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300指数
腾讯和阿里
腾讯正在压倒阿里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相伯仲难分胜负的存在。但作为阿里创始人的马云却因为早年“金句频出”而被不少青年视为人生导师,特别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价值观”等理念更是让很多创业者所推崇;相反腾讯则因为游戏业务而遭到大量的批评,而*低调的性格也让腾讯缺少“光环”。
但是没想到在两者缠斗十余年之后,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宣称不爱钱的马云因为套现1000亿而口碑崩塌,反而一直保持低调的*后来居上,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从网友的看法转变也能明显感觉到,如今的腾讯正逐渐压倒阿里成为*的互联网巨头。在“腾讯和阿里,你更看好谁”的投票中,腾讯以61%的得票率碾压阿里39%的得票率,由此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网友已经认为腾讯比阿里更有前景。
网友投票更看好腾讯
其实从市值上也可以看到当前的情况——腾讯市值4300亿美元,阿里市值2400亿美元,腾讯几乎是阿里的两倍。从旗鼓相当到胜负已分,阿里究竟做错了什么?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封闭系统让阿里陷入困境
纵观阿里和腾讯的布局,*的差异点就是对于开放的态度。阿里试图打造一个商业闭环,通过控制流量来实现利润;相反腾讯则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平台,试图和其他企业实现合作共赢。
阿里封杀包括微信在内的众多入口
阿里为了达成自己闭环的目的,先后封杀了搜索引擎、微信、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网站。这种做法使得阿里将流量入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用户只能从阿里的电商平台完成搜索、下单等功能,阿里也将这些功能转化为“直通车”、“钻石展位”、“超级排名”等收费功能,凭借这些收费业务也让阿里的利润逐年暴增——2017年578亿、2018年640亿、2019年876亿、2020年1494亿、2021年1506亿。
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封堵了所有其他流量入口使得阿里逐渐失去了新增流量,而相对于腾讯阿里*的问题就是没有自有的流量入口——当阿里通过封杀流量入口的方式来试图完全掌握流量来获取利润的时候,也就注定了走向衰落的命运。
腾讯
选择开放让腾讯拥有更多可能
和阿里的封闭不同,相反腾讯则选择了开放共赢的道路,不但让众多企业成为了朋友,也让自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其实以往的阿里支付宝也有机会成为一个“基础设施”级别的应用,但是阿里却拒绝向第三方分享支付宝的流量,最终也使得支付宝的地位仅仅停留在阿里系产品内部,没能发展成微信级别的应用。
游戏业务在腾讯占比大幅下降
更为重要的则是腾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勇于改正,以往被诟病的游戏业务在腾讯收入占比汇总已经降低到了30%,可以看到腾讯正努力摆脱对于游戏业务的依赖。
阿里成为第三大游戏厂商
相反昔日曾经号称“饿死也不做游戏”的阿里则不断加大在游戏领域的投入,在接连推出了多个爆款之后,阿里游戏已经高居第三,仅次于腾讯和网易。
阿里旗下游戏
阿里已失去了初心
还记得阿里最初的口号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如今的事实则是在阿里成为*的电商平台之后,生意正变得越来越难做。本来应该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阿里平台却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试图将自己凌驾于实体企业之上,更是使用“二选一”的手段强迫商家只能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店。
二选一被罚182亿
这也导致阿里最终被处以高达182.28亿元的罚款。这不仅仅是巨额的罚款,更为严重的是阿里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初心”,不能以为实体服务为目标,不再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准则,从昔日的屠龙少年变为今日的恶龙之后,下一个颠覆阿里的企业又将是谁呢?
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大家更看好阿里还是腾讯呢?欢迎留言讨论。
08月04日讯 浙商沪深300指数增强型(LOF)C基金08月03日上涨--,现价--,成交--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7797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1.07%,场内价格溢价率为--。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8.14%,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1.18%,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9.30%,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7797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向伟,自2022年01月1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1.43%。
胡羿,自2022年01月1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1.43%。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仓比例5.53%)、宁德时代(持仓比例3.44%)、招商银行(持仓比例3.09%)、中国平安(持仓比例2.50%)、(持仓比例2.44%)、隆基绿能(持仓比例2.17%)、东鹏饮料(持仓比例1.97%)、建设银行(持仓比例1.86%)、通威股份(持仓比例1.80%)、五粮液(持仓比例1.73%)。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基金在报告期内,按照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操作。本基金通过投资约束和数量化控制,按照基金合同的要求,使用定量分析等技术,分析和应对导致基金跟踪误差的因素,积极应对市场的剧烈变化,努力将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在较低水平下,实现增强策略,达到产生相对基准超额收益的投资目的。报告期内基金较好的完成了跟踪目标的同时,各类模型运行稳定,取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
2022年2季度,沪深300整体呈现V形走势。从风格上来看,并没有显著强势的风格,价值成长表现比较平衡。随着后期美联储加息逐步落地,此前对大盘成长风格的估值压制有望持续缓解。后期在均衡配置的基础上,可以对成长风格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行业维度来看,目前医药板块已经调整比较充分,处于战略性布局机会的阶段。消费板块有望受益于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一些因为疫情带来供需改善的板块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TMT板块当前处于低估值低拥挤的高赔率阶段,但是还需等待行业盈利企稳确认拐点。
5月份以来市场快速反弹,短期来看一些热门赛道已经比较拥挤,有一定的估值消化需求。但是随着未来稳增长政策的不断落地,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兑现,沪深300的配置性价比将会逐步凸显,同时一些行业增速与估值相匹配的行业依然有较大投资机会。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阿里发布财报,阿里云展现实力
8月4日晚,阿里巴巴公布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2022年4-6月)的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22年4-6月,阿里收入为2055.55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其中,中国商业收入同比下降1%至1419.35亿元,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176.85亿元,国际商业收入同比增长2%至154.51亿元。
而利润方面下降幅度较大,2022年4到6月,阿里净利润为202.98亿元,同比下降5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27.39亿元,同比下降50%。
从这几个核心数据来看,作为阿里巴巴的核心,国内商业收入减少,阿里的盈利空间正承受着巨大压力。
如何在主营电商业务之外,寻求到新的增长极,对于阿里来说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在7月26日,重申了阿里的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我们的全球化方向非常明确,正是致力于探索消费领域的全球化和云计算领域的全球化。”
从财报来看,阿里国际商业收入和云计算业务的确处于增长期。而占集团总收入9%的云计算业务正在逐渐成为核心电商之外的重要增长极。
财报中的原话是“主要由于中国商业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人民币1,419.35亿元,部分被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176.85亿元所抵消。”
在报告第一页第一则中,也只披露了中国商业和云业务这两个项目的收入,足见阿里对云计算的重视。
具体来看,阿里云营收继续增长,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营收达到239.38亿元,抵销后为176.85亿元,财报显示,这主要由金融、公共服务、电信行业增长所驱动。
其中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占阿里云总收入的53%,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云计算业务逐渐走出单一行业,面向千行百业。
并且云业务也成为阿里诸多业务中,唯二实现稳定盈利的分部,自2021财年第三财季以来,阿里云已经实现连续七个季度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中,阿里云是*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稳坐国内市场头把交椅。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张勇也再次指出,“产业数字化是大趋势,各行各业都需要转型升级,云的机会不是周期性的机会而是结构性的机会,我们把云定做核心的战略”,因为未来每个公司都将是数字化公司。
在一片沉闷之中,作为行业巨头的阿里,更需要多方面布局、多条腿走路,云计算业务,正在逐渐扛起大梁。
马云重金押注,云计算成时代*机遇
2010年3月28日,在中国IT*峰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高调发言,“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这句话奠定了阿里云在集团中的地位,但在初期阶段,阿里内部几乎没几个人相信云计算团队,据阿里云创立者王坚称,最严重的时候,80%的工程师都换了一轮。
在2010~2012年间,阿里云整个部门连续三年在集团内部拿*分。王坚本人甚至泪洒年会现场。
图源:腾讯网
这时马云又站了出来:“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如果撞墙了,这钱打水漂了,我花得起,这是战略。”这句话坚定了阿里云团队的决心,支撑他们挺了过来。
可以说阿里云今天的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的战略支持,近几年来,张勇也同样把云计算业务列入集团核心发展战略中来。
而当我们跳出宏观视野,从具体业务来谈,会发现相比其他分部,阿里云10%的增长速度的确耀眼,但如果和阿里云自己过往的成绩进行对比的话,这个数据其实略显疲软。
作为对比,去年同期,阿里云计算业务的同比增速为29%;本季度阿里云服务收入达到176.9亿元,但市场预期值为182.2亿元,没有超越预期。并且云计算业务的经营利润也同比下降27.4%。
对此,阿里在财报中透露出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加大对技术的投入;第二,疫情反复之下,企业、学校及机构更多使用钉钉的产品和服务,导致主机、带宽等硬件费用上涨。
的确,阿里在技术上的投入的确不少。据报道,阿里云近期又新增了泰国、德国两座数据中心,与沙特电信在利雅得成立合资公司,并宣布设立位于葡萄牙、墨西哥和马来西亚三地的海外区域服务中心。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着85个可用区。
而在第二个原因中,更多用户使用钉钉,虽然造成了硬件支出的上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更增加了用户的粘性,为云计算走向更多产业人群,打好基础。
这样来看,张勇口中那句“云的机会不是周期性的机会而是结构性的机会”,就显得容易理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份开始,阿里巴巴在云计算领域接连召开了多场发布会,充分展现了阿里云的决心。
简单列举一下,6月13日,阿里云总裁张建锋发布了CIPU全新架构;6月29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宣布阿里推出智能企业服务品牌:瓴羊;7月13日,阿里云携手合作伙伴发布20个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10大行业;7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设立新的人工智能一级业务组织“智能互联”。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展现了包括底层硬件架构、算力平台、PaaS平台、DaaS中台、人工智能平台等多个云计算细分赛道的实力。
在消费环境震荡的大背景下,相比核心电商,阿里云这些略显边缘的业务,就成了阿里在时代变革下的重大机遇。而“数字化是*的机遇”这句话,马云和张勇都说过不止一次。
万亿云计算市场,加速腾飞
7月30日,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展示了一组数据:
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2。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在1.5万亿元的算力核心产业中,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图源: 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是2021年的数据,来自***研究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同样指出,到2025年国内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万亿云计算市场正在加速到来。
除了阿里云之外,国内的华为云、腾讯云、京东云等厂商也在加速发展中,从他们近期的布局来看,“产业云”正逐渐成为行业大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走出互联网市场,把云计算带入不同的行业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厂商也逐渐形成差异化布局。
比如京东云就从自己最熟悉的零售和供应链行业出发,近期接连发布了多项数智供应链技术和泛零售数智化转型框架;在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明确智能云、智能驾驶为公司中长期增长曲线。
而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这些更大型的玩家,则逐渐切入更多传统行业中去。7月12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由集团副总裁李强出任CEO,专门负责团队管理和区域业务拓展。
前文提到,阿里云的非互联网客户占比已经达到53%,同比提升了5%。8月2日,阿里云与小鹏汽车在内蒙古建成中国*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就成为产业云的一个典型代表。
除了发力更多行业之外,云计算市场还从之前的规模化扩张,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路线。也就是追求盈利。因为低价竞争的阴霾还笼罩在行业上空。
比如今年5月,财通证券发布《AI技术中台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中标结果是,百度以87.6万元微弱优势胜出,而另两家中标候选人分别是出价94.9万的腾讯云和开价87.9万的火山引擎。
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刘炽平也坦言:"云服务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有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需要提供更大力度的价格折扣,更优质的定制服务,这些都可能导致利润率的下降甚至是亏损。"
总的来说,万亿云计算市场的前景的确十分宽广,从互联网行业走向千行百业的趋势也已经十分明确。但是留给局中人的竞争压力也不小,如何迈入更多行业,如何平衡竞争与盈利,这些难题正等着这些云计算厂商来破解。
在这个趋势下,已经实现连续稳定盈利的阿里云,就值得更多玩家去借鉴。随着阿里云的发展,阿里巴巴的电商基因底色发生改变。
或者说,阿里正在撕下“电商公司”这个标签。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月31日10时,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市值达到4324.28亿美元再次超越腾讯控股的3.31万亿港元(约合4220亿美元)市值,再次成为国内市值*的上市公司。
1月30日,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报告,阿里实现营收1172.78亿元,同比增长41%,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家季度收入破千亿的企业。彭博社报道称,阿里巴巴周三公布其净收入远远超出预期,主要是受到云计算等领域的扩张所带动
淘宝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36亿,较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增加3500万,其中超过70%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来自低线城市。
同时,支付宝及其附属公司全球范围内年度活跃用户超过10亿。QuestMobile数据显示,支付宝月活用户在2018年11月已超6.5亿,且仍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阿里巴巴市值超腾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阿里巴巴市值超腾讯、300指数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