23.10%。上海银行经营指标处较其他长三角地区城商行并不算突出,就同一资产对比,其贷款、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处于偏低位置;负债端方面,上海银行20H1存款余额占负债比例约为58%,平均付息率2.22%,这与宁波银行的72%/1.95%相比存在差距。从规模增速、盈利能力、负债成本、资产质量等几个方面对比,长三角地区城商行中上海银行与江苏银行质地接近,目前明显不及南京银行以及受到广泛认可的宁波银行,这一点在股票估值上也有清晰反映。

3、截至20Q3,公司当年共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375.36/150.5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0.91%/7.99%,单Q3其业绩明显下滑,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到4.77%/ 30.55%,对公贷款占比提升、 个人贷款中收益率较高的消费贷款占比下降使得其资产端收益率下降。但根据2020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收、拨备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3.1%、2.9%,营收、净利润增速转正,其中单四季度营收10.8%、净利润同比增48.1%,业绩大幅改善,且资产质量边际企稳,拨备计提充足,业绩拐点显现。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回升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负债成本波动超预期。

报告正文

1月20日晚间上海银行发布公告将于2021年1月23日在网上发行200亿元可转债,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将用于支持本行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本行核心一级资本。

1 上银转债打新分析与投资建议

下修条款较严,债底保护较好

上银转债的下修条款较为严格,为“15/30,80%”,赎回条款并无特别之处,未设置有条件回售条款。按照中债(2021年1月20日)6年期AAA企业债估值3.77%计算,到期按112元赎回,面值对应的YTM为3.30%,债底保护较好。若所有转债按照转股价11.03元进行转股,则对总股本(流通盘数量占比为96.46%)的摊薄幅度为12.76%。

静态看,预计首日上市价格为101-103元

截至1月20日收盘上银转债对应平价75.07元。作为上海市大型城商行,受益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领先优势和良好信用环境,区位优势明显,但从经营指标上来看,在长三角区域并不突出。上银转债的资质相比中信较弱(*YTM 2.95%,同上银平价接近),但平价明显高于浦发(*YTM3.1%),预计上银转债的YTM处于2.9%-3.1区间,定位上可能接近大秦转债(评级AAA,余额320亿元,平价85.77元对应转债价格102.5元)。

静态看,预计目前平价下上银转债上市首日获得的转股溢价率在34%-38%区间内,纯债收益率约2.9%-3.1%,价格为101-103元。

预计中签率0.027%- 0.055%,打新与否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根据*数据上海银行的前两大股东为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分别持有股权14.68%/8.30%。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55.0%,股权结构比较集中。目前上海银行暂无公告披露股东配售意愿。参考之前浦发银行股东认购相关转债经验,在配售60%的假设下上银转债留给市场的规模为80亿元。

上银转债设置网下/网上发行。近期发行的韦尔转债(AA+,规模22.4亿元)、永冠转转债(AA-,规模5.2亿元)网上申购约858/854万户,假定上银转债网上申购850万户,申购金额按照上限打满。网下方面,参照大秦转债打新情况,对于转债价格离面值较近、打新体验一般的大型底仓品种,机构参与热情或有下降:1)乐观假设网下参与7000户,资金打满30亿上限;2)悲观假设下网下参与4000户,资金平均15亿申购。在上述假设下,计算中签率在0.027%- 0.055%区间。

打新是否参与需根据依赖对市场的乐观程度、和账户对于破发的容忍度来判断。类比大秦此前打新情况,大秦上市后一度破发,打新的体验一般,更不用说购买大宗的投资者目前依然未回本。随着招商、兴行2020年四季度业绩超预期,银行板块目前情绪依然较好,但根据目前上银转债的发行节奏,上市日期大概率是春节后,如果银行板块持续性低于预期,上银转债的打新体验可能会较差。短期对于银行板块具备乐观预期的投资者可以参与,而对于板块持续性较悲观的投资者可以等上市之后再择机配置。

中期来看,上银转债作为底仓配置仍具性价比。上银转债具备较好的YTM,并且随着宏观经济回暖、低估值的银行板块业绩拐点出现,同时作为长三角主力城商行并非没有看点,中期配置价值依然较大。基本面来看,上海银行经营指标较其他长三角地区城商行并不算突出,存款总额同比增速不高,净息差缓慢修复也较慢,并且不良率也相对较高,城商行中资质不算强。但2020Q4其业绩增速&资产质量均有所改善,需要关注其基本面改善的持续性。

2 上海银行基本面分析

上海地区城商行

上海银行以“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定位于成为面向企业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面向城市居民的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提供商、金融市场领先的交易服务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商。作为扎根上海的城市商业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的47.59%投向上海地区,21.04%投向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地区)。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共有317家分支机构,其中包括1家信用卡中心、1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13家分行。在英国《银行家》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中,上海银行总资产排名第86位,较上年上升2位。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民生金融、跨境金融、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交易等综合金融服务;为个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信用卡等线上线下金融服务,2019年其零售金融业务营收139.47亿元,同比增长30.45%,占集团营收的28.01%,同比提高3.65个百分点。公司批发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170.29/51.69亿元,分别贡献集团税前利润的76.10%/23.10%。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上海银行扎根上海,依托全国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搭建了覆盖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重点城市的区域经营布局,参与了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未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公司业务扩张的重要支撑。

经营指标处于长三角地区城商行中等水平

2019Q4以来上海银行存款、贷款总额同比增速放缓,20Q3起略有恢复。相比于其他长三角地区城商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公司20年以来存款总额同比增速不高。

就盈利指标而言,20Q1-Q3上海银行净息差缓慢修复,截至20Q3为1.77%,不及南京银行和城商行龙头宁波银行。需要看到的是:1)资产结构上,公司贷款占比较低,而贷款是收益率偏高的资产;2)就同一资产对比,其贷款、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处于偏低位置。负债端方面,上海银行20H1存款余额占负债比例约为58%,平均付息率2.22%,这与宁波银行的72%/1.95%相比存在差距。

截至20Q3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2%,环比20Q2提升0.03个百分点,高于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其201Q3328%的拨备覆盖率仅高于江苏银行。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22%,季度环比持平。

总结而言,从规模增速、盈利能力、负债成本、资产质量等几个方面对比,长三角地区城商行中上海银行与江苏银行质地接近,目前明显不及南京银行以及受到广泛认可的宁波银行,这一点在股票估值上也有清晰反映。

汇兑损失和减值损失计提导致20Q3业绩下滑,Q4业绩&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2020H1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254.12/111.31亿元,同比增长1.04%/ 3.90%,其中单Q2其录得营收/归母净利润123.26/58.94亿元,增速相比Q1基本持平。从经营指标来看,公司20H1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存款总额较2019年年末分别增长5.80%/8.27%,其20Q1/Q2净息差分别为1.74%/1.77%,已经达到3年来较高位置。具体而言,公司资产端发放贷款和垫款和债务工具投资20H1年化平均收益率为5.13%/3.82%,相较于19H1的5.40%/3.88%略有降低,整体负债端付息率下降0.20个百分点至2.32%,这保证了其净利差小幅上行。从资产质量来看,公司20Q2不良贷款率相较于19Q4/20Q1有所提升,为1.19%,拨备覆盖率相较20Q1走低6.23个百分点至330.61%。20Q2 末公司各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底线 2-3个百分点,处于较为充裕的水平。

截至20Q3,公司当年共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375.36/150.5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0.91%/7.99%,单Q3其业绩明显下滑,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到4.77%/ 30.55%。资产结构方面,公司截至20Q3住房按揭贷款余额1136.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41%,占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比例34.46%,较上年末提高5.04个百分点,对公贷款占比提升、 个人贷款中收益率较高的消费贷款占比下降使得其资产端收益率下降,不过付息负债成本亦下行形成对冲。在20Q1-Q3净息差位置1.77%(与201H1持平)的情况下,公司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计提金额同比增长19.84%至142.99亿元)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20Q3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汇兑净收益相较于19Q3差距被拉大,这可能与纯债下跌和人民币升值相关。相比于其他长三角地区城商行,上海银行2020年以来的盈利增速波动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海银行2020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收、拨备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3.1%、2.9%,营收、净利润增速转正,单其中四季度营收10.8%、净利润同比增48.1%,业绩大幅改善,且资产质量边际企稳,拨备计提充足。

正股经营指标并不突出,估值处于上市以来中枢位置

截至1月20日收盘上海银行PE(TTM)5.63倍,PB(LF)0.69倍,对比城商行行(中信三级)行业公司估值低,这与其次经营指标并不突出有关,纵向看公司估值处于上市以来中部位置。公司股价暂不受到解禁股和股权质押压力。

根据Wind一致预测,公司2020/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2.03/10.1/12.37亿元,按照1月20日收盘价计算PE5.15/4.59/3.89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回升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负债成本波动超预期。

分析师声明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打新决策依赖行情的持续性——上银转债投资价值分析》

对外发布时间:2020年1月21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黄伟平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4080003

左大勇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6070005

蔡琨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05

(1)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信赖依据。

(2)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3)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上证指数大盘

本周,沪指一度跌破2500点,创2014年11月以来新低。新底部形成的话题再度被热议。

底部真的到了吗,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几次“大底”的形成。

2005年6月,上证综指998

从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时上证综指*2245点,到2005年6月上证综指*跌到998点,四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股市指数却被腰斩,中间虽略有反弹,但市场走势总体向下,2005年是熊市的尾端。

因为各种原因,从2002年开始,1300点就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政策底”和“铁底”,从2002 年到2004年三季度,上证综指曾先后有几次跌幅1300点后,立马展开一波像样的反弹。到2004 年9月上证综指跌破1300点后,三个交易日内收回,然后一波快速上涨。然后到2004年10月,指数开始在1300点附近展开了鏖战。上证综指先后在10月22日、26日,11月2日、5日、8日、9日,12月13日、15日,先后八次盘中击穿1300点然后又被拉回。但无奈大势所趋、覆水难收,到2004年 12月17日,上证综指第九次跌破1300点后,终于再难收回,预示着指数进入到下一个台阶区间。1300点的“政策铁底”被跌破,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跌破1300意味着技术上看所有的支撑位基本都被跌穿了,再往前找就要看到1999 年“519”行情启动时的1048点的低点了。

2004年跌破1300点后,到2005年救市的政策就开始陆续出台,最直接的是2005年1月24 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至1‰,继而引发市场在2月份的一波小反弹。但反弹仅仅持续了一个月,3月份开始市场继续下跌,到6月份上证综指先后跌破了“519”行情启动时的1048点,以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整数点位1000点,最终上证综指到2005年6月30日达到998点才企稳。

“政策底”、“市场底”、“基本面底”三者的时间顺序来看,“政策底”在2005 年2月左右就已经非常明确了,一是前述在1月24日降低了印花税,二是保险资金入市,2月16日,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这也意味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市场底”在 2005年6月底出现,上证综指*到了998点。“基本面底”出现的时间则更晚,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是持续下滑的,这个过程要到2006年一季度才见底,因此“基本面底”差不多要到2006年二季度左右才能说真正看清楚。换言之,在2005年市场寻底过程中,“市场底”大约滞后“政策底”四个月左右,大约领先“基本面底”三个季度左右。

2008年10月,上证综指 1664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引发金融海啸,BDI指数从万点以上直泻而下,中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双防”到推出“四万亿”的方向性转变,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的6124跌到了2008年10月*的1664点,下跌幅度之深、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见的。

2008年A股市场从趋势上基本上就是一路下跌,中间除了4月23日降低印花税有过一周左右时间的反弹,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反弹,下跌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叠加,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结构上看,2008年呈现出了无差异化的普跌。2008年在全市场普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行业板块有*收益,也几乎没有个股有*正收益。2008年基本上所有股票全军覆没,99%的个股下跌,近 80%的个股跌幅超过50%。按照我们的个股统计样本标准(暨2007年7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1377 个上市公司中2008年上涨的公司仅有17个。

对A股市场来说,2008年下跌中最痛苦的事情可能就是1800点的先上再破了。如前所述,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开始调整下跌,到2008年9月18日上证综指*跌到了1802 点。9月18日晚,国家出台了救市三大政策,一是印花税从双边改为单边征收、卖出征收千分之一,二是汇金公司直接入市、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三是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9月2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第七条作出修订,放宽相关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敏感期限制。

三大救市政策利好下,次日暨9月19日上证综指大涨9.5%,两市全线涨停,指数涨停。在救市政策出台后的五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累计涨幅超过20%,*摸到了2333点。这种情况下市场总该见底了吧,论下跌幅度、论估值水平、还是论政策支持,都应该说到位了。可惜就是好景不长,9月的小反弹周期十分短暂,仅维持了半个月A股便再度下跌。

虽然10月份央行频繁下调利率,然而市场情绪没有任何好转迹象。10月9日,央行再度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并暂免征收利息税。10月22日,央行决定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调整*首付款比例。10月30日,央行月内再度降息0.27%。整体来看,虽然这段时间政策利好消息不断,但A股仍下跌了18%之多。更要命的是,10月份最后上证综指跌破了1800点三大救市政策出台时的低点,最后到了1664。此时的市场恐慌是达到了*,因为能够想到的政策都已经出台,而指数所有支撑位又全部跌破,1664以下再要找低点就要看到2005年6月份的998了。

2008年寻底过程中,资本市场的“政策底”大概在4月份就已经出现了(降低印花税),但9 月份的三大救市政策对股市的支持力度更为直截明确,而且从9月份以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整体开始了明确转向,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9月25日、10月15日、12月5日和12月 25日四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9月份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到 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是政策转向的顶点,国务院提出了“四万亿”投资的刺激计划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底”大致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业绩增速的下行趋势开始结束。股市的“市场底”大致出现在2008年的11月,到2009年当市场看到了天量信贷以后股市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股价的表现要远远领先于基本面的表现。无论是钢铁、煤炭还是其他资源品,股票价格从2009年年初开始上涨,连续上涨、大幅上涨,到2009年8月份的时候,基本上都至少已经涨了一倍,但到 2009年8月份的时候,商品价格还基本一点没涨。

2012年12月,上证综指1949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09 年的“V 型”反转后,大多数经济增长指标在2010年达到了*点,由于当时很多观点认为经济将要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企业在2010年大幅扩大了产能进行了大量资本支出,从而使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新一轮周期的幻觉很快消失。到2011年中国经济面对的是通胀上涨、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指标全面滑落的不利局面,股市大约从2011年4月开始,一直到 2012年12月,出现了趋势性的下跌。

股市从2011年二季度就开始下跌,但更痛苦的还是在2012年。2012年从5月到11月,上证综指差不多是月线七连阴(9月小幅上涨1.9%,其余月份上证综指均为下跌),上证综指累计下跌幅度达19%。其中权重股持续走弱,指数有几次维稳行情,但最后都破位下跌,大盘指数在12月4日曾经跌到了1949点,被市场笑称“建国底”。

5月3日至7月31日,大盘单边回落4个月下跌14%。这里面有各种利空,*的是有关“国际板”的消息。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八部门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市场认为国际板将再度提上日程并将大量分流A股流动性,6月4日大盘暴跌。

2012 年市场还会在谈论 GDP 增速是否要“保八”的问题,但形势的变化发展远比想象得要快,“保八”根本没有来得及过渡,GDP 增速就已经进入到“7%”的运行区间。经济下行使得市场情绪非常悲观,可以说A股的情绪到了极度悲观的状态,虽然期间有各种利好消息,但市场都不予理会。

4 月 28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解决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同日,交易所将A股交易费用降低 25%。6 月 20 日,证监会将所有境外投资者的持股限制由 20%提高到 30%,以及央行在5 月 12 日、6 月 8 日和 7 月 6 日接连宣布降准降息,市场都丝毫没有企稳回升的迹象。

9 月 28 日,在“维稳”十八大的工作指导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多家保险巨头三天加仓超过 100亿,汇金公司加仓大型银行股,使上证指数保住 2000 点并扭转了被动的局面。10 月 16 日,证监会将合资券商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由此前的 1/3 升至 49%。然而直至 11 月 8 日十八大召开市场仍然处于震荡下跌的通道中。11 月 16日,IPO 再度暂停,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事实上新股发行已经处于停歇的状态。最终上证综指在 2012 年 12 月 4 日到达了*点 1949 点。




上银转债价值分析上市价格

关于银行业,估计有不少银行的从业者关注我。我有很多好友也在各大银行工作。很多人为了业务也很难,特别是跑业务的。有的时候在这个行业中,就容易沉寂在这个行业里,不能跳出行业总体观察一下这个行业。有一种说话好,当局者迷。整天在这里就关注身边的一些业务方面的事,而忽略了行业整体的一些情况。


比如银行业,虽然说工商银行是宇宙行,触角伸遍祖国的各地以及海外。市场上觉得*竞争力的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净利润是3483.38亿元,招商银行净利润是1199.22亿元,市场给招商银行的估值远远高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我也了解一些,对员工的激励的确不一般。从服务角度来说,作为客户去银行办理业务也可以体验一下。


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比如科技业的华为,很多企业老板都要学习华为,学习华为的狼性。我想问一下,你的企业有什么核心科技或者配方?你的企业除了学了点皮毛,让员工多加班,闭口不提多分钱。前些天华为宣布:分红614亿,员工人均近47万。目前中国有几个企业能做到?


关于城商行,宁波银行不显山不露水,很多同行业的人并没想到宁波银行的市值有这么多,已经达到了2542亿元。让很多比宁波城市级别高的城商行的员工都吃了一惊。成都银行的发展也不错,股价比之前已经翻了一倍多。增长率,净利润水平都很好。


上机数控之前是一个大牛股,股价翻了几十倍,只是今年价格下跌了不少。对于可转债来说,我一直希望在很多大牛股相对低位发行,有的时候并不遂人意。市场中很多小白马股票的可转债跌到了110附近,这也是今年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也许这就是市场给予的机会。


成银转债目前转股价值107.30,明天上市预估开盘价122,停牌至10点继续交易。上22转债目前转股价值94.05,预估开盘价125,停牌至10点继续交易。




上银转债价值分析上市能赚多少

银行市值排行榜


上海银行目前总市值1227.44亿元,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银行规模排第15。前十四名银行排名


第一名:工商银行18355亿 第二名:建设银行17251亿。

第三名:招商银行13936亿 第四名:农业银行 11059亿

第五名:中国银行9362亿 第六名:兴业银行 5570亿

第七名:邮储银行 5454亿 第八名: 平安银行 4770亿

第九名:交通银行 3342亿 第十名:浦发银行 3135亿

第十一名:中信银行2584亿 第十二名:宁波银行 2580亿

第十三名:光大银行2275亿 第十四名:民生银行2250亿

如果你把中国的银行拿到全世界去对比的话,中国银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规模数量真的不小,目前全世界银行*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第二是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但是美国的银行业与国内不太一样,比如美国的摩根大通他还有投资银行业务,国外的银行可以混业经营,而国内的商业银行目前不能混业经营。去年市场一直有传闻商业银行可以从事证券业务,但是没有确切消息。


上海银行K线图


市场有一类投资者,特别偏好银行股,低市盈率,高分红的确是这类股票的优点,但是这些年,上述银行除了部分*的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得到市场的认可,其他银行股价并没有什么起色。


随着移动支付、ATM移动操作设备、网银的兴起,银行的窗口是越来越少,去银行的人感觉也没有以前多了。当然对公业务是另外一回事。特别是做对外贸易对公业务的,都是敞开式办公。


银行业表面上看似光鲜,其实也是很辛苦的职业。你想想毕业之后,一直在窗口待着,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经历可以写一本书。在银行业,没有资源也是很难的。

上海银行的业绩快报没有惊喜,16天就上市了,不得不给上海银行点赞。目前转股价值78.33,预估开盘价106。(硬着头皮写的,不破发就是*的红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银转债价值分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银转债价值分析、上证指数大盘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