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证券官方网站(万家和谐增长)渤海证券官网下载

2022-08-15 15:31:41 基金 group

渤海证券官方网站



本文目录一览:



8月10日,天津证监局披露了光大证券关于渤海证券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五期)。《》

今年7月23日,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显示,渤海证券由A级降为BBB级。

辅导工作尚存两大问题

2016年9月,泰达股份发布公告,参股公司渤海证券董事会同意启动*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宣告渤海证券走上IPO之路。2016年11月,光大证券与渤海证券签订IPO上市辅导协议,2017年5月、2017年11月,光大证券先后完成了渤海证券第一期、第二期辅导进展工作,但自此,渤海证券的IPO就按下了暂停键。

直到2020年6月,渤海证券的IPO辅导才有了新的进展,光大证券完成了渤海证券第三期辅导工作,紧接着2021年1月、2021年8月分别完成了第四期、第五期辅导工作。

根据今日披露的渤海证券IPO第五期辅导工作报告来看,光大证券已基本完成对发行人(即渤海证券)规范运行情况、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人员情况、股权和组织结构变化、未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财务数据及指标等事项*情况的审查工作,对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建议,督促并协助发行人逐一落实。

《》

另外一个则是目前公司基本完成三年一期各银行账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工作,但仍存在少量账户的余额调节表尚未编制完成。不过,公司将于近期尽快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完善。

辅导期两度公开招聘高管团队

而提到聘任,就不得不提的就是渤海证券两次轰动一时的社会化招聘高管。2018年8月,渤海证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名总裁及3名副总裁。其中,总裁由天津证监局原副局长王修祥出任。此外,马彦平、刘闯、陆玮成为经理层高管人选。

2021年1月,渤海证券再度高调挂出面向社会招聘3名副总裁的公告,这也让市场对此猜测不已。事实证明,渤海证券高管团队确实发生变动,前述四位高管中刘闯、王修祥已相继离职。

中证协披露信息显示,目前渤海证券高管团队共8人,起任时间均为2021年1月11日。另外,

信息中证协网站

除了高管变动外,渤海证券的分类评价结果也引起了

另外,去年9月渤海证券因中标但未按约定缴款,构成严重违约行为,被河南省财政厅取消其2019-2021年河南省政府债券承销团成员资格也轰动一时。




万家和谐增长

基金管理又见老鼠仓!近日,一条证监会发布的市场禁入决定书显示,曾担任易方达基金、万家基金和上海盈象资管的基金经理刘芳洁,在13年里先后控制并操作其母亲“王某蛟”、配偶“苗某萍”的证券账户,非法获利1184.85万元。

最终,证监会决定对刘芳洁实施终身市场禁入的措施,并没收刘芳洁违法所得884.59万元,处以2653.77万元的罚款。

任职易方达长达8年,曾被评为黑马基金经理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芳洁于1979年出生,家住上海浦东新区,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硕士。2004年-2012年,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刘芳洁任职于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总理,一度被评为2011年黑马基金经理。

彼时,刘芳洁也是媒体报道采访的热门人物之一。即便现在搜索“刘芳洁”这个名字,网上仍有不少其在消费投资领域的发言。在不少简介中,都显示其出身TMT&消费行业研究,崇尚*收益,践行“市场+研究创造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刘芳洁在易方达公司任职其间,所管理的基金之一“易方达科翔”,在其离职后名噪一时,被称为“易方达三剑客”的明星基金经理陈皓管理,业绩颇丰。

2012年11月,带着明星基金经理光环的刘芳洁加盟万家基金,于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1月14日担任万家和谐增长的基金经理。

不同于在易方达长达8年的工作经历,万家基金更像是一个过渡阶段,时隔两年后,在2014年的11月28日,刘芳洁加盟上海盈象资管,期间先后担任大盈成长、盈象专享、盈象大方等9只私募基金产品的投资经理。

刘芳洁也一度成为盈象资管的投资人,但在其和盈象资管“分手”后,就从中退出。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7月9日,盈象资管发生投资人股权变更,刘芳洁退出。

据了解,截至目前,刘芳洁曾担任过股东的公司有两家,一个是盈象资管,一个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祺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也是一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苗晓萍为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刘芳洁曾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2018年11月,刘芳洁从法定代表人退出。2020年6月,投资人也发生了股权变更,刘芳洁退出,将其所持有的70%的股权转让给苗晓萍。

十多年控制操作多个账号,累计非法获利超千万

在易方达任职期间,刘芳洁通过“王某蛟”证券账户在2009年2月28日至2011年7月7日,交易沪深两市股票共74只,趋同交易股票47只,趋同交易股票只数占比达63.5%,趋同买入金额8761.39万元,买入趋同盈利249.72万元。

在担任万家和谐增长基金经理期间,刘芳洁利用“曾某阳”账户在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5日,交易沪深两市股票24只,趋同交易股票13只,趋同交易股票只数占比54.17%,趋同买入金额664.47万元,买入趋同盈利50.54万元。

而“曾某阳”证券账户全部采用手机委托方式下单,该委托下单号码为与“刘芳洁”工资账户所留联系电话相同,疑似是其配偶苗某萍的联系方式。而该证券账户的交易IP地址归属地与刘芳洁行程记录相吻合。

在盈象资管担任私募基金产品投资经理期间,刘芳洁再次利用“王某姣”证券账户在2015年1月30日至2017年11月30日交易沪深两市股票119只,趋同交易股票91只,趋同交易股票只数占比76.47%,趋同买入金额3.35亿元,买入趋同盈利884.59万元。

证监会认为,刘芳洁操控“王某姣”证券账户,利用盈象资管相关私募基金未公开信息交易的行为违法情节严重,依据《基金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私募办法》第三十九条和《证券市场禁入规定》等规定,决定对刘芳洁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此外,证监会也根据刘芳洁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基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的规定,决定对刘芳洁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884.59万元,并处以2653.77万元的罚款。

针对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刘芳洁及其代理人进行申辩称,刘芳洁在盈象资管任职期间未参加过投决会,故不存在“未公开信息”,且刘芳洁的交易量很小,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刘芳洁的行为实质是私募经理代客理财行为,所得收益全部由王某姣享有,不能作为处罚基数,因此应按《私募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处以警告和三万元以下罚款。

经过复核,证监会认为,刘芳洁在盈象资管任职期间,即便是自己作出的投资决策也离不开作为投资经理所获得的包括物力、财力、人力在内各种公司资源的支持。刘芳洁凭借职务便利无偿利用该信息,不仅极大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同样也破坏了证券市场“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具有可罚性。




渤海证券官网下载

近日,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证券”或“公司”)拟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获受理。公司拟发行不少于8.93亿股。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渤海证券的监管评级自上年的A类A级下调至B类BBB级,2021年获评A类(AA级和A级)的券商合计达50家。2021年公司监管评级的下调或与公司主要风控指标下滑、投行业务内控不足等有关。

2021年上半年,渤海证券的业绩依赖资本消耗型的证券自营业务。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的净资本为157.68亿元,虽有小幅增加,但在当前41家上市券商中仍处中下游水平。

信披资料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在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中,公司代理买卖股票交易量的市占率有所下滑。自2019年以后,渤海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规模也有所萎缩。渤海证券在上市募资补血的同时,面临固本培元、转变发展模式的多重挑战。

2018年至2021年,渤海证券的监管评级分别为B类BBB级、A类A级、A类A级和B类BBB级。2022年的评级结果为2021年8月发出,而当期获评A类(AA级和A级)的券商合计达50家,根据证监会说明,评级主要反映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指标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整体状况。

渤海证券招股书显示,监管评级的下降或将导致公司提高风险资本准备比率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缴纳比例,可能也会影响新业务资格的申请,也可能导致公司现有部分业务资格被取消。

2020年12月至今,渤海证券的*管理人员变动较频繁。目前,招股资料中未提及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总监的任职情况。

图1:2020年年底至今渤海证券高管人员变动情况

招股资料显示,2020年11月,渤海证券及其子公司曾就投行业务的内控不完善收到警示函。

渤海证券曾因投行业务内控不完整收到警示函

此外,2021年上半年,渤海证券风险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均较2020年年末有所下滑,但从*数上仍远高于证监会设定的预警线。

2018年至2021H1渤海证券净资本及主要风控监管指标

自营业务贡献主要营收,净资本规模制约业务拓展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渤海证券的收入持续依赖证券自营业务。2021年上半年,该业务贡献收入8.7亿元,占总营收62.22%。

图4:2018年至2021H1渤海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及占比

自营业务主要包括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证券自营业务,观察数据可得,渤海证券自营业务的收益情况与市场行情(尤其是债市)的关联程度较高,行情波动或将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业绩表现。

图5:2018年至2021H1渤海证券自营业务平均收益率

值得关注的是,自营业务属于资本消耗型业务,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渤海证券的净资本规模达157.68亿元,较2020年年末增加5.23亿元,与当期期末41家上市券商相比,公司的净资本规模处于中下游水平。对于券商这类资本密集型公司,资本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

图6:截至2021上半年末渤海证券及净资本规模后20位的上市券商

本次网友分享上市,渤海证券拟发行不少于8.93亿股,募资拟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届时公司的净资本规模将有所提高。招股书显示募资将用于适度增加自营业务投资规模、推动传统经纪业务转型等用途。

除渤海证券以外,2021年以来,上市券商频频以增发和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补充资本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8家上市券商通过定增和配股的方式完成募资,合计募资金额约480亿元。此外,还有四家上市券商提出配股预案,拟募资规模合计不超过668亿元,三家上市券商提出定增预案,拟募资规模合计不超过245亿元。

图7:2021年全年实施及发布预案增发或配股募资的上市券商

经纪及投行业务承压

研究发现,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渤海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及占比有所下降,跑输行业大盘。

图8:2018年至2021H1渤海证券证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收入及占比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20年,证券行业整体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672.11亿元,同比增加39.26%。2021年上半年,行业整体的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达267.81亿元,同比增加21.13%。

在推行注册制、北交所成立等一系列利好事件涌现的市场背景下,各大券商的发展投行业务的空间扩大,但渤海证券近年来的投行业务收入规模却明显缩小。2020年,渤海证券投行业务收入为1.55亿元,同比下降超六成,该业务的收入占比为5.25%,同比下降约10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投行业务的收入和占比分别为5121.46万元和3.66%,呈进一步下滑趋势。

2021年上半年,渤海证券的证券经纪业务产生收入2.79亿元,占当期收入近二成,是公司营收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9:2018年至2021H1渤海证券代理买卖股票的交易量及市占率

经纪业务中,渤海证券的证券代理买卖业务贡献最多收入,其中以股票交易为主。针对该业务,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行业平均佣金费率自0.31‰下滑至0.25‰,但公司的费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0.42‰。对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传统业务,公司收取的佣金费率较高,容易导致客户流失,报告期间,公司代理买卖股票业务的市占率呈下滑趋势。




渤海证券官方网站查询

市场化招聘高管易,避免“水土不服”者难。

1月20日,渤海证券再度高调挂出面向社会招聘副总裁的公告。在分管业务上,此次渤海证券招聘的3名副总裁将分别分管自营投资+另类投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早在2018年8月,渤海证券一次性推出4名*管理人员招聘——1名总裁和3名副总裁,其魄力和决心曾令市场高度关注。近期,关于渤海证券此前市场化招聘而来的分管经纪业务副总裁刘闯“出走”的消息不胫而走,或与此次渤海证券招聘财富管理分管副总裁的信息相呼应。

近年来,业内采取市场化招聘高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等大型券商均对重要高管职位进行公开招聘,中小券商中也不乏公开招聘总经理、副总裁等消息传出。在一系列市场化招聘背后,“招得来”并不是问题,如何“留得住”才是症结所在。

渤海证券二度社招副总裁

时隔近两年半,渤海证券又一次推出了副总裁的社会招聘。

1月20日,渤海证券通过官方网站、媒体等多个渠道,公开发布《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公告》。对于此次社会招聘的理由,渤海证券表示,系为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此次渤海证券拟选聘三名副总裁,分别分管自营投资+另类投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三大业务领域。在资格条件上,基础条件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累计10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等,且需具备证券公司*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此外,对于不同的分管领域,渤海证券还提出了特定要求:

①分管自营投资、另类投资业务副总裁:须具备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内设权益投资、量化投资、固定收益投资或另类投资业务部门正职及以上职务(含相当职务)。有一定规模资金管理经验,且业绩良好者优先。

②分管财富管理业务副总裁:须具备大型证券公司总部内设经纪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机构管理业务部门正职及以上职务(含相当职务),或一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含相当职务)。

③分管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副总裁:须具备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内设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部门正职及以上职务(含相当职务),或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负责人(含相当职务),并具备募集、管理资金规模20亿元以上的经验。

即使是市场化招聘,渤海证券也格外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标准。职业经理人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具备与职位相匹配的任职经历和专业素养,市场感觉敏锐,经营业绩突出,职业操守、职业信用和个人品行良好。

此次渤海证券招聘采用网络报名+现场报名的方式,报名截止日期为2月18日,为期30天。

在市场最为关注的待遇问题上,招聘公告中显示,将“参考市场同类可比人员薪酬水平,提供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薪酬待遇”。

渤海证券高管待遇究竟几何?根据渤海证券近三年年度报告,其*管理人员获薪平均在百万元以上。2019年,渤海证券6名高管实际获得薪酬872.85万元,平均值为145.48万元,含2019年度递延发放的归属于 2018年、2017年的绩效年薪。在天津国有企业中,渤海证券高管薪酬水平应属较高水平。而放眼整个证券行业来看,其薪酬的性价比或许“见仁见智”。

前度招聘或“水土不服”

早在2018年8月,渤海证券一次性推出4名*管理人员招聘——1名总裁和3名副总裁,其魄力和决心曾令市场高度关注。

2018年3月,天津市国资委下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在“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部分明确表示,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而渤海证券当时的公开招聘,正是天津市国资委与市组织部主导的国企市场化试点。

渤海证券总裁由天津证监局原副局长王修祥出任,马彦平、刘闯、陆玮成为经理层高管人选。其中,分管经纪业务的副总裁由来自中信证券的刘闯出任,具有政府背景的陆玮为分管直投业务副总裁,马彦平任渤海证券人力资源总监、行政总监,同时兼任人力资源总部总经理、总裁办公室主任。

此后,2019年6月,原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安志勇空降渤海证券,先任党委书记,自当年11月起任职渤海证券董事长。“将帅”双双变更,且均具有多年监管背景。

而对比来看,此前渤海证券招聘的3名副总裁,分管领域分别为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以及直投业务。对比来看不难发现,经纪业务≈财富管理,而直投业务≈另类投资+私募投资。也即,除了自营投资业务系新招聘领域外,其余两名副总裁均需要重新招聘。

在渤海证券官网的高管介绍板块,刘闯的信息已不在其中。近期,关于刘闯“出走”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不过,中证协从业人员登记信息显示,刘闯和陆玮目前登记状态尚未发生变动。

公开信息显示,刘闯出生于1972年,是天津当地人,金融从业经验二十余年。在加入渤海证券之前,刘闯曾在天津证券、华夏证券、湘财证券、招商证券、国都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地任职。在中信证券,刘闯曾任北京分公司财富管理部负责人、中信期货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中信中证资本执行董事。

对于刘闯的卸任,业内曾有“改革受阻”、“业绩不佳”、“员工举报”等多方小道消息传出。无论直接原因到底为何,在加盟不到两年后即选择离开,“水土不服”的既视感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渤海证券近年来高管的人事变动同样相当频繁。在渤海证券官网公布的高管介绍中,2019年-2021年以来,有多名高管进行了重新聘任或调岗。

在新加盟高管方面,投资银行业务总监陈桂平此前曾为西部证券总助,在2019年11月加入渤海证券任投行负责人,疑似为此前市场招聘“分管投行副总裁”的补位。2020年11月,曾在天津医药集团、天津中新药业、天津食品集团等地任职的孙军进入渤海证券工作,2021年1月被聘任为首席战略官。

回顾以往,渤海证券的市场化招聘曾令业内期待颇高。而近年来,业内采取市场化招聘高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2018年8月,招商局集团曾发布招聘启事,向社会公开招聘招商证券总裁,全面主持招商证券经营管理工作。两个多月后,招商局集团正式推荐熊剑涛出任招商证券总裁,并于当年12月获监管机构认可正式履职,任职至今。

2019年3月,华泰证券高调推出“全球选聘职业经理人”,在*管理层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实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华泰证券开放包括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多个职位进行市场化招聘,覆盖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板块、投资管理、国际业务等多个业务板块,其决心和力度在业内无出其右。

2019年10月,在因MPS事件导致多名高管离职后,光大证券也推出“全球公开招聘”,虚位以待的是“总裁1人、副总裁1-2人、总监1-2人”。2020年1月,前中民投董事长刘秋明正式担任光大证券总裁,其他职位人选和任命也陆续落地。

在2020年,类似的高管社会化招聘数量明显增加。当年3月,银河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银河金汇董事长职位进行公开招聘;6月,粤开证券公开招聘中高端人才,包括副总裁、总裁助理等职位;7月,国信证券“面向全球”招聘副总经理;10月,川财证券宣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

作为金融圈内人才流动较高的细分行业,证券公司高管的市场化招聘自然是“好处多多”,一方面可增强管理层活跃度、吸纳“新血”解决顽疾,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行业内的沟通和交流。然而,在一系列市场化招聘背后,“招得来”并不是问题,如何“留得住”才是症结所在。

北京某大型券商高管向小编介绍,除了薪酬待遇问题,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战略发展方向、公司氛围等“软实力”更为重要。“一个好汉三个帮,空降干部没法赤手空拳打天下,需要一个适应期过度,更需要充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渤海证券官方网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渤海证券官方网站、万家和谐增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