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公司被唱空,李嘉诚在内地有公司吗

2022-08-08 13:27:17 股票 group

李嘉诚公司被唱空



本文目录一览:



[海峡网]

李嘉诚的公司也遭遇唱空!?14日,港股市场新闻的头条非长和莫属。

研究机构GMT Research发布沽空报告,称长和(00001.HK)近日发布的年报显示,与收购意大利电讯商Wind Tre相关的会计调整,加上2015年重组的残余影响,推动其2018财年利润增加了约132亿港元,涨幅达38%。

14日晚间,长和发布澄清公告, 董事会强烈否认导言所含之影射。集团经审核的财务报表乃严格遵守适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本公司认为,导言显现选择性、带有偏见且严重误导。本公司完全否认导言内会计违规所含之任何影射或建议。

长和正股价格早盘一度以78港元价格低开,但随后有多头介入,全天以78.8港元收报,下跌1.19%。过去一年多时间,长和已经下跌近25%。长和认购证14日更是迎来集体暴跌,跌幅皆在14%以上,跌幅*的长和摩通九六购A杀跌28.57%。

长和近日步入多事之秋。

长和旗下Vodafone Hutchison Australia(VHA)5月8日宣布,将联同TPG电讯公司,就双方的合并计划申请遭澳洲竞争及消费者委员会否决。近期,瑞银华宝国际证券则将其目标价下调至107港元,而此前中信里昂更是将其评级由“买入”下调至“跑赢大市”。

下调长和评级的举动在历史上也不多见,翻阅近两年的公告,之前仅2017年德意志银行下调过其评级。李嘉诚退休之后,李泽钜开始接棒家族企业。长和也会操控利润?

14日,港股市场新闻的头条非长和莫属。

这些非现金调整解释了为何长和的经营现金流滞后于现金利润,以及为何资本支出始终超过折旧及摊销。此外,通过将部分资产视为代售资产,长和可能隐瞒了与代售资产相关的577亿港元债务。据推测,这种激进的会计方法正被用来为长和带来更高的市场评级,以及获得比原本更廉价的信贷。

这一指控若属实则意味着,贴着李嘉诚标签的长和也有操纵财务报表,操纵利润之嫌疑。这对长和的名誉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而对于投资而言,长和在港股市场上有着媲美汇丰控股的地位,市场对其有着非常强的信仰,若长和信仰崩塌,对港股市场而言,可能会有一场不小的风波。

长和2018年纯利同比升11%至390亿元,是自2013年以来*录双位数增长。但从长和的走势来看,近两年长和已经从104港元左右跌到*72.8港元,*跌幅已经超过了25%。

之前已有投行下调长和评级

从大部分的研报来看,目前仍有不少机构看好长和,去年*覆盖长和的中信建投更是将其目标价定在了110港元,给予增持评级。摩根士丹利3月份给出的研报,亦给其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06元。离现价有40%以上的收益率。

但此前已经有机构下调长和目标价和评级,瑞银华宝国际证券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长和去年业绩大致符合市场预期的382亿元,但较该行预期低5%,主要受三集团拖累。派息增长与盈利增长同步。该行预期2019年公司纯利增长仍可维持双位数,主要受惠于WindTre作为全资附属带来的全年贡献及零售业务表现强劲。该行维持长和“买入”评级,但目标价由111元降至107元。

早在去年8月,里昂就发布研报下调了长和的评级。该行称,长和盈利增长主要受汇率优势、赫斯基能源业务因油价上升大幅改善、零售业务及基建业务表现稳固所致,但上述利好因素被电讯业务疲弱表现抵销。里昂表示,集团零售业务于数码化的努力令人鼓舞。虽然中期息同比上升12%至每股0.87元,但派息比率同比持平令人失望。里昂将长和2018至2020年盈利预测下调2-4%,以反映对电信业务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及上客量预期下降的因素,目标价由102元降至95元,评级由“买入”降至“跑赢大市”。

近两年,除了上述两家之外,德银也下调过其评级。2017年,德银表示,对长和的增长前景信心减少,一方面是预期港口业务增长面对结构性挑战,新航运联盟将为收费带来压力;而欧洲电讯业务增长减慢,集团在意大利及英国市场竞争风险正逐步加剧;另外内地零售复苏需时较预期长,随着规模扩大,销售被其他新店分薄的情况越见明显;而长和在转型收购方面也受制于其规模及资产负债表。将其评级由“增持”降至“持有”。

GMT Research是否可信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GMT Research是否可信?这又究竟是一家怎样的评级机构?

从其网站的信息来看,GMT Research介绍说,他们是一家会计研究机构,公司在香港,受证监会监管。从其从业历史来看,主要是以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漏洞为主,并进行沽空。这有些类似于前些年*的做空机构“浑水”。

GMT Research历史上黑过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和体育品牌两大行业。中国中药、国药控股皆被其唱空过,而安踏、特步、361度也曾遭其指控。

去年六月,沽空机构GMT Research发布沽空报告,将枪口集中对准中国体育用品生产商。报告称,自2005年来上市的16家中国体育用品生产商中,有9家涉及欺诈,而他们全部来自福建。除开涉及欺诈的公司,余下包含安踏、特步、361度等国内知名品牌的7家公司同样涉及共享欺诈信息,而它们同样来自福建。此外,GMT Research认为安踏、特步和361度存在虚假利润。事后,这些公司皆予以强烈否认。

值得一提的是,安踏体育股价并未受此影响,近一年时间,股价虽有波折,但以涨为主,近期该股已经创出新高,达59.4港元。但中国中药、国药控股、中国动向、361度自上述机构唱空之后,股价表现皆不是太强,有的甚至已经走向熊市,尽管他们之前极力否认了相关指控。

李嘉诚退休之后,李泽钜开始接棒家族企业。1985年,李泽钜就开始进入长江集团开始工作。在李嘉诚将目光投向英国之后,李泽钜便开始在英国主导天然气,电网等业务方面的投资布局。2018年的年报也是李泽钜执撑长和的首份年报,如果光看利润数字,增速的确不错。但其澳洲业务进展颇为不顺。去年11月20日,长实集团发布公告,由长和系公司长江基建牵头,联合长实、电能以130亿澳元(约合760亿港元)收购澳大利亚天然气管道公司APA Group的实施协议已终止,长和系公司将不会继续进行收购事项。今年5月8日,长和旗下Vodafone Hutchison Australia(VHA)宣布,将联同TPG电讯公司,就双方的合并计划申请遭澳洲竞争及消费者委员会否决。

2018,李嘉诚选择了退居幕后,李泽钜开始走上舞台。未来,李泽钜所承担的压力也会更多。长和系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基金行情

今天基金以持有为主,不加不减,大家作为参考。不过激进的话可以适当考虑创业板指数。

今天指数高开低走,目前的指数走势并不好,上证指数现在已经走得比较弱了,接下来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所回升,不然的话上证指数的回调时间会被拉长。注意一下这个位置有没有止跌,如果能够稳住的话,那么指数短线其实是有反弹机会的。但是如果这个位置稳不住的话,接下来可能走得就比较弱了,所以以目前的走势来看。可以先以控制风险为主,如果要做的话,还是以指数为主,目前板块儿先不加仓。等这一波风险完了之后,我们再考虑板块儿。


从板块儿上的走势来看,今天军工半导体走势比较好,但是这两个板块儿目前还不好说延续性怎么样,所以这个位置*是没有必要的,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他能不能继续往上走。如果能够持续的话,那么有可能会有一定的机会,但是如果延续性不好的话,接下来我们还是以观望为主,这样会更合适一点。今天光伏新能源板块跌得比较多,这个主要是创业板指数今天的回落,导致这两个板块出现很明显的下跌,光伏板块三四线目前已经跌破了,所以这个板块儿接下来在新高的概率其实就不大了。对于新能源来说,接下来大概率还是会继续震荡,或者说跌得多的时候有反弹,但是目前也不太好做,板块基金暂时先观望。


白酒,医药板块今天波动幅度不算特别大,先不动。


好了,就说这么多,大家作为参考。




李嘉诚在离开公司之后

最近,有消息称,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在广州白云区空港大道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悄然现身。

这是和记黄埔时隔10年之后*参与内地公开市场的土地拍卖,上一次拿地的时间还是2012年12月份。

虽然这一次广州白云区的土地没有被和记黄埔拍下,但是至少证明,李嘉诚已经有了回到大陆的迹象。

李嘉诚是一位非常精明的商人,手下拥有的企业主要有:和记黄埔、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储地布局、元宇宙等。

其中和记黄埔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业务经营多元化,包括货柜码头经营商、零售连锁集团、地产发展与基建业务等等。

我们在大街上经常看到的,女生都特别熟悉的屈臣氏就是和记黄埔旗下的公司。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也是香港的上市公司之一,是香港规模*的地产发展商之一,在香港拥有大量的住宅及工商物业。

据统计,在香港的每12个私人住宅单位中,便有一个属于长实的。

2022年李嘉诚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以*亿美元的身价排39位,在中国排名第5位。

李嘉诚有非常敏锐的商业嗅觉,在2013年到2016年期间,就连续抛售了在大陆的广州、北京和上海的多处资产,获利1600多亿。

随后李嘉诚进军英国,几乎买下了半个英国,控制着英国电信市场40%以上的份额、大约1 / 4的配电市场、接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三分之一的终端市场等等。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俄乌战争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聪明的李嘉诚就把拥有的英国资产几乎抛售干净。

原本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英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想不到英国居然脱欧成功,而且在美国的怂恿下,乌克兰不断挑衅俄罗斯的底线,最终还造成了俄乌之间的战争。

不过嗅觉灵敏的李嘉诚还是在俄乌冲突前彻底退出了英国,虽然这一次在英国的投资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但是据业内人士统计,李嘉诚在英国投资的主体公司长江和记公司也没有赔钱,只是收益只有2%而已。

虽然只有2%的收益,但是要知道,李嘉诚在英国前前后后的投资总额高达4千亿人民币,2%的收益已经是大多数企业不能企及的高度了。

随着俄乌冲突加剧,现在的欧洲包括英国在内早已变成了美国收割的对象。

而这一点,恰恰也再次证明了李嘉诚商业嗅觉的灵敏,能以完整的姿态彻底退出了英国,实在是高明。

这几年,特别是香港的事情爆发之后,李嘉诚的名声在中国内地早就跌落神坛。

民众对李嘉诚有很大的意见,很多人把买房的公摊面积都算到李嘉诚头上。

实际上,公摊面积并不是李嘉诚发明的,而是香港另外一位房地产大亨霍英东发明的。

当时提出公摊面积的时候还是很早,符合当时香港的实际情况。

只是,李嘉诚将公摊面积这种做法引入了内地,使得公摊面积在内地的房地产上成为了主流的做法。

只要是买房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公摊面积真的很坑。

国内房子的公摊面积基本都在20%以上,有一些房子的公摊面积甚至超过30%。

也就是说,你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最终的住房面积只有80平米,甚至只有70平米,平白无故就少了20-30平米的住房面积。

任谁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气。

所以大陆的民众才把这个责任算到了把公摊面积引入内地的李嘉诚头上。

另外,香港这几年发生的光怪陆离的现象,很多人都归结为香港阶层固化导致的。

而阶层固化*的原因便是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房地产大亨们把持了香港的上升通道,让年轻人看不到上升的空间。

加上境外势力插足香港,在香港不断煽风点火才导致了香港的这几年的现象。

而这也是内陆民众对李嘉诚没有好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其实和李嘉诚也有关系。

那就是2018年开通的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耗资1200亿人民币,历时9年才正式通车。

可大桥通车之后才发现,没有连接深圳的港珠澳大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桥的车流量非常少,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变成了一座观光大桥。

当时在筹建港珠澳大桥的时候,原来是有一个双Y方案的。

所谓双Y方案就是港珠澳大桥两端都有两个出口,分别连接香港和深圳,珠海和***。

而李嘉诚在香港的港口业务大部分都在李嘉诚旗下,坊间有一种说法是:李嘉诚怕双Y方案会加强深圳跟珠海之间的连续,担心深圳抛开香港发展,影响李嘉诚在香港的港口业务,因此极力反对。

最终在香港的反对之下,中央同意将双Y方案改成单Y方案,港珠澳大桥只能连通珠海、***和香港,抛开了深圳。

而事实证明,抛开了深圳的港珠澳大桥确实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香港也没有因为抛开深圳而变得更好,反而因为自身的问题经济地位一直在下降。

客观上来讲,这个问题李嘉诚和香港特区政府都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是我认为最终的决策者才应该负主要责任。

因为最终的决策者不应该只考虑香港的意见,而是应该从全局角度来考虑问题。

以上内地关于李嘉诚的种种抱怨之声都是有一定的道理。

坦率地讲,李嘉诚确实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走,这一点本事是没有错的。

可是,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到了李嘉诚这个级别就不应该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不能凡事只考虑自身,还要兼顾全局看问题。

就像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如果从全局看问题就不应该选取抛弃深圳的单Y方案,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整个大湾区的层面,双Y方案才是*的选择。

现如今,已经从英国全身而退的李嘉诚,已经有了新的动作。

一方面是开始到越南投资,另一方面也有了重回大陆的迹象。

不知道后续李嘉诚还有什么样的动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李嘉诚在内地有公司吗

不得不说,国内的地产富豪真的要跟李嘉诚好好学习。2008年之后,李嘉诚陆陆续续在中国卖掉了价值2千亿的物业,从上海到武汉,再到香港,李嘉诚卖掉了大量物业,其中包括了上海世纪汇跟香港中环中心这样的旗舰物业。单单是这两个项目套现就高达600多亿。


当时很多人就说李嘉诚卖早了,因为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地产还走了4年的黄金时期。可是李嘉诚早就说了,自己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他旗下资产这么多,如果等到最后时刻才走,那么肯定是走不了,也找不到那么多接盘的人。

于是李嘉诚早在10年之前就开始布局,陆陆续续出售的资产。孙宏斌、许荣茂这些内地地产大佬都先后接盘过李嘉诚的项目。


李嘉诚套现了这么多现金,他去哪里?他自然是去英国投资,除了英国,欧洲市场也有部分的投资。单单是在英国市场,他就投资了4千亿。


去年以来,李嘉诚又开始在英国套现了。他先是卖掉了英国的一栋写字楼,之后卖掉了欧洲1万多个基站,单单是这两笔生意,李嘉诚就已经套现千亿了。前段时间,还有财团给李嘉诚报价,希望收购他在应该的电力公司,当时报价已经高达150亿英镑,折合1千多亿人民币了。

12年之前李嘉诚收购这个公司才花了55亿英镑,也就是说这次出售,可以让李嘉诚赚700多亿,不过最终李嘉诚还是拒绝了,他认为赚得太少了。


李嘉诚频繁在欧洲套现之后,很多人就在猜测,他会不会回来中国抄底?如今不用猜了,李嘉诚肯定要回来了,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前段时间,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就参与了广州的土地拍卖,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说明李嘉诚肯定要回来了。


经过了这两三年的挤泡沫,现在内地房地产的机会开始出来了,很多城市的土拍都是低价成交。内地几大巨头纷纷倒下,如今市场少了很多搅局者。过去几年这些公司疯狂高价拿地,压死了自己,最终也是搅乱了市场。


因此李嘉诚几年之前暂避锋芒。一鲸落,万物生。恒大等公司出了问题之后,他们肯定要出售大量的资产,于是对于李嘉诚这样手握巨资的人来说,现在机会真的太多了。


不过即使如此,没有*的好机会,他也不会轻易出手。毕竟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还有全球疫情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保守一点未必就是坏事。


套现英国也是李嘉诚的一个信号,欧洲经济到顶了,又要开始走下坡路了。于是李嘉诚提前撤退,陆续卖掉一些资产。去年年底,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手里的现金就高达600多亿,今年李嘉诚又卖掉了很多资产,现在他的公司负债率已经降低到了5%以下。

内地很多地产公司负债率早就超过了***,很多都是资不抵债了。可是李嘉诚的公司现在不仅仅手里有600多亿现金,而且负债率竟然只有5%。


李嘉诚守株待兔,也等来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公司已经披露,他们已经跟恒大集团提交了报价,他们将出资90亿港币收购恒大位于香港的总部。


这栋大楼是恒大在2015年花了125亿从香港富豪刘銮雄手上买下的,前身是美国万通大厦。后来被刘銮雄的华人置业收购,之前华人置业的总部也是位于这里。2015年刘銮雄、郑裕彤、张松桥等香港富豪,把内地跟香港的一揽子项目都卖给了恒大。


这些人跟许家印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当年恒大上市,背后也是这群香港富豪在支持的。2015年前后,正是恒大*的时候,当时许家印也是拿出了几百亿的资金接盘了几个香港富豪手上很多的项目。


去年恒大在海南被没收的8个块地皮,其中有6块也是从郑裕彤家族的新世界地产买下的。郑裕彤家族当年买下这些地皮花了十几亿,后来转手卖给恒大赚到了60多亿,然后恒大又一直没有开发,最终被海南给没收了。


许家印收购美国万通大厦之后就把这里改名,变成了如今的香港恒大中心,这栋大楼总计有26层高,位于香港湾仔地铁站旁边,距离香港*的会展中心也非常近,是一栋可以望到海景的写字楼,可以说位置是非常好的。

去年恒大资金出问题之后,有传闻越秀地产将以150亿港币收购这栋大楼,不过尽管之后恒大把价格降低到105亿,可是最终还是没有成交。在如今这个大行情下,花了100多亿去买一栋写字楼,真的不是几家公司会做的。


第一个,香港写字楼虽然一直是稀缺资源,可是这几年香港经济动荡,中环跟上环一带的*写字楼租金已经有所回落,出租率也在下滑。


第二个,现在大家普遍都缺钱,谁敢在这个时候拿出100多亿现金去买一栋写字楼。要知道100多亿的写字楼,一年的租金收入可能也就是两三亿而已。如果你的资金不是自己,而是从银行拿的,分分钟连利息都付不上。



所以这栋大楼等了一年也没等来新的购买者。同时许家印也一直坚持不贱卖资产来还债,可是事情到了这一步,许家印也必须拿出行动。


目前李嘉诚已经提交了90亿的报价,这个价格比之前恒大收购的时候足足低了35亿。对于李嘉诚来说,90亿如果可以成交,*是一个非常好的价格。事实上这栋大楼的市值应该是在100亿以上。可是现在市场行情不好,所以估值就低了。


大概率许家印也是会同意这个价格的,现在恒大太缺钱了。如果这次许家印不卖,估计就很难找到新的买家了。这次的交易不管能否成功,李嘉诚回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李嘉诚公司被唱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李嘉诚公司被唱空、基金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