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回购(基金单位净值)中国平安回购股票

2022-08-06 6:34:26 证券 group

中国平安*回购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平安*回购来了。

6月18日晚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9年6月18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回购A股股份(下称*回购)。

中国平安表示,*回购共购得3503689股该公司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917%,已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281825094.66元(不含交易费用),*成交价格为人民币79.85元/股,*成交价格为人民币80.93元/股。

根据中国平安此前发布的《中国平安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份的回购报告书》,该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均包含本数)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人民币101.24元/股的回购价格回购公司A股股份。

本次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的长期服务计划。本次回购期限为自本次回购方案经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及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即自2019年4月29日至2020年4月28日。

中国平安还在此次公告中强调,本次回购与该公司长期服务计划是两个独立的安排。中国平安2019年度长期服务计划已于2019年5月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购股,因此,中国平安2019年度长期服务计划不会使用本次回购股份。

2019年5月7日至2019年5月14日,中国平安2019年度长期服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得该公司A股股票54294720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297%,成交金额合计人民币4296112202.60元(含费用),成交均价约为人民币79.10元/股。

2019年以来,中国平安已经陆续通过核心人员持股计划、长期服务计划以及此次回购等方式回购6587.68万股A股股份,合计出资51.66亿元。




基金单位净值

很多刚入市的基民朋友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判断基金净值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单位净值”,一个是“累计净值”,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那么本期内容笔者就来帮你扒一扒这对好基友指标之间的爱恨情仇。

基金的单位净值是指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等于基金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再除以基金份额总数。简单来说,单位净值就是每一份基金的价值,也是基金的交易价格。

但是有时仅看单位净值是无法了解该基金真实的业绩水平的,于是乎“累计净值”就闪亮登场了:

基金累计净值是在单位净值的基础上加上了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分红及拆分的金额。所以一旦基金分红或拆分后,累计净值就会大于单位净值。累计净值是反映该基金自成立以来总体收益情况的数据,评估基金业绩时,应该参考基金的累计净值。

一般来说,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之间相差的越多,说明这只基金分红的金额也越多。但基金分红次数或金额的多少并非评判基金业绩好坏的标准哦,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中国平安回购股票

2月8日,中国平安(601318)发布公告称,截至2022年1月31日,公司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7776.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42541%。已支付资金总额合计38.99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成交价格为48.18元/股,*成交价格为51.96元/股。

自2021年8月26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以来,即拟使用不低于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均包含本数)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82.56元/股的回购价格回购公司A股股份,中国平安随即展开了一系列回购动作。当前,距离中国平安回购计划下限(50亿元)尚有11.01亿元额度,距离回购计划上限(100亿元)还有61.01亿元空间。

截至2月8日收盘,中国平安股价报53.00元,涨幅1.96%。

以下为公告原文:




中国平安*回购价格

在*实施回购的第二日,中国平安“迫不及待”的再次出手。

6月19日晚间,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公告显示,2019年6月19日回购约1300.4万股A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7113%,*成交价格为83.5元/股,*成交价格为84.4元/股,支付资金总额合计涉资约10.91亿元,这一金额是18日回购金额的5倍。

显然,中国平安已经迫切的在向市场传达自己的信心,希望借助目前A股行情以及这波回购操作,将股价拉到心理价位。

事实上,这5年来,被低估的股价一直是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心中的一道坎,尤其是近两年,无论是股东大会还是新闻发布会,马明哲都在努力向外界诠释中国平安价值几何。

按照回购方案,中国平安的回购价格不超过101.24元/股,也就是说,这个价格,才是平安认为自己的价值所在,截至6月19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报83.54元/股,距离目标还有17.7元。

曾经被低估

早在去年10月29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千亿回购方案,市场一片哗然,尤其是平安的股东们。

一直以来,中国平安都被视作“白马股”,是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标配,从长期业绩增长的角度看,中国平安自上市以来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达到24.5%,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复合增长率为23.7%,ROE稳步提升到目前的20.9%,分红也相当稳定。

更关键的是,中国平安的业绩波动率很小,2003年~2018年中国平安资产和营收增速分别保持28%、19%的年化增速,净利润率2009年以来保持在10%~12%的稳定区间。

但即便如此,中国平安作为白马的尴尬在于,股价曾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躺着不动。

早在2016年,时任董秘金绍樑在一次公开场合谈及股价时就表示,现在股市上很少有公司H股价格比A股价格高的,而中国平安就是其中之一,“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我们的估值是被低估的。”他说。

在此前后,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反复向外界传达中国平安股价被低估的观点,当时,在2016年年报发布之际,中国平安的动态市盈率仅11倍左右,同期,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市盈率分别为38倍、20倍、20倍。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传统估值模式下,分析师对多元化经营公司的估值普遍给予折价处理,出发点之一是认为跨领域经营时难以发挥各个板块业务的*效益,这种估值模式对于一直以来专注于综合金融业务的中国平安来说是不占优势的。

所在,2016年一整年,中国平安几乎都在致力于一件事:把自己的业务讲明白、讲透彻,让投资者看到真实价值。

未来估值看科技

2017年,中国平安开始了估值修复的过程,全年股价涨了一倍,但显然并未达到平安的心理预期,在2017年度的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总共解答了3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估值。

虽然,他并未直接对股价进行评价,但他也给出了一套衡量指标:经营业绩、管理团队、行业前景和PEG(市盈率与利润增长率之比)。

2018年度的股东大会上,马明哲再度对估值进行了委婉的回应。他说,看到不少参会股东都是熟面孔,平安也希望伴随着股东共同成长。“投资平安一定有耐心,希望平安越来越多长期投资者。”

现如今,券商研报普遍认为,中国平安未来价值和市值的更大弹性和增长力来自科技业务价值的爆发,即科技业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显然,中国平安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快马加鞭。

在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明哲回忆自己从31年前带领平安经历了上百次创业,其中,科技创新尤为深切,中国平安仅IT人员就有99000人,有研发人员29000人,有26个实验室和6个研究员,这令平安集团可以实现立体创新。

今年5月,汇丰发表研究报告,将中国平安目标价由113港元上调14%至129港元,评级维持“买入”,截至19日,中国平安H股收盘价91港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平安*回购》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平安*回购、基金单位净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