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年报近期出炉。在去年复杂市场和激烈竞争环境下,各家业绩出现增减分化。
据小编统计,截至4月30日,29家保险资管公司(除大家资产、华安资产、华夏久盈资产外)披露年报,28家有可比数据的保险资管公司(不含国华兴益资管),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各下滑2.8%、13.2%。
从营收和盈利的同比变化看,28家公司中,11家盈利增长,17家下滑。在营收的主要来源中,资产管理费收入的增速放缓,一些机构出现下滑,显示出管理费收入并非随管理资产规模增长而一路增长,而是越来越受到管理绩效的影响。
尽管盈利额居前的仍然是大型保险资管机构,但资本回报率居前的更多是中小的“轻”机构。多家保险资管机构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20%以上,其中4家机构ROE超过30%,均为中小型机构。
四家盈利居前,位次有变化
根据年报数据,2021年盈利居前的仍然是泰康资产、国寿资产、平安资管,盈利额都为20多亿元,国寿投资保险资管盈利16亿,这4家的盈利额远高于其他保险资管机构。
其中,泰康资产2021年合并净利润29.70亿元,同比下滑32%,不过盈利额仍居保险资管业之首。据泰康资产官网披露,截至2021年末,其管理资产规模超2.7万亿,其中第三方资金达1.6万亿(含养老金6400多亿)。
国寿资产2021年合并净利润26.87亿元,同比增长25.7%,盈利排名上升到行业第二。据披露,该公司2021年末管理规模超4.4万亿,其中第三方业务规模超5000亿。
平安资管2021年净利润排名第三,为23.96亿元,同比下滑24%。该公司2021年末管理资产规模约4.05万亿,第三方业务规模为5121亿元。
其后,盈利排第四的是国寿集团旗下的另类投资平台国寿投资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净利润16.48亿元,同比下滑26.2%。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累计签约规模超5700亿元,在管规模3700多亿元。2022年初工作会议上,该公司提出要“努力提升另类投资管理能力,加大另类资管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向市场化资管机构转型,确保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占比持续提升”。
在盈利四强之后,盈利较多的是阳光资产、新华资产、太平资产、太保资产、华泰资产、人保资产等。其中,新华、太平、太保、人保是管理规模万亿的大型机构,阳光和华泰是管理规模5000亿以上的中小型机构。
其中,新华资产2021年净利润6.03亿,同比大增59%,在大中型保险资管中盈利增幅*。据公开信息,新年资产管理规模也在万亿以上,其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26.7%,为15.27亿元,资产管理费收入从10.54亿增至12.77亿元。根据年报信息,管理费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各类投资计划管理费收入增长,该项收入从3.49亿增至5.16亿元,受托方家数从82家增至154家。
此外,华泰资产的盈利增幅也较高,净利润增至5.22亿元。该公司属于市场化标签鲜明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去年末管理规模在5100多亿,其中90%左右为第三方资金。
综合来看,在29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17家机构在2021年的盈利在1亿元以上。
在盈利榜另一端也有亏损公司,即太平资本保险资管、永诚资产。其中,太平太平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获批为另类投资专业保险资管公司,其前身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亿元。2022年2月该公司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是太平资本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面推进专业保险资管机构建设的第一年。
永诚资产是为数不多的由财产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于2017年8月获准开业,近年盈亏情况不稳定,其中2017年亏损0.34亿元,2018年盈利29万元,2019年亏损0.27亿,2020年盈利0.01亿元,2021年再转为亏损0.26亿元。
4家ROE高于30%,均为中小机构
除盈利外,资管业还关注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后者更体现一家公司的资本回报能力。小编据年报数据估算,由于盈利额整体下滑,保险资管机构2021年整体ROE也有一定下滑,平均为18.67%。同时,不同机构之间ROE存在较大差距。
从ROE看,中小保险资管尽管盈利额不能与大型机构相比,但其资本回报能力并不逊色,多家机构ROE达到20%以上。其中,4家机构2021年的ROE超过30%,包括阳光资产、合众资产、工银安盛资产、民生通惠资产,这4家机构2020年ROE也处行业前列,都接近或高于40%。
其中,阳光资产2021年ROE*,达到39.20%。2021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8.33亿元,同比下滑8.9%。阳光资产是阳光保险集团旗下资管公司,据阳光保险集团港股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末,阳光资产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为6536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第三方资产占比过半,第三方业务规模为3417亿元,同比增长达53.6%。
11家盈利下滑,超额管理费权重越来越大
从2021年盈利变化看,28家有同比数据的机构中,尽管多数机构的管理规模在不断增长,但仍有11家盈利下滑。
在11家净利润下滑的保险资管机构中,既包括头部保险资管,也包括中小型机构。这些净利润下滑的资管机构,多数存在营业收入及主要收入来源——管理费收入减少的情况。
如,泰康资产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59.32亿元,相较2020年的75.20亿,下滑了21%;平安资管的管理费收入从36.75亿降至32.86亿元,下滑10.6%;阳光资产、民生通惠资产等,管理费收入都下滑30%以上。
保险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费收入主要来自受托管理资金以及发行资管产品,受托资金主要是母公司险资,以及系统外的险资、银行理财、各类养老金等第三方资金;发行的资管产品则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产品等。管理费收入既与管理资产规模相关,也与管理费率等相关。
据保险资管业人士称,保险资管公司近年逐步拓展市场化第三方业务,其管理费收入的构成也在变化。过去主要依靠的费率固定的基础管理费已经越来越“薄”,如今更多转向超额绩效管理费,而后者取决于能否为委托人带来良好收益,也就是要看核心的资产管理能力。如果投资收益率若超过KPI目标,则会按照超额收益的一定比例获得超额奖励,这部分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相较而言,市场化业务、发行产品的费率较高,对管理费收入的贡献较大。
从去年的情况看,多数保险资管公司的管理规模在继续增长,这种情况下,若管理费收入下滑,应是基础管理费收入之外的超额管理费收入减少所致。
如,从标准化业务看,在权益市场方面,去年股市估值较高之下仅有结构性行情机会,对资管机构挑战不小。大多数资管机构的管理业绩很难达到超额收益水平,意味着拿不到对应的超额管理费收入,这应是管理费收入减少的原因。
上交所2022年4月25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华纺股份因属于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20%、当日换手率达到20%的证券而登上龙虎榜。华纺股份当日报收4.55元,涨跌幅为9.90%,换手率37.10%,振幅8.45%,成交额10.52亿元。
4月25日席位详情
榜单上出现了3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三、买四、买五、卖三,合计买入4339.32万元,卖出1306.94万元,净额为3032.38万元。
买三、卖三均为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买入1622.72万元,卖出1306.94万元,净买额为315.77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341次,实力排名第6。
买四为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一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1362.57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385次,实力排名第3。
买五为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1354.03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527次,实力排名第2。
买一席位是方正证券重庆金开大道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金额为7376.37万元,占该股总成交额的7.01%。该营业部三个月内上榜3次,实力排名第562。
卖一席位是华泰证券上海威海路营业部,该席位卖出金额为3171.35万元,占该股总成交额的3.01%。该营业部三个月内上榜30次,实力排名第229。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2年一季度财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太保连续8季第一,人保第二,英大第三!
其实,分析一家保险公司,单看保费或者单看利润,难免稍显片面。
为了综合去看一家险企的经营情况,我们从风险、盈利、发展、规模等方面,选取了6项指标,自2016年推出《“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至今已经连续发布四十一期。
此前,寿险公司榜单已经公布,详见《2022年一季度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今日,一起看看财险公司的榜单吧~
“保费增速”、“ROE”、“偿付能力充足率”
“财务杠杆”、“总资产”、“净资产变化额”
六个方面
看险企综合实力
谁家竞争力最强
1
2022年一季度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TOP40)
注:榜单不包括天安财险、易安财险,皆因自2020年7月被接管后,暂未对外披露相关数据。
前十的竞争实力,究竟如何?
虽然,大家在看每期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可能更关注的是排名结果。
但是,大家仔细看上图TOP10的各项指标数据和排名情况,会发现各家公司间有较大差异。
比如,车险综改满周年后,老三家整体提速,头部险企在规模与效益两方面的优势,都显得格外突出。
不过,三家公司的经营还是各有特色,比如,人保的成本率优势,太保的非车险增速优势等。
所以,大家在看排名榜的时候,还是要重点看看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详见后文。
2
太保财险蝉联第一
人保第二,英大第三,平安第四
老三家的最强反攻,承保能力稳定
抢先抓住机遇,“老三家”齐聚TOP4!
其实,早在去年综改满周年的时候,“13精”就曾提到过作为财险公司中*实力的象征,老三家最熟悉和了解市场,早就率先抓住了发展机遇。
详见《车险综改“下半场”风向突变:老三家提速且盈利,中小公司亏损加剧,已无力再战》。
从2022年一季度的数据看,老三家增速超市场,综合成本率稳定,规模与效益双优。
因此,在本季度综合竞争力排名榜中,老三家齐聚TOP4,可谓强势回归,稳居霸主位置。
其中,太保*,人保排名第二,平安排名第四。
太保财险,再度蝉联第一!
非车增速强劲,成本优化,继续向好...
近两年,在老三家中,太保财险的表现相对出色,此次更是再度蝉联竞争力排名榜第一名,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发展。
一是,保费端紧抓非车和车两大业务板块机遇,保费增速稳定超市场;二是,不放松承保端业务管控,成本率稳中有降。
①持续超越市场的背后,两大板块表现都不错!
从2018年至今,单从保费增速看,太保财险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连续五年都是超越市场,其中四年都是双位数增长。
在如此强劲的增长背后,第一大功臣就是非车险业务,由于在上一次战略转型之初,太保就将发展重心向非车险转移。
因此,在较早抓住机遇的情况下,非车险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如上图所示,目前,在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等业务方面的发展也逐渐稳定。
同时,车险的增速虽受市场影响难以高速增长,但却依旧能跑赢市场,说明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其加快在新能源车险的布局,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险的增速超过***。
②成本率稳中有降,杠杆和投资组合拳加持,盈利能力稳定!
注:成本率取自上市公司季报,与偿报口径有差异
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太保也并未放松对业务质量的管控,比如,对重点险种和产品制定专项治理的行动方案,细化费用配置上限等。
因此,从成本率的角度看,太保虽仍旧是老三家中*的,但却也是同比下降最多的,这主要得益于费用率的同比下降,2022年一季度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降至28.7%。
与此同时,再加上较高的杠杆效应,以及稳定的投资能力,使得公司效益进一步放大。
所以,规模端表现出色,效益端也不断优化,近年来稳中有进的发展,是太保能脱颖而出的关键。
人保财险,排名第二!
提速且成本率*,后续更值得期待!
作为财险业老大,人保财险今年的发展也很不错,保费增速超12%,领先行业,且综合成本率仍是老三家中*。
因此,此次在竞争力排名榜中位列第二名,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具体去看,在去年主动调整部分高成本业务导致增速下滑后,今年一季度车险和非车的发展全部提速,保费增速都超10%。
在效益端,2022年公司进一步强化降本增效各项举措,比如,实施穿透式过程管理,以过程保结果;强化市场定价优势,以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业务品质。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看,也是格外认可,毕竟,人保财险是当前股价上涨最多的上市险企,从年初至今上涨近29.4%。
对此,人保则表示还有"上行空间",因为预期公司今年的承保盈利较去年会有进一步提升。
英大第三,保费增速高,盈利能力强!
靠公司多年盈利,拟增资35亿~
此次,位列“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英大财产和平安产险。
从下图可以看到,2022年一季度英大的增速和盈利能力都更为强劲。其中,保费增速超22%,可能与企财险和车险的快速发展有关。
相较保费增速,英大的盈利能力似乎更强,ROE高达7.23%,这得益于投资收益稳定,以及较低的综合成本率。
由于英大的第一大险种为企财险,且大多业务与股东有关,相比其他公司而言,费用端的优势明显,从上图可见,业务及管理费率仅为6.28%。
截至2021年底,英大财险的未分配利润已经累计到近41亿。
随着规模的扩张,为保证偿付能力充足,险企都不免需要股东注资补充实际资本。近日,英大财险就发布公告称,拟增资35亿元。
但强悍的是,这笔钱将全部由公司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
百亿险企: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此外,大家可能会发现此次TOP10的榜单中,昔日那些老牌百亿险企的踪影不见,反而是一些中小险企,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由于权益类产品在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下,导致综合投资收益率偏低,详见上图。
二是,综合成本率的优势尚难凸显,因为业务经营差异,赔付进度不同,部分公司当前成本率可能偏低。
3
头部险企规模与效益双优
车险底蕴厚,非车风控强
头部优势突出,中小险企更难了...
分保费规模的保费增速和ROE情况,如下图所示。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前文所说,从当前数据看,头部险企的优势突出,规模与效益双优。
比如,老三家不仅增速跑赢市场,ROE更是遥遥领先。
因此,头部与中小险企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大,这一点还能从保费增速的中位数变化看出一二。
以往,保费增速的中位数都是高于均值的,这是因为中小险企盈利虽然没有优势,可高增长还是可以搏一搏的。
然而,如今用利润换规模这条路,可能也不好走,就意味着中小险企更难了...
展望今年后续发展,由于疫情反复和新车产销量的不如预期,可能给财险业保费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行业均值及中位数
另外,“13精”在整理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还对行业整体的ROE和财务杠杆等指标进行了均值和中位数的计算,以便大家按照自己公司的相应指标与之对应。
看看你家的指标情况
是跑赢了均值?
还是跑赢了中位数?
4
保费增速、ROE、财务杠杆
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规模
大排名
5
“13精”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13精”综合竞争力规则,修改啦!
截止目前,“13精”竞争力报告已经推出四十一期,影响力日益增大。
首先,感谢粉丝们对“13精”竞争力报告的大力支持。但是,影响力越大,我们就越是如履薄冰。
我们也收到了粉丝和业内大咖的一些专业建议。比如,关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门槛问题,再比如,关于寿险公司剩余边际问题。
我们一方面觉得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宝贵且专业的,另外一方面也担心,修改或者补充指标之后,使得中小公司在竞争力中处于劣势。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做了两处修改。
第一,提高我们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门槛。
第二,增加了净资产变化额。
财险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的指标中我们增加了净资产变化额这一指标,这点与寿险公司选择用实际资本增加额指标有所不同。
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对寿险公司的评价时,考虑实际资本较净资产能够更好的刻画寿险公司剩余边际的影响,而财险公司没有剩余边际的影响因素,因此直接选择净资产更适宜。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体系
①指标:最简洁易懂,也最客观透明
保费增长率代表发展;
ROE代表盈利;
偿付能力充足率代表风险;
财务杠杆则既代表发展也代表盈利;
总资产代表规模
净资产变化额代表损失吸收能力的提高。
②频率:季度
我们的推出频率为季度,而其他公司都为年度,我们的频率更高,这也是国内*推出的以季度指标为参考指标的排名。
③指标口径及释义
总得分=∑各项指标得分×权重,再以合计分数转化为百分制,得出“13精”综合竞争力最终得分。
保费增长率=本季度累计保险业务收入/上年同期保险业务收入×***;
财务杠杆=本季度总资产/本季度净资产;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方法
①指标构成及分值
指标 | 得分区间 | 权重 |
保费增长率 (保险业务收入) | 【1-83】 | *** |
ROE | 【1-83】 | *** |
财务杠杆 | 【1-83】 | *** |
总资产 | 【1-83】 | ***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 【1-83】 | *** |
净资产变化额 | 【1-83】 | *** |
小编的小小说明:
后台总是有人留言问,为什么百分制第一名的公司却不是100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小编有跟主编探讨,第一名换成百分并不是问题,平滑一下就可以了。
最终没有选择平滑,是希望维持一个横向、纵向都可比的得分。
eg:
这么说,好比高考一样,假设只有语数外三科,各科满分100分,总分就是300分。
如果,你三科成绩都是100分,那么,总分就是300分,当然也就是高考满分状元,也是*分。
但是,如果你任何一科没有得满分,比如英语90分,说明你在这门课上还是有短板,总分汇总不够300分,自然也不能是高考满分状元。
②指标评分规则
保费增长率、ROE、财务杠杆、总资产、净资产变化额,六项指标按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赋予83分至1分,等差递减。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以83分为满分,200%以上得满分,150%以上得得70%*83,120%-150%得50%*83,***-120%得30%*83,***以下得0分。
我们之前曾经做的一个研究显示,杠杆过低和过高都不好。杠杆太低,说明没有享受行业制度红利,杠杆太高,则可能预示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在加剧。
因此,对于达到行业杠杆水平2倍的公司,考虑统一赋予行业中位数。
③本次评价机构
不包含原安邦系公司和目前被接管的易安财险、天安财险。
详见《四家险企被延长接管》。
④数据来源
如无特殊标注,所有数据取自2022年各家公司偿付能力信息披露报告。
其中,极少数公司的ROE是我们根据监管公式计算的,因为富邦没有披露,中银披露的是年化数据。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中资机构越来越为境外机构所重视。
日前,欧洲知名投资杂志“欧洲养老金与投资”发布2022全球资管500强名单。相关方面向中国基金报*提供的中国机构的排名情况显示,与去年相比中国机构名次进一步提升,其中两家机构冲进全球50强,8家机构冲进全球100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生力量理财子公司大爆发,其中,建信理财从前一年的全球203名上升至86名,前进了117名。
IPE发布的2022全球资管500强榜单显示,中国30强全部在全球200强之内。据悉,IPE全球500强榜单中国部分由海外中国配置研究机构“配置中国倡议”与IPE合作完成。
国寿资产管理全球排名38
在 2022 年 IPE 500 榜单中,中国 30 强管理人的位置介于第 38 和第 182 之间。
其中,中国人寿资产管理以4.42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38,中国机构*,全球排名与去年持平。平安资产管理以4.14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45,中国机构排名第二,去年全球排名49;招银理财以2.78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第71,中国排名第三,去年全球排名第73,招银理财是今年理财子公司排名*的;公募基金龙头老大易方达全球排名第74,中国排名第四,去年全球排名第83,它也是*排进全球资管100强的基金公司;泰康资产管理全球排名第75,中国排名第五,去年全球排名87。
中国资管30强全球排名
ATC 注:其中太保资产管理、银华基金、太平资产管理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
中国机构前5强中含3家保险资管,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1家公募基金。中国前30强含6家保险资管,1家保险公司旗下养老金管理公司,14家公募基金,1家券商,8家理财子公司。
中国30强中的各类型资管机构占比
ATC8家机构进入全球100强
ATC
以人民币计,截至2021 年底,中国*的 30 家资产管理机构的总体资产管理规模比之上一年 度增加了 20%, 这与 IPE 全球 500 强年度资产管理规模 19.7%的增长水平持平。但若以欧元计,考虑到人民币在 2021 年底相较一年前有 10.3%的升值,中国资产管理 30 强的年度管 理规模增加了 33.6%。
其中8家机构进入了全球100强,较前一年增加了两家。这8家机构,包含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三家保险资管公司,一家公募基金(易方达)。其中,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为今年新进入全球100强的两家中国机构,建信理财较去年的排名前进了超过100名。
14家公募基金进入中国30强
2022年共有 14 家基金管理公司进入 中国 30 强榜单,机构数量和具体入榜机构均与去年一致。广发基金全球排名从去年的133前进至119名,工银瑞信从去年的全球114名,前进至104名;南方基金从去年的121名前进至112名。鹏华基金也从去年的全球183名前进至159名,富国基金从去年的166名前进至139名。
上述14 家基金公司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在 2021 年间增长了 15%。公募基金是进入中国30强中数量最多的机构类型。
进入中国30强的公募基金公司
ATC
理财子公司大爆发
去年,IPE在发布全球资管500强榜单时将中国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纳入考虑。2022年的榜单上中国理财子公司大放异彩,共有 8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入 30 强, 较之去年增加了 2 家,分别是交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对比两年均入榜的 6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其资产管理总规模在过去一年增加了 45%,其中排名变化*的是建信理财,从 29 位提升到第 6 位(全球排名从第 203 位提升到第 86 位)。
中国30强中的理财子公司
ATC
银行理财子公司之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两年均进入榜单的 6 家保险资产公司,截至2021年底总资产管理规模环比增加了 13%。在*的 5 家资产管理公司中,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占据了 3 个 席位。
27家中国机构进入万亿俱乐部
根据IPE的2022年全球500强榜单和ATC的中国30强榜单,27家中国机构进入万亿元俱乐部。这27家机构含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养老金公司,13家公募基金,7家理财子公司,1家证券公司(中信证券)。
27家万亿元中国资管机构
ATC
海外大金主希望了解中国资管机构
“配置中国倡议”创始人Sun Wei 参与IPE 200全球资管500强中国名单的制定,他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解释了榜单的数据收集和制作过程。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今年名单*的变化是什么?
Sun Wei:今年中国资管30强名单*的变化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快速崛起。
中国基金报:为什么IPE的全球资管500强榜单要开始涵盖中国,海外哪类的投资者对这一榜单感兴趣。
Sun Wei:中国资管行业在过去数年间快速发展,总体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美国。IPE500 要反映全球资管全貌无法忽视中国的领先资管机构。这也是我们去年开始跟IPE合作的一个背景。但应该看到,大多数中国资管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强,正处在开发、探索国际业务的路上。IPE 500 主要面对的受众是养老金等资产所有者(asset owner),他们对榜上中国机构的兴趣,是希望多了解中国的本土机构,为将来的配置提供参考。但是除了这类资产拥有者外,我们关注到,很多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也对入榜中国资管行业的变化趋势、领先机构颇感兴趣,他们的兴趣点有两个:1,一些国际资管机构在进军中国市场时会考虑与中国资管机构合作,尤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等类型的本土机构,与他们有能力互补,所以成为他们关注重点;2,中国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在也是海外市场资产配置的主力军,有潜力使用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的服务、购买其产品,或与其合作。
中国基金报:从这个榜单开始涵盖中国开始,上榜的中国机构展现的*特点是什么?
Sun Wei:成熟和稳健。除了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一类别处于快速增长和变动期外,其他类别的领先资管机构,都是历经风雨、以稳健见长的,上榜机构的变动较小,各家机构的管理规模也都处于稳健增长的状态。这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日益成熟的体现。
中国基金报:可以解释一下数据的获取方式和统计口径吗?
Sun Wei:基本上全口径。例如,保险资管流动性资产和非标资产都包含;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其披露的管理资产总规模计;公募基金包含基金子公司。数据采集方面,结合了调研和公开披露数据。
全球资管机构总规模突破100万亿欧元
尽管中国机构全球排名有显著进步,但与全球巨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IPE发布的全球资管500强名单,截至2021年底全球资产管理行业,IPE收录的资产管理机构总规模突破了100万亿欧元。据IPE的统计,这是这一数值数次突破100万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了19.7%。IPE收录的资产管理机构总规模达到108.6万亿欧元。
截至2021年底全球资管10强名单与2020年底相比变化甚微。前10整体显示了强者恒强的趋势。全球资管10强在总规模中的占比达33.7%,截至2020年底这一数值为32.8%。如果将视线拉长,自2014年底,没有一年全球资管10强总规模占比下降过,不是维持不变就是增长。
截至2021年底,进入全球资管10强的机构分别为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道富环球、摩根资管、资本集团、纽约梅隆、东方汇理、高盛、品浩(PIMCO)。与前1年的名单相比,前10内部的位次有所调整,前4名与头一年维持不变。摩根资管前进一步跃升至第5名,资本集团则退后1名,从前1年的第6跌落至第5。品浩从前一年的第7名跌至第10名,纽约梅隆、东方汇理、高盛较前1年分别前进1名。
前10强榜单由美国机构主导,欧洲机构仅东方汇理上榜(品浩母公司安联注册于德国,但品浩注册于美国),其中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和道富环球等四家美国机构则稳居前四。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中国基金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保险资管公司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保险资管公司排名、华纺股份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