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证资管(豆粕期货)东证资管债基

2022-08-23 17:23:44 股票 group

东证资管



本文目录一览:



财联社(上海,

从证券业协会下发的上半年经营业绩排名情况来看,2021年上半年96家券商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44.68亿元,较上年同期97家券商142.91亿元净收入相比,仅微升1.2%。

从各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排名变化来看,去年同期排名第1位的华泰资管,今年上半年降至第5位;东证资管、中信证券排名均提高1位,分列第1位和第2位,国君资管更是连升3位,由第6位升至第3位。

在资管新规延长期限的最后一年,券商资管仍处于剧烈的转型阵痛期,从业务收入上可见一斑,特别是近几年来,资管踩雷也频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券商资管的发展。但是,有少券商则已步入主动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之中。

整体收入仅微升1.2%,行业集中度再提升

根据中证协数据,2021年上半年96家券商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44.68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97家券商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42.91亿元仅微升1.2%。

头部公司资管业务的行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2021年上半年,排名前10的券商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89.13亿元,占比61.6%;而2020年上半年,排名前10的券商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77.73亿元,占比54.4%,集中度提升较为明显。

若从行业前30名计算,2021年上半年,行业排名前30的券商累计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127.73亿元,占比达88.3%,而2020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84.5%。

东证资管、中信证券、国君资管排前3

具体来看各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东证资管的业务净收入*,达到18.67亿元;其次是中信证券,实现净收入17.82亿元。资管业务净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的券商仅有东证资管、中信证券2家,排名第三的国君资管实现净收入9.42亿元,第四名海通资管8.66亿元,第五名华泰资管7.16亿元。

荣登行业第一宝座的东证资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收入18.67亿元,同比增幅69.49%,排名也提升一位。中泰证券研究认为,东方红、汇添富两大品牌形成公募资产端竞争优势,配合公司产品布局和战略发展,东方证券有望实现大资管、财富管理互促互进,高质量发展。

排名第二的是中信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实现翻番。2020年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为8.86亿元,今年上半年一举实现17.82亿元实现翻番,增幅为101.08%。

排名第三的是国君资管,由2020上半年第6进步3名,在头部券商中进步非常明显。今年4月20日,国泰君安资管收到中国证监会换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进军公募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资管在平台协同、资产端、资金端、渠道端等方面都有优势,其自身投研和产品创设能力也将为公司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券商资管发力公募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四名为海通资管,排名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发生变化。

第五名是华泰资管,收入规模和排名下降均比较明显。收入规模来看,华泰资管今年上半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7.16亿元,去年上半年收入11.11亿元,同比下降35.5%,行业排名也由第1滑落至第5。

业内人士表示,在资管新规过渡期下,原来的报价型产品陆续退出,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高的券商资管才能发挥出相对优势。

收入排名第6的是财通资管,今年上半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6.02亿元,较去年上半年排名上升1名。相较于其他母公司整体实力居于头部的券商而言,财通资管取得第六名的成绩实属不易。

财通资管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上半年末,财通资管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占比超9成。财通资管对主动管理和风险防控“两手抓”的发展战略,是助力成为券商资管公募化领跑者之一的核心引擎。投资业绩方面,财通资管切实实现了股债并进,以产品力和投资业绩驱动规模快速增长。

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超1亿元仅26家

2021年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26家,尚有70家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不足1亿元。

从今年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超过1亿元的26家券商来看变化情况,同比变化幅度*的是安信资管,增长451.67%,不过,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安信资管去年获批成立,原安信证券资管业务收入划至安信资管统计。

除了安信证券,增长幅度*的券商为中信证券,增幅达101.08%。

中金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增长也十分明显,从2020年上半年3.6亿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5.5亿元,增幅51.27%,排名提升6位,位列行业第8名。

排名上升最明显的是兴证资管,排名上升12位,收入规模同比增幅达50.48%。另外,浙商资管和招商资管分别提升4位和3位。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从资管净收入规模超1亿元的券商来看,排名下降比较明显的券商分别是广发资管(下降6名),华泰资管(下降4名),光证资管、方正证券、长江证券均下降3名。

一位券商资管业内人士坦言,整个资管行业都在压缩通道类业务,发行标准化产品,扩张管理规模的压力十分巨大。对于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来说,有一定优势,但对于大多数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而言,大集合还在加速改造,专项资管、小集合很难做大规模,只能从创新业务上开辟道路,如FOF、ABS等。

中小券商资管排名大起大落

从全行业排名(已踢除无法作比较的情况)变化来看,中小券商资管业务收入排名可谓大起大落。

除了前文所述安信资管和安信证券口径调整因素导致的变化,世纪证券排名上升33名,华鑫证券提升27名,申港证券提升25名,红塔证券提升20名,中金财富提升19名,民生证券提升18名。

从净收入增长规模和增长幅度来看,不乏行业“黑马”。世纪证券同比增幅 709.83%,华鑫证券同比增幅115.41%,中金财富同比增幅95.38%。

排名下滑较为明显的券商是川财证券、太平洋证券、德邦证券、恒泰证券、南京证券、东海证券、中信华南,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超过50%。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开展资管业务的优势包括投研能力、业务协同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在资管行业转型期内,加大向主动管理转型的力度,丰富产品线,开展多元化的投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




豆粕期货

8月19日,进口大豆港口价格如下(单位:元/吨;*更新时间:08-19 17:15):

品名港口港口分销价涨跌

进口大豆青岛港49800

进口大豆广东港49800

进口大豆上海港49800

进口大豆南通港49800

进口大豆大连港49800

进口大豆日照港49800

进口大豆天津港49800

今日外盘美豆小幅震荡,11合约在1400美分附近。在上周五报告公布后,比较令人意外的数据就是单产的上调,虽然目前美豆优良率仅为58%,同时24%的美豆面积处于干旱条件下,但在相对不利的天气情况下,美豆单产预估依旧调整为51.9蒲式耳,高于趋势单产51.5,同时也高于去年的单产51.4。考虑在10月报告前基本不会再调整种植面积数据,未来市场的焦点依旧是51.9蒲式耳的单产能否被兑现。如果横向对比去年美豆的情况,大约59%的优良率及26%-30%的干旱面积,与今年的水平接近,而其最终51.4蒲式耳的单产也显著高于50.8的趋势单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8月中下旬降雨量正常的前提下,51.9蒲式耳并非很难达到。整体来看,未来天气炒作窗口或逐步缩窄,另外下半年巴西增产动力明显,三四季度美豆整体重心或有所下移。豆粕及进口大豆的库存在同期来看是偏紧的,由于前期油厂压榨利润持续偏差,6-7月进口大豆到港量急剧下滑,同时8月预期进口量会更低,国内供应端有趋紧的预期。另外由于限电原因,部分油厂开机率下调,进一步压缩了豆粕的供应。而需求方面,本周周中成交放量,特别是远月基差合同,整体市场气氛较好,预计豆粕将在近段时间持续强于美豆,前期空头可暂时离场观望。当然由于判断美豆在四季度进口成本或有下移压力,中期来看,01合约或同样重心下移。

一手豆粕手续费1.5块,感觉还不错!




东证资管债基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结束,持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和券商资管公司各项数据同步出炉。

整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11家公司共管理公募基金7528.06亿元,相比于一季度末增长632.85亿元,排名座次相比于一季度末并没有发生变化。

具体到各家公司,作为券商资管业中最为聚焦公募业务的公司,东证资管公募基金规模位居榜首,为2390.08亿元,相比于一季度末缩水7.44亿元,一季度环比减少299.71亿元,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收缩。

财通资管、中银证券紧随其后,规模分别达1421.82亿元、1232.48亿元。与东证资管不同的是,两家公司都以债券型基金为主,债基占全部规模的比重都在70%以上。

同时,华泰资管公募基金规模也逼近千亿,为972.33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196.92亿元,其中规模占比*的是货币基金。继去年11月华泰紫金天天发改造之后,今年5月华泰紫金货币增利也改造完成并生效,前者规模达702.02亿元,二季度期间份额增加超90亿份;后者规模达75.27亿元。

从规模变动来看,相比于一季度末,11家公司中仅东证资管、国都证券两家公司出现缩水,其余公司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扩张。

此外,财通资管、国泰君安资管、中泰资管都实现了超80亿元的规模增长,分别为174.40亿元、91.72亿元、86.43亿元。

去年4月,国泰君安资管收到中国证监会换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三年多来首家获批公募业务许可的券商资管。现如今,其获得公募牌照已经一年多时间,基金数量从2021Q2的7只增加至2022Q2的17只,公募基金规模由232.18亿元增加至439.36亿元,同比增长约90%。

公募业务的表现自然离不开基金经理。截至二季度末,券商资管中共有8位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

东证资管的孙伟、李竞、王延飞、张锋、张伟锋规模靠前,前三名管理规模超200亿元。

与其他基金经理不同的是,张伟锋相对年轻,目前仅与王延飞共同管理东方红睿玺三年A/C,此前曾与李响、周杨共同管理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于今年6月3日离任。

除了东证资管的6名基金经理,财通资管的姜永明、中泰资管的姜诚也坐拥百亿规模。

在分析上半年市场波动剧烈的原因时,姜诚认为,根源或许是投资者整体性的焦虑。焦虑的点在哪里?源自对“效率”的*追求。效率如何体现?*是买入即涨,卖出即跌。如何做到买入即涨,卖出即跌?需要在边际信息追逐赛中占先。有哪些边际信息需要关注?包括但不限于:货币政策动向,稳增长政策预期及落地效果,疫情的反复,国际资本流动,还有永不缺席的基本面“景气度”。

展望未来,姜诚对于长期市场走势都较为乐观,消费、成长板块获得关注。

姜永明表示,疫情角度来看,前几年市场受益于抗疫成果,但是今年疫情带来的次生伤害已经逐渐形成市场共识。从现在的趋势看,政策重心开始着力于经济的恢复,后面的管控方向会更加*。那么消费场景的复苏就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恢复的过程一定是逐步改善的,真正的右侧可能出现在四季度,叠加低基数,未来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击。其次,成长股中TMT板块持仓较多,TMT已经调整接近两年,下跌的尾部效应比较大,但是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和清晰,疫情影响了公司增速,看长一些,这类公司的潜在涨幅还是比较客观的。

张锋认为,此轮经济周期大概率已经触底反弹,但在金融下行周期里,宏观总量难有大的空间,欧美经济衰退对国内的影响将在下半年至明年逐步显现,货币和流动性较为宽松。大盘蓝筹价值股难以有较好表现,而在与估值相匹配的结构性的成长中将出现更多*收益机会。风险则在于国际大宗商品在调整之后再度上涨,国内CPI也出现快速上行,导致成长股的估值再度收缩。




东证资管和东方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东证资管旗下有28只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率飘绿,净值跌幅超过20%的有东方红睿元三年定期、东方红智远三年持有期等11只


《投资时报》研究员 齐文健

最近一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公募基金业绩两极分化。部分一直带着权益投资 “优等生”光环的基金公司表现亦不尽如人意,比如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证资管)。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东证资管旗下有29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飘绿(各类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其中包括28只权益类基金。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睿元三年定期、东方红智远三年持有期、东方红睿泽三年定开A/C等1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净值跌幅超过20%。

近年来,东证资管投研老将出现流失。譬如2021年同年3月12日,该公司原副总经理饶刚因个人原因离任;2020年5月,分管权益投资的林鹏也作别“老东家”,创办私募基金公司。

就基金业绩等问题,《投资时报》向东证资管发送了沟通函,不过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28只权益基金业绩欠佳

近年来,公募基金成为普通投资者曲线入市的重要工具。老牌权益投资“玩家”被投资者所追捧,不过常胜将军并不好当。

据《投资时报》研究员统计,截至1月28日,东证资管旗下有29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告负,包括28只产品是权益类基金和1只是偏债混合型基金。

其中,东证资管曾引以为傲的主动管理基金近一年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截至1月28日,该公司旗下有2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近一年净值跌幅高于10%。

作为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单只规模*的产品,东方红睿玺三年A近一年收益率为-24.71%,同类排名为1965/2079。

该基金其他阶段的业绩也差强人意。截至1月28日,该基金今年以来、近两年、近三年的收益率分别为-7.86%、17.72%、74.26%,同类排名分别为1125/2220、1572/1943、910/1858。

从重仓股来看,东方红睿玺三年A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分众传媒(002027.SZ)、海康威视(002415.SZ)、伊利股份(600887.SH)、智飞生物(300122.SZ)、洋河股份(002304.SZ)5只个股贯穿了2021年四个季度,其中第四季度上述5只个股占基金净值比例合计达到31.76%。

而截至2月7日收盘,上述5只个股近一年的涨幅分别为-30.55%、-22.05%、-10.34%、-43.47%、-21.51%。

或受业绩表现不理想影响,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东方红睿玺三年A管理规模为165.42亿元,较2020年四季度末的187.2亿元缩水21.7亿元。

“后林鹏”时代的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业绩表现又如何呢?

截至1月28日,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今年以来、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收益率分别为-9.01%、-24.54%、19.72%、63.35%,同类排名分别为1337/2220、1959/2079、1493/1943、1014/1858。

2020年5月份,林鹏离职并卸任东方红睿华沪港深的基金经理职务,同年9月2日,张伟峰与李响、周杨三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该基金。根据相关履历显示,张伟锋在加盟东证资管前曾在A股上市公司汉得信息(300170.SZ)担任董秘。

随着产业背景深厚的张伟峰正式加入,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前十大重仓股“悄然”出现了一些变化。

譬如,林鹏偏爱的华域汽车(600741.SH)、伊利股份在2020年二季度就已从前十大重仓股中消失,美的集团(000333.SZ)最后出现的时间是2021年一季度,之后也是难觅踪迹。

投研团队、高管层相继调整

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不理想,或与东证资管投研核心人员调整、基金经理普遍“年轻化”有关。

东证资管成立于2010年7月28日,是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前身是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2005年发行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东方红”品牌由此诞生。

众所周知,东证资管以长期价值投资著称,诞生了包括王国斌、陈光明、林鹏在内的多位业内知名人物。不过,以上几位人员都已悉数离职。

2016年年初,时任东证资管董事长王国斌宣布辞去董事长一职,此后该职位由总经理陈光明接任。

两年后的2018年3月,陈光明也告别东证资管,董事长一职由时任东方证券董事长兼总裁潘鑫军接任。

2020年5月,分管权益投资的林鹏也作别“老东家”东证资管,而后创办私募机构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东证资管还发生了董事长变更。2020年10月,东证资管发布*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原董事长潘鑫军因个人原因离任。同年12月30日,时任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证券党委书记的宋雪枫履新董事长。

然而,东证资管的明星老将依旧在相继离开。

2021年3月,东证资管发布*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原副总经理饶刚因个人原因离职。

随后,东证资管的投研团队也发生重大调整。副总经理张峰任首席投资官;原公募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胡伟任公司总助;原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胡雅丽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董事总经理、兼任权益研究部总经理。

东证资管的高管变动并未就此结束。2021年8月,任职已超过15年的公司总经理任莉因个人原因离职。随着任莉的离职,曾经在市场上作为标杆的“东方红”,创始人悉数离开。任莉离职后,原副总经理张峰因工作调整离任,并转任为公司总经理。

2021年9月24日,东证资管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助理、董事总经理兼权益研究部总经理胡雅丽升任公司副总经理。此外,公告内容还显示,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聘任胡雅丽为联席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此外,不过东证资管还面临旗下基金经理“年轻化”的问题。Wind数据显示,蔡志鹏、邓炯鹏、郭乃幸、余剑锋等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不足2年,这些基金经理的能力尚待市场的考验。

东方红睿玺三年A业绩表现

注:数据截至2022年1月28日。

数据Wind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证资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证资管、豆粕期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