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编者按:
一些长期业绩差、让投资者亏钱的产品仍然向投资者收取巨额管理费,费率甚至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是否合理?
本“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系列,将重点研究类似问题。本篇是上投摩根基金旗下产品2022年二季报财报研究的首篇。后续研究将透视更多产品的核心数据。
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二季报已经披露完毕,本文结合财报数据,透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这只产品。
牛市高位火爆限购发行 15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是一只QDII普通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07年10月。
作为首只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基金最终配售比为25.8%,有效净认购金额约295.69亿元。但截至2022年6月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以101.51亿元的累计亏损成为四只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垫底”产品。
根据该产品历史走势图,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自发行起就一路震荡下跌。2008年末,基金跌破0.4元关口,以0.383元的单位净值进入“三毛”基金行列。此后,基金表现虽有所回暖,但受创立时高位建仓因素的影响,该基金净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
*二季报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2022年第二季度亏损约1.51亿元,上半年合计亏损约3.45亿元。
截至2022年8月3日,基金单位净值仅为0.8398元。此外,过去的近十五年间,基金从未分过红,这意味着成立时认购的投资者,若期间没有申赎持有至今,亏损仍超过一成。
投资者“割肉”离场
基金亏损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
数据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从2008年开始持续遭遇净赎回。其中,2010年、2014年、2015年为赎回高峰期,分别净赎回30.46亿份、38.57亿份以及52.51亿份。
观察该产品成立以来的日均单位净值,大部分年份均低于1元,这意味着最初申购该产品的投资者无论持有至今还是在期间赎回,大概率面临亏损。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25.43亿元左右,规模缩水超九成。
成立15年,累计收取管理费超23亿元
尽管产品长期业绩表现不佳,上投摩根基金每年仍然能够收到相当金额的管理费。年报显示,2021年上投摩根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从该产品获得的报酬约6462.44万元。根据费率计算,2022年也仍获得数千万元管理费。
统计显示,2007年至2021年的15年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获取管理费合计约23.44亿元。
管理年费高达1.80%,是否合理?
作为2007年第一批出海QDII之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管理费率达1.80%,。该产品的管理费率不仅在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中*,在整个公募QDII基金市场(初始基金口径)也位居前列。
除管理费外,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托管费率为0.35%,申购费率在0.40%-1.80%之间,赎回费率在0.00%-1.50%之间。于投资者而言,持有该基金首年总费率约为2.55%-5.45%。
在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长期业绩则显得不尽人意,截至8月3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产品中,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仍为负。
在公司官网上,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介绍语是“26年投资老将掌舵,专注挖掘亚太明星企业”。面对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长期业绩,该基金是否真正做到择优选股?累计超百亿元的的亏损之下,基金公司是否应该降低管理费费率?
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提到,对存在管理能力弱,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投资运作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的基金管理人可能采取审慎性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截止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经理刘苏旗下共管理8只基金,本季度表现*的为景顺长城精选蓝筹混合(260110),季度净值涨16.93%。
刘苏在担任景顺长城动力平衡混合(260103)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间累计任职回报146.17%,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02%。期间重仓股调仓次数共有74次,其中盈利次数为48次,胜率为64.86%;翻倍级别收益有1次,翻倍率为1.35%。
以下为刘苏所任职基金的部分重仓股调仓案例:
重仓股调仓示例详解:
1、福斯特(603806)翻倍案例:
刘苏管理的景顺长城品质成长混合A基金在20年3季度买入福斯特,在持有1年又0个季度后在21年3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132.09%,持有期间福斯特在2020年到2021年的年报营业总收入增幅达53.2%。
2、福斯特(603806)调仓案例:
刘苏管理的景顺长城竞争优势混合基金在20年4季度买入福斯特,在持有3个季度后在21年3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96.28%,持有期间福斯特在2020年到2021年的年报营业总收入增幅达53.2%。
3、索菲亚(002572)调仓案例:
刘苏管理的景顺长城动力平衡混合基金在18年2季度买入索菲亚,在持有3个季度后在19年1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43.13%,持有期间索菲亚在2018年到2019年的年报归属净利润增幅达12.34%。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一个投资开始前,人们都会比较谨慎,担心掉到坑里;但是真的掉进坑后,又会变得比较麻木,自我安慰,明知掉在坑里还不愿意出来。
有人已经掉进一个基金的坑,长达12年了,还不想出来,到底为什么呢?
01,沉没成本让人麻醉
花了1000元,在网上定好一个餐厅,但是到了之后,发现人满为患,完全没有你想象的浪漫气氛,女朋友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怎么办?
吃,估计影响心情。走,岂不是白白花了1000元?
不管你走不走,这1000你已经花了,这个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经济学提出沉没成本的概念,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被沉没成本影响我们现在的选择。
但是,现实中,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买基金,某人2007年花了10万块钱买入一只基金,跌得最狠的时候不足4万,现在涨回来一点,到了7万多。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02,那只“*”级的基金
我这里说的基金,是真实存在的,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来评测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
这是一只07年10月份成立的QDII基金,简单的说就是国内的基金公司,帮助投资者购买国外的股票。它是咱们中国发行的第1批QDII基金。
这个基金在成立之初,万众瞩目,认购远超预期金额,最后这个基金是从300亿规模起步的。
回头查看,这只基金十余年的净值变化,*价格就是成立那一天,在那之后的12年再也没回本。
最初的300亿资金,没有能赚钱的。
很多朋友不熟悉海外市场,会不会认为海外市场表现本身就这么差,所以这个基金表现这么差呢?
这个基金主要投资于韩国,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地的股市。
这些市场,共同特点是08年都曾经深跌,到如今,早已恢复甚至创出了新高点。
表现最亮眼的是印度,早已远远超过07年。
香港和韩国也不差,最差的新加坡也已经回到了07的*位。
为什么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到现在还差20%多呢,难以理解。
基金成立之初300亿的规模,这十余年来规模一直在下降,到目前仅余45亿,说明不少人抛开了沉没成本的羁绊,早就已经赎回了。
03,买海外基金的正确方法
因为这只基金从来没回到面值一元以上,所以赎回的投资者全都是亏损离场的,这值得吗?
假如赎回后,买入富兰克林美国机会基金,或者富兰克林印度基金,可能更容易回本。
过去5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6,000点上涨到目前的将近27,000点,印度孟买指数从两万点涨到目前的4万元。
假如不赎回,选择一直持有,也许再过10年都没办法回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一定要明白基金公司的小算盘。
现在还持有这个基金的投资者,应该都有一个相同的想法,等到回本,就坚定赎回。
基金公司也很清楚投资者的这种想法,所以基金公司没有动力,把这个基金的净值做上去。
如果哪天基金的净值重回一元,大部分投资者都赎回离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损失了每年都可以拿到的管理费。
所以,才出现市场在涨,基金不涨的现象。
简单的说吧,这个基金既不可能有分红,十几年也回不到最初的净值,还不如早点赎回,转换其他的基金。
掉进这样的坑,还是早点出来吧。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一个投资开始前,人们都会比较谨慎,担心掉到坑里;但是真的掉进坑后,又会变得比较麻木,自我安慰,明知掉在坑里还不愿意出来。
有人已经掉进一个基金的坑,长达12年了,还不想出来,到底为什么呢?
01,沉没成本让人麻醉
花了1000元,在网上定好一个餐厅,但是到了之后,发现人满为患,完全没有你想象的浪漫气氛,女朋友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怎么办?
吃,估计影响心情。走,岂不是白白花了1000元?
不管你走不走,这1000你已经花了,这个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经济学提出沉没成本的概念,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被沉没成本影响我们现在的选择。
但是,现实中,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买基金,某人2007年花了10万块钱买入一只基金,跌得最狠的时候不足4万,现在涨回来一点,到了7万多。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这么多年他一直持有,希望能等到回本的一天,虽然犹豫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把它赎回,因为老惦记着当时投入了10万块钱。
02,那只“*”级的基金
我这里说的基金,是真实存在的,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来评测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
这是一只07年10月份成立的QDII基金,简单的说就是国内的基金公司,帮助投资者购买国外的股票。它是咱们中国发行的第1批QDII基金。
这个基金在成立之初,万众瞩目,认购远超预期金额,最后这个基金是从300亿规模起步的。
回头查看,这只基金十余年的净值变化,*价格就是成立那一天,在那之后的12年再也没回本。
最初的300亿资金,没有能赚钱的。
很多朋友不熟悉海外市场,会不会认为海外市场表现本身就这么差,所以这个基金表现这么差呢?
这个基金主要投资于韩国,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地的股市。
这些市场,共同特点是08年都曾经深跌,到如今,早已恢复甚至创出了新高点。
表现最亮眼的是印度,早已远远超过07年。
香港和韩国也不差,最差的新加坡也已经回到了07的*位。
为什么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到现在还差20%多呢,难以理解。
基金成立之初300亿的规模,这十余年来规模一直在下降,到目前仅余45亿,说明不少人抛开了沉没成本的羁绊,早就已经赎回了。
03,买海外基金的正确方法
因为这只基金从来没回到面值一元以上,所以赎回的投资者全都是亏损离场的,这值得吗?
假如赎回后,买入富兰克林美国机会基金,或者富兰克林印度基金,可能更容易回本。
过去5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6,000点上涨到目前的将近27,000点,印度孟买指数从两万点涨到目前的4万元。
假如不赎回,选择一直持有,也许再过10年都没办法回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一定要明白基金公司的小算盘。
现在还持有这个基金的投资者,应该都有一个相同的想法,等到回本,就坚定赎回。
基金公司也很清楚投资者的这种想法,所以基金公司没有动力,把这个基金的净值做上去。
如果哪天基金的净值重回一元,大部分投资者都赎回离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损失了每年都可以拿到的管理费。
所以,才出现市场在涨,基金不涨的现象。
简单的说吧,这个基金既不可能有分红,十几年也回不到最初的净值,还不如早点赎回,转换其他的基金。
掉进这样的坑,还是早点出来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景顺动力平衡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