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逝世(2017年3月27日)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年薪

2022-08-01 0:56:05 股票 group

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逝世



本文目录一览:



11月2日,

据华夏基金2日发布的特别公告,蔡向阳,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硕士,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投资研究部行政负责人,2014年5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先后负责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华夏稳盛、华夏常阳等多只基金和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

对于蔡向阳的不幸辞世,华夏基金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华夏基金表示,蔡向阳在公司工作的14年间,热爱投资事业,投资能力出色,参与并推动了华夏基金投研体系的完善和提升。蔡向阳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业界和投资人的肯定,6次荣获金牛基金、明星基金、金基金等奖项,所管理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142亿元。蔡向阳看重投资人的每一份信任和托付,为投资人创造了可观的长期收益。

华夏基金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蔡向阳多年来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致以诚挚感谢,并向蔡向阳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蔡向阳在任基金数量为9只,在管基金总规模为472.82亿元,是华夏基金目前管理主动权益产品规模*的基金经理。

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回报基金,是华夏基金的旗舰型产品,自2014年5月28日接任,他延续了稳健投资的思路,任职7年多总回报达到167.07%,年化回报为14.12%,延续了该只基金成立18年16倍的辉煌。

截至11月1日,华夏回报基金成立18年来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16倍,年化平均回报超17%,累计分红111次,为投资人分红超过169.5亿元。




2017年3月27日

编者按

今天为大家推荐发表于2021年4期的封面文章。此次推送的是王光明等作者的《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特征: 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分析结果》

摘要: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及时查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特征,可为认识该区孕震条件和判别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依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86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长约25 km;整体走向135°;MS6.4主震震中位置为25.688°N,99.877°E;震源深度约9.6 km。综合地震序列深度剖面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可知,发震断层应为北西走向、整体向西南方向陡倾的右旋走滑断层,倾角具有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变缓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该地震具有典型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活动特点,其破裂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破裂成核阶段:首先在发震断层10~12 km深度处相对脆弱部位产生小尺度破裂,之后失稳加速破裂,发生MS5.6地震;主震破裂阶段:在构造应力场持续加载和周围小尺度破裂的共同影响下,促使浅部较高强度断层闭锁区破裂,形成MS6.4主震;尾端拉张破裂阶段:主震破裂向东南扩展过程中,在东南端形成与之呈马尾状斜交的、具有正断性质的次级破裂,并产生MS5.2余震。而且此次地震还在源区北东侧触发了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破裂。综合分析认为,漾濞地震是兰坪-思茅地块内部北西向草坪断裂在近南北向区域应力挤压作用下发生右旋走滑运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新生断裂特征。近年来兰坪-思茅地块内部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表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持续挤出的过程中,遇到该地块的阻挡,正在导致地块内部早期断层贯通形成新的活动断裂。因此,川滇地块西南边界带上或相邻地块内部老断层的复活和新生断裂的产生是区域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建议需重视未来该区中强地震进一步向东南和向北的迁移或扩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 2021年漾濞MS6.4地震;草坪断裂;新生地震断裂;震源破裂过程;地震重定位

图件及说明

图 1 漾濞地震周边的主要活动断裂、历史地震与台站分布

漾濞地震的震中位于北西向兰坪-思茅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交界部位偏兰坪-思茅地块一侧(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该区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南部弧形构造转折处,处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红河断裂带与近南北向丽江-大理断裂系统的交汇区及应力集中带(李玶和汪良谋,1975),也是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挤出的通道(吴中海等, 2012, 2015),活动断裂体系相对复杂(图1)。震中所在的维西-乔后断裂周边历史地震活动水平并不高,1930年以来以5、6级地震为主(图1a),*地震为1948年剑川MS6.3地震。但是2013年以来周边的中—强地震相对活跃,曾连续发生2013年3、4月洱源MS5.5、MS5.0地震(赵小艳和付虹,2013;常祖峰等,2014;黄小龙等,2015)、2016年5月18日云龙MS5.0地震(Jiang et al,2019)和2017年3月27日漾濞MS5.1地震(李姣等,2020)。

漾濞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在震中周边架设了5个流动台,加上原有的云南省数字地震台网和下关小孔径台网的固定台站,为重定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近台观测数据(图 1c)。截至2021年6月5日,漾濞地震序列共发生MS≥6.0地震1次,MS5.0~5.9地震3次,ML4.0~4.9地震26次,ML3.0~3.9地震73次。为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选取2021年5月18日至6月5日至少有6个震相记录的地震事件(数据来自全国地震编目系统http://10.5.160.18/-console/index.action)进行重定位,共筛选出4430次地震事件参与重定位。由于漾濞地震周边地区的地震台站较多且分布均匀,因此选取震中距250 km内(约42个台站)的震相数据进行重定位,经过重定位程序预处理,最终共有320947个P波震相对和254325个S波震相对参与重定位。

图 2 漾濞地震走时曲线

尽管双差定位方法对震源与台站之间的速度模型依赖性不高,但是对震源区的速度模型变化比较敏感。因此,相对准确精细的区域地壳速度模型对重定位结果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Michelini and Lomax, 2004;黄媛等,2008)。采用杨军等(2015)基于云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和速度结构反演研究给出的一维速度模型进行重定位。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到时与观测到时在250 km范围内吻合性较好(图2),表明该模型的适用性较好。此次漾濞地震序列走时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Pg波和Sg波观测到时表现为两条明显分开的直线,表明所使用的观测报告震相数据可靠性较好。

图 3 漾濞地震序列重定位误差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重定位后,共得到386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重定位率约为91%。重定位后的MS6.4主震震中位置为(25.688°N;99.877°E),震源深度为9.6 km。重定位后东西向、南北向、深度和发震时刻误差分别为53.35 m、55.17 m、124.68 m和0.083 s(图3)。

图 4 漾濞地震序列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图

重定位后漾濞地震序列震中整体呈北西—南东向扫帚状展布(图4),长轴走向约为135°,全长约25km(其中余震相对集中的段落长约20 km),最窄处约3 km,最宽约8 km。从前震、主震和余震的分布看,MS5.6地震位于整个地震序列的中部,MS6.4主震位于序列的北西端,而随后的两个主要余震都先后出现在主震东南侧,MS5.0余震出现在前震位置附近,而MS5.2余震距离主震最远,出现在整个地震序列靠东南端的位置,而且主震之后整个序列中的绝大多数余震都出现在MS6.4主震的东南侧。因此,漾濞地震具有向东南单侧扩展的破裂特征。

图 5 漾濞地震序列不同方向的深度剖面(剖面位置见图4)

基于漾濞地震序列的重定位结果,沿地震序列分布的优势长轴方向(图4中AA*剖面),垂直该长轴经过主震、前震与主要余震(图4中BB*、CC*和DD*剖面),以及垂直地震序列东南端发散方向(图4中EE*剖面),分别做地震序列的深度剖面图(图5),进一步揭示震源破裂面及其深部产状特征。

图 6 漾濞地震序列的时间发展过程

基于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时空分布,可进一步刻画出漾濞地震序列的前震、主震和余震发展过程,进而了解漾濞地震序列发震断层的破裂过程。将漾濞地震序列分为6个时段进行详细分析:时段1,5月18日至5月21日MS5.6地震前;时段2,MS5.6地震至MS6.4主震前;时段3,MS6.4主震至MS5.2地震前;时段4,MS5.2地震后至5月21日24时;时段5,5月22日0时至24时;时段6,5月23日至6月5日。漾濞地震序列在上述6个时间段的分布如图6所示。

图 7 漾濞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及震源机制解随时间变化

将重定位得到的ML≥3.0地震按发震时刻编号后投到深度剖面上(图7),并将对应的震源机制解(表2)放入图中,震源球深度是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的*拟合深度,其中MS6.4主震和MS5.2余震震源机制解为USGS反演结果,其余地震震源机制解为智能地动(earthX;算法来自于Kuang et al,2021)提供。结果显示,在MS5.6地震发生前,ML≥3.0地震集中在9~13 km深度范围内活动,且震源机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皆以右旋走滑性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MS5.6地震前发生的一个地震,其震源深度较之前地震明显加深(重定位深度和震源机制解*拟合深度均具有该特征;图7)。MS5.6地震发生后,ML≥3.0地震的震源深度又相对变浅,并出现约3 km深度的地震。MS6.4主震与前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较高,均为右旋走滑型地震。而随后出现的MS5.2余震呈现出兼具正断和走滑分量的斜滑破裂特征,与主震及前震存在明显不同,而且该地震发生后,后续余震的震源深度不再集中,震源机制也不再一致,具有正断成分的或正断型的余震明显增多。

图 8 漾濞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动力学模式分析

综合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空间展布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可以很好地限定发震断层及其产状特征(图8a、8b)。漾濞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和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走向135°且陡倾向西南的右旋走滑断层。漾濞地震序列东南段的余震分布出现向主破裂南侧马尾状分散现象,并且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具有明显的正断层成分,这符合右旋走滑断层的尾端拉张效应(肖坤泽和童亨茂,2020)。而主震北东侧在时段5~6期间发展的北北东向次级破裂面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性质,这可以解释为与主破裂面共轭的次级破裂或是北西向右旋剪切破裂北东侧的次级R′剪切面(图8a)。因此,漾濞地震序列的震源破裂完全符合北西—南东向走滑断层的运动学特点(图8a),发震断层或控震构造无疑应该是区域上的北西—南东向走滑断层。

兰坪-思茅地块内部近年来发生的中强地震活动可能普遍具有新生断裂发育特点。这一过程指示区域上的中强地震活动正在试图通过贯通早期断层而形成新的活动断裂。也就是说在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或向南的持续挤出的过程中,因受到北西向兰坪-思茅地块的阻挡,正在导致该地块内部一些早期以逆冲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的北西向老断层重新联通和复活,形成以右旋走滑性质为主的新生断裂,进而通过块体内部变形来调节青藏高原物质的挤出,这应该是该块体内部近年来出现相对频繁的中—强震活动的主要地质构造原因(图8c)。

文章总结

通过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与震源机制解等,详细分析漾濞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剖析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过程,获得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

(1) 漾濞地震的地震序列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展布,序列东南段呈扫帚状或马尾状分布,整体走向135°,全长约25 km,主要破裂的总面积约为173 km2,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2~14 km。重定位后MS6.4主震的震中位置为:25.688°N,99.877°E;震源深度约9.6 km;震源破裂为右旋走滑性质;主要余震的震源破裂为具有明显正断成分的右旋走滑性质。

(2) 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区域上熟知的维西-乔后断裂,而是兰坪-思茅地块内部北西走向的早期逆左旋走滑断层——草坪断裂。此次漾濞地震的产生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物质向南挤出过程中遇到兰坪-思茅地块阻挡后,在地块内部形成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早期以左旋走滑为主的草坪断裂在该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构造反转,形成新生断裂并产生右旋走滑运动的结果。漾濞地震成因进一步指示,近年来兰坪-思茅地块内部频发的中强震活动应该多数是新生断裂正在不断发展、贯通的结果。

(3) 漾濞地震的破裂过程主要包含了“破裂成核、主震破裂、尾端拉张破裂”3个阶段。发震断层首先在10~12 km深度范围、相对脆弱的部位产生小尺度破裂,之后破裂加速形成MS5.6地震;在构造应力场持续加载和周围小尺度破裂的共同影响下,促使浅部较高强度的断层闭锁区破裂,形成MS6.4主震;主震破裂沿向东南扩展过程中,在东南端形成与之呈马尾状斜交的、具有正断性质的次级破裂,并产生MS5.2余震。另外,此次地震还在源区附近触发了北北东向断层发生左旋走滑破裂。

综上,此次漾濞地震与近年来兰坪-思茅地块内部的一系列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成因显示,因为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或向南的持续挤出,正在导致兰坪-思茅地块内部老断层的重新联通和复活,从而形成更适应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新生断裂,这应该是该区近年来中强地震活动相对频繁的主要构造原因。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断块内部与新生断裂相关的中强地震孕震条件和发震机理,应该是未来区域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中非常值得关注的新课题。同时考虑到兰坪-思茅地块与红河断裂带北西端以及滇西北大理-丽江断裂系统之间存在的密切运动学联系,建议应重视该区中强地震活动未来进一步向东南和向北的迁移或扩展趋势。

第一作者简介

王光明(1990-), 硕士, 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活动性、地震精定位研究。

E-mail: gmwang@whu.edu.cn

引用本文

王光明, 吴中海, 彭关灵, 等, 2021.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6.4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特征: 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分析结果. 地质力学学报, 27 (4): 662-67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1.27.04.055

WANG G M, WU Z H, PENG G L, et al., 2021. Seismogenic fault and it's rup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1 May, 2021 Yangbi MS 6.4 earthquake: Analysis results from the re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7 (4): 662-67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1.27.04.055




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年薪

11月2日,

据华夏基金2日发布的特别公告,蔡向阳,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硕士,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投资研究部行政负责人,2014年5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先后负责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华夏稳盛、华夏常阳等多只基金和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

对于蔡向阳的不幸辞世,华夏基金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华夏基金表示,蔡向阳在公司工作的14年间,热爱投资事业,投资能力出色,参与并推动了华夏基金投研体系的完善和提升。蔡向阳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业界和投资人的肯定,6次荣获金牛基金、明星基金、金基金等奖项,所管理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142亿元。蔡向阳看重投资人的每一份信任和托付,为投资人创造了可观的长期收益。

华夏基金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蔡向阳多年来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致以诚挚感谢,并向蔡向阳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蔡向阳在任基金数量为9只,在管基金总规模为472.82亿元,是华夏基金目前管理主动权益产品规模*的基金经理。

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回报基金,是华夏基金的旗舰型产品,自2014年5月28日接任,他延续了稳健投资的思路,任职7年多总回报达到167.07%,年化回报为14.12%,延续了该只基金成立18年16倍的辉煌。

截至11月1日,华夏回报基金成立18年来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16倍,年化平均回报超17%,累计分红111次,为投资人分红超过169.5亿元。




华夏基金蔡向阳个人

11月2日

年仅41岁的

华夏基金基金经理蔡向阳

突然逝世

消息震惊金融圈!

当日下午,华夏基金公告显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投委会成员、基金经理蔡向阳于2021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所管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142亿元。华夏基金于当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蔡向阳生前管理的9只基金,将由5位基金经理接棒管理。

代表作任职回报率超160%

华夏基金公告显示,蔡向阳为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硕士,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投资研究部行政负责人,2014年5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先后负责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华夏稳盛、华夏常阳等多只基金和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

天天基金网显示,目前蔡向阳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超过630亿元。其中,蔡向阳任职华夏回报混合A和华夏回报二号混合时间最长,均长达7年多。作为蔡向阳的代表作,截至11月1日,这两只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均超过了160%。

供职14年

曾凌晨一点约人调研

对于蔡向阳的不幸辞世,华夏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蔡向阳在公司工作的14年间,热爱投资事业,投资能力出色,参与并推动了华夏基金投研体系的完善和提升。蔡向阳曾6次荣获金牛基金、明星基金、金基金等奖项,所管理的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142亿元。

近年来,因过劳导致的健康问题屡见不鲜,不少人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在平时生活中,“过劳”信号往往被人们忽视。十个常见的过劳信号,你一定要知道!

需要指出的是,仅有1/3的猝死罹难者生前被确认为猝死高危者,剩余2/3的猝死者,生前无任何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异常表现。

根据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提出的

十大危险信号

较早地出现了“啤酒肚”

脱发、斑秃、早秃

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经常头疼、胸闷、耳鸣、目眩、心悸,检查无结果

频频去洗手间

注意力越来越不容易集中

性欲、性能力下降

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睡眠质量不高(失眠、多梦、睡觉醒来不解乏等)

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黄灯”警告期:如果出现2项,不需要担心;

“红灯”预报期:如果是3~6项,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

危险期:如果是6项以上,发生过劳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988年正式命名。这是一种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以下三个标准:

1

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仍不能缓解,活动水平比健康状况下降低50%以上;

2

同时具备下述4条(或4条以上)症状:

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咽喉炎

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触痛

肌痛

多发性非关节炎关节疼痛

新出现的头痛

睡眠障碍

劳累后持续不适

3

排除其他疾病或不良嗜好引起的慢性疲劳。一旦发现自己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

面对存在可能性的“过劳死”,与实际已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我们首先要对个人生活及时进行调整。对此,医生给出下面几点建议:

1、健康的饮食习惯

控制总热量,每餐以八分饱为度,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鱼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规律进食,特别要注意吃早餐,一天中摄入充足的水分,避免在晚餐后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者浓茶。

2、合理的作息方式

尽量减少夜生活,每天睡眠7~8小时,补觉需适度。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调整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紧张工作。

3、规律的运动锻炼

根据WHO建议,每周应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至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以此抵消久坐带来的危害。有效运动包括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

4、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业余爱好,知足常乐,并能适当保留“童心”。

学会倾诉,向他人倾诉可以让你摆脱负面情绪,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可以让你尽快恢复良好状态。

5、与医生交朋友

有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定期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疾病线索,防病于未然;与身边的医生交朋友,提高健康素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逝世》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逝世、2017年3月27日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