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财联社8月11日
截至目前,8月份已有12名基金经理离任。本月早些时候,包括易方达基金经理韩阅川的离职、华安基金经理张亮的离任与背后扑朔迷离消息的交织,让近期变动的基金经理陷入舆论漩涡,甚至引发今年基金经理离任大潮的猜测,情绪的发酵往往会先于事实的真相,事实如何呢?
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81名基金经理离任,涉及97家基金、资管公司。与去年同期离任基金经理199名相比,实则略有降低。
8月以来12名基金经理离任,杨康管理数量行业第一
8月10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公告,董治国、曾健飞两位基金经理因离职卸任在管基金,共涉及10只产品。
其中,曾健飞此前管理前海开源泽鑫混合、前海开源可转债债券、前海开源鼎安债券、前海开源鼎裕债券、前海开源裕和混合5只基金,管理规模总计42.82亿元,前海开源可转债债券规模*为30.79亿元,业绩也*,任职期回报率为82.89%。此外,前海开源鼎裕规模最小,AC份额相加仅为1600万元。
董治国此前管理前海开源大海洋战略经济混合、前海开源大安全核心精选混合、前海开源高端装备制造混合、前海开源睿远稳健增利混合以及前海开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强5只基金,管理规模共计11.44亿元,任职期*回报率为62.88%。
一日之内两名基金经理离职引起市场关注,对此,一位接近前海开源内部人士向财联社
8月以来,基金圈人事的确较为不太平。8月6日,易方达密集发布公告显示,其基金经理韩阅川“因个人原因”卸任21只基金,由杨康接任。杨康也凭借25只在管基金,成为公募基金领域管理产品最多的基金经理,第二名也属于自易方达,指数投资老将成曦管理了21只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韩阅川为统计学硕士,曾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2018年1月加入易方达基金。2019年开始韩阅川与易方达此前明星基金经理林森共管易方达新益,今年增加了易方达瑞弘、易方达瑞通基金共管,在林森离任后,韩阅川单独管理上述三只基金,因此,其在固收+领域也被寄予厚望。天天基金信息显示,韩阅川管理规模合计超过200亿,所管基金任职期内汇报均为正,*回报率为50.63%。
对于韩阅川的离职,市场认为有些“意外”,对此公司也并未给予进一步说明。
无独有偶,7月中旬募集新基金被紧急叫停的华安基金张亮的变动也在本月尘埃落定。8月6日,华安基金公告,张亮因个人原因离任,其在管的华安国企改革混合、华安价值驱动一年持有、华安品质领先混合分别由陈媛、万建军、王春和刘畅畅接管,上月刚刚成立的华安品质甄选混合则在张亮离任后由刘畅畅单独管理。
张亮离任前所管4只基金合计规模达到87.53亿元,其中华安国企改革混合规模*,为63.63亿元,自2018年10月31日管理以来,任职期回报率为226.97%。
年内离任基金经理增至181名,投资风格延续性存疑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公募行业已有181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博时基金最多,为7人,安信基金、嘉实基金和农银汇理基金均为5人。行业整体离任基金经理与去年199人相比,略有下降。
尽管基金业绩是基金经理与投研团队、公司支持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基金经理选股、择时等投资策略、投资风格等直接决定了基金组合的收益情况,这也是投资者喜欢追逐业绩好的明星基金的原因。基金经理变动,多少会影响到基金未来的表现。
华南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向财联社
如果是公司内部调动等原因离任,对于“接班”基金经理从时间上会有缓冲,新老基金经理在同一公司,投资理念、策略会有沟通,对基金表现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于因基金经理离职造成了基金经理变更,则影响相对较大,极易出现业绩波动或者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
业绩波动方面,以前中欧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为例,他于今年3月底离职后,创办私募运舟资本。此前他*管理规模突破600亿,管理中欧时代先锋超过6年,任职期回报率达到344.26%,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A、也取得348.08%的回报率。其管理的8只产品除了中欧创新未来混合(LOF)任职期为-3.41%之外,其他均为正收益。
在他离任之后,以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A为例,选取接近时间段来看,周应波、刘伟伟管理期间,311天收益率为36.28%,而其离任后对237天,该基金表现为-10.18%。当然基金涨幅与市场环境最为密切,在行业板块轮动加快的情况下,投资难度加大,但是在周应波离职之后,其此前所管产品的表现缺乏亮眼表现也是事实。
与此同时,周应波离职后,中欧时代先锋、中欧明睿新常态、中欧创新未来混合(LOF)放在周蔚文名下,与其他基金经理共管。周蔚文管理基金增加至8只,诚然,周蔚文同样是*的基金经理,但是和周应波的成长风格不同,周蔚文的代表是中欧新蓝筹、中欧新趋势混合,从持仓来看,今年以来相对均衡,配置新能源、光伏、猪周期、医疗、银行等,但是在去年蓝筹价值风格。
“一拖多”最为典型的还是杨康,原本管理产品从4只到21只,对其管理能力将是极大的考验。
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济安金信董事长杨健此前曾向财联社
监管要求加强投研等关键岗位离职管理
基金经理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可以说是基金的灵魂,上述公募基金人士向财联社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基金行业人员离任审计及审查报告内容准则》要求,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审查报告包含不限于审查工作实施情况、所管理基金或投资组合的基本情况、与比较基准的对比情况、投资合规情况、是否是否发现有利益输送、利用非公开信息牟利及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等情况以及行为规范情况等共计九项内容。
“不同公司会根据监管要求建立内部制度,对即将离职的基金经理进行离职审计执行工作,然后撰写报告提交监管部门。”上述人士表示,一般能正常离任的基金经理是要过审计这一关的。
不过,今年以来仍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奔私”或同业流动,除了周应波之外,鹏华基金张航、宝盈基金肖肖告别公募,创办私募基金,华安基金崔莹、易方达基金林森、博时基金葛晨、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也纷纷加入私募行列。此外,农银汇理的赵诣则投身“个人系”公募基金。
为加强对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监督管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5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管理,构建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为公司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同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对上述规定给出解释: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对知悉基金投资交易等非公开信息的岗位人员设置一定期限的离职静默期,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上述规定自年6月20日起施行。
此条直指基金经理“公奔私”,自此以后,基金经理“奔私”,管理发行私募产品需要从此前的3个月延长至1年。对此,长达一年的静默期这无形之中会增加“奔私”之后的不确定性,市场风格是否适合,减少曝光后,投资者是否继续追捧均成变数。
不过,对此市场也有不同声音,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公募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迅速增加,人员优胜劣汰、公募内部流动、或者“奔私”也会相应更加频繁。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包括公募基金、资管机构等178家机构中共有3103名基金经理,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
蓝帆医疗(002382.SZ)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股东北京信聿出具的《股份减持告知函》,截至2022年7月25日,北京信聿减持计划时间已过半,其减持公司股份1324.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32%。
图@视觉中国
当基金经理多赚钱?平均年薪169万,*的甚至能上亿,当基金经理有多大压力,平均就业年限只有3.15年,行业猝死率远超其它行业。
近年来,基金经理变动数量明显增多。据同花顺ifind软件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超290只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更换频繁主要是离职的基金经理迅速增加。
通过wind的统计来看,2018年1月1日到2月27日,wind上的133家基金公司中,37个基金经理离了职。而但去年这个时候,离职的基金经理还只有16人。对比来看,今年的离职经理人数远超以往。
为什么离职的经理人数会增加这么多,一位基金行业从业者告诉市界,基金行业的考核很严,每年都会有末位排名,因此竞争压力比较大,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基金行业离职高峰期,至于今年的离职人数为什么比去年多 ,她认为主要是大环境的不好,赚不到钱的缘故。
基金行业一直是一个强者恒强的局面,头部公司在资金、人员、技术配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更有机会向创新业务延伸扩充。“公募业务蛋糕就那么大,其他小公司参与新业务的机会很小,发展的难度非常大。”
特别是2018年以来,股票市场行情不佳,小公司权益类基金交易规模的萎缩首当其冲。由于中小公司往往还没有完成全面的产品线布局,权益基金的缩水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小公司肯定会亏钱,但大公司业绩应该还可以。” 一位民生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市界,因为自己所在分公司的效益比较好,还没听说有哪位基金经理离职的。
除了权益类基金交易的萎缩致使业绩不佳,银行逐渐发力子公司理财产品,部分固收类基金经理业绩难比以往,也成为离职人数增加的一项重要原因。
即使抛开这些动态的因素,基金行业本身离职率就就非常高。根据wind统计,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只有3.15年,好点的公司平均年限在4年左右,差点的还不到半年。其中,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从业年限遥遥领先其它公司,但也只有10.17年。
众多周知,基金经理是一份高薪职业。根据证券日报此前报道,2017年,基金经理的平均年薪是169万元,而在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平均工资则更多,达到了192.09万元。业绩突出者甚至在千万以上。昔日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就曾被传出千万元级别的年薪。
但与此同时,工作时长大、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等负面因素也时常伴随基金行业左右,严重的甚至出现过劳死。2018年11月,长信基金一位82年的地产研究员猝然去世,年仅37岁。2018年4月,银华基金少壮派投资经理张林昌患癌去世。2018年3月,中邮基金灵魂人物周克心脏病突发突然去世,年仅45岁。据市界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就有7名基金行业人员突然发病去世。
“证券研究行业里,三十岁正当年,四十岁的老研究员已经比凤凰的羽毛还要稀少,至于五十岁的老研究员,入行以来就没听过。”有一位基金经理在社交平台上说。
想探索更多好玩资本故事,也可
基金不好做,经理离职多。基金经理“离职潮”正在上演,截至目前,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已突破200位,创下2016年来的新高。
尤其是在下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出现加速迹象,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人才流失加剧。
下半年离职人数占比超30%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2021年以来已有来201位基金经理离职。从近6年历史同期来看,今年以来的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仅次于2015年的233位。
数据显示,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在2015年达到一个高峰后有所降低,2016年-2019年同期,离职人数分别为98位、107位、113位、146位。在基金经理变更频繁的2020年,同期离职人数为174位。
2021年以来的基金经理离职,下半年来加速趋势明显。截至8月9日,下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为64位(其中7月和8月以来的离职人数分别为40位和24位),在年内离职人数中占比超过了30%。
深圳某公募高管杨磊(化名)对
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流失加剧
具体看,今年离职的201位基金经理分布于102家基金公司中。这102家基金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到了3位,其中有10家公司的离职人数达到了4位(含)以上,包括新华基金(6位)、北信瑞丰基金(6位)、国投瑞银基金(5位)、前海开源基金(5位)、红土创新基金(4位)、光大保德信基金(4位)等。
杨磊指出,无论是从比例还是数量来看,近年来的基金经理变更均以中小基金公司居多,这个现象在公募高管变更中也是存在的,原因之一是激励不足。他解释,截至目前基金公司已有130多家,但不少成立时间比较晚的基金公司,因缺乏品牌和渠道优势一直发展不起来。投研人才一旦冒尖就会另谋出路,留下来的基金经理难以输出优异业绩。
华南某券商人士谭浩(化名)对
但在杨磊看来,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并不是无解的。他直言,要想拥有过硬的投研人才队伍,需要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核心管理层人员稳定,从而保证公司发展战略具备持续性;二是加大基金经理的内部培养力度,让公司投研文化和基金经理个人理念实现有机融合;三是摒弃当期激励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可以“跨期调节”的人才激励机制,并让基金经理能充分享受到这套机制红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002382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