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期光伏企业扎堆上市A股。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已经分别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6月登陆主板和科创板,阿特斯太阳能(CSIQ.US)和大全新能源(DQ.US)也在2020年9月宣布了A股上市的计划。近期,曾稳坐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规模第一把交椅4年的晶科能源(JKS.N)也宣布计划未来三年内将分拆子公司江西晶科赴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如果江西晶科成功上市,这将会是“晶科”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此前,晶科能源和旗下主营电站的晶科科技(601778.SH)已上市。
不过,晶科科技上市以来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和近期光伏板块各热门公司股价创出阶段新高甚至是历史新高不同,截止11月9日收盘,晶科科技股价较上市初的高点已经下跌27%。在近些年整个光伏行业呈现高景气度的背景下,晶科科技下滑的成绩单显得格外“扎眼”。
身处“好”行业
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的晶硅、晶片、光伏玻璃等原材料;中游的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即光伏电池)、光伏支架等光伏发电设备;下游的光伏电站EPC承包商及光伏电站。
晶科科技主营业务是为下游的光伏电站运营和光伏电站EPC,涉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转让等环节。
虽然晶科科技身处ToB行业,但受益于成本端的价格优势,实际上运营光伏电站是门好生意。
判断这门生意有没有盈利空间,主要还是从收入以及成本两个角度来分析。晶科科技通过开发、持有、运营各类光伏电站,以获得发电收入。从销售模式来看,其下游客户主要为电网公司、企业和居民等电力需求方。晶科科技的销售情况主要由销售电价和销售电量两方面决定。电价方面,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和补贴金额由各级政府确定,标杆上网电价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从收入端来看,近年来国内光伏电价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但是从成本端来看,光伏电站的盈利能力就很有空间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而光伏电站运营的营业成本主要为发电设备的折旧费用。其中,光伏组件的采购成本占电站投资的比重较大,因此光伏组件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公司的营业成本。
光伏组件价格已发生逆周期增长。自2019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由期初的0.219美元/瓦下跌25.57%至今年7月的0.163美元/瓦。
但是成本端的另一个制约因素也不可忽视,那就是玻璃产能的严重短缺。近日,阿特斯(CSIQ.O)、东方日升(300118.SZ)等6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声明,称由于玻璃的价格影响,导致组件企业的排产、出货面临严重危机,以此导致组件价格的短期暴涨而带来下游发电厂成本的提升。6家光伏企业希望相关政策可以放开对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受上游玻璃成本影响,今年下半年光伏组件价格略微上涨5.52%至10月底的0.172美元/瓦。但是长期趋势来看,光伏组件的成本价将持续下滑。
业绩变脸
在近些年整个光伏行业呈现高景气度前进的背景下,晶科科技下滑的成绩单显得格外“扎眼”。
今年前三季度,晶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6.27亿元,同比下滑23.57%;归属净利润为4.02亿元,同比下滑19.3%;归属于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下滑34.23%。作为对比,同期太阳能(000591.SZ)实现归属净利润9.77亿元,同比增长19.8%;拓日新能(002218.SZ)实现归属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92.89%;正泰电器(601877.SH)实现归属净利润30.48亿元,同比增长6.42%。面对同行增长而自身下滑的窘境,晶科科技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比业绩下滑更尴尬的是业绩变脸。此前,晶科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曾预计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0.2亿元至33.3亿元,同比增加约38.38%至52.59%;预计归属净利润为2.7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加约14.15%至22.61%;然而实际情况却背道而驰。今年上半年实际营收为17.3亿元,同比减少20.72%;实现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减少7.56%。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行业优异的表现更反衬出公司的尴尬。
晶科科技业绩下滑,或许与自身护城河较浅,同时对研发投入过少有关。
光伏发电行业作为我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行业新进入者持续增加,在抢夺优质光照地区、取得地方政府支持、获得信贷融资等方面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太阳能等国企开始大举进军光伏行业,阳光电源(300274.SZ)、通威股份(600438.SH)、正泰电器、林洋能源(601222.SH)等民营上市公司也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入光伏发电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类型的公司进入光伏发电行业,光伏发电业务未来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行业加剧的竞争。
面对竞争,晶科科技的护城河并不深,表现之一在于研发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只有416万元,对于一家同期收入超过26亿元的光伏科技企业,科技含量过于稀少。
资金链紧张
在表述自己竞争劣势时,晶科科技只提到了两点:资本实力相对不足和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晶科科技的确在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即使是成功上市之后。截止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63.85%,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25和1.23,在可比同行中的表现皆不及平均值。
此外,晶科科技还有大量隐形债务。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39.5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归属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168.99%,其中,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余额为人127.69亿元,占归属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154.66%。
大量债务已经影响晶科科技的利润。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高达7.19亿元,在已经通过IPO减轻负债端压力的情况下,仍同比增长1.27%,是其同期归属净利润的179%,略低于去年全年净利润。
今年9月,晶科科技发布了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主要用于光伏发电(8.5亿元)、光伏平价上网(12.5亿元)及偿还借款(9亿元)。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才于今年5月完成IPO上市,募资约26亿元。在上市仅仅4个月之后,晶科科技再度融资,可见其资金链紧张情况。
晶科科技的控股股东资金链紧张情况不亚于公司本身。截至10月14日,公司控股股东晶科集团质押公司5.12亿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60%,占公司总股本的18.52%;对于高比例的质押原因,晶科集团明确表示为主要用于前期贷款置换以及投资需要。
业绩连续亮“黄牌”,资金链承压,对于晶科科技来说,上市应该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券商业绩同比榜
来自中证协的2021年度排名数据,行家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而在查看洋洋洒洒数十项指标,行家想到,从增长角度来看,哪些券商2021年度表现*?
注:除特别说明外,文中排名数据均来自中证协(合并口径)。
中原证券营收同比上升15位
在上市券商年报季,行家曾经报道了券商十强的排位。而经由汇总全行业数据得到的市占率,更侧重于体现券商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程度。
细看中证协券商营业收入排名数据:中信证券以8.40%的市占率居首,同比增长0.64个百分点;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分别为5.68%和5.13%,同比增幅分别为0.20和0.30个百分点;招商证券以4.57%位列第四,同比增长0.23个百分点。TOP10中还有海通证券(4.47%)、中信建投(4.17%)、广发证券(4.08%)、中金公司(4.02%)、国信证券(3.89%)和申万宏源(3.87%)。三家头部券商——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和申万宏源,市占率分别同比下降0.42、0.03和0.07个百分点。
在有同比数据的券商中,甬兴证券2021年营业收入增幅*,同比飙升391.80%;其后依次是两岸合资的金圆统一(286.31%),外资全资控股的摩根大通(197.48%),以及有着港资背景的华兴证券(193.05%)。同比增幅超过五成的券商包括万和证券(89.34%)、瑞信证券(75.57%)、高盛高华(71.74%)、(58.76%)和中原证券(56.81%)。
从营收排名升降来看,中原证券上升15个位次;万和证券上升13位;摩根大通、国联证券均上升12位。华福证券和华鑫证券分别上升11位和9位;财信证券和华宝证券均上升8位;甬兴证券、高盛高华和国融证券均上升7位。
从营收市占率变动来看,头部券商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中信证券同比增加0.64个百分点;银河证券同比增加0.53个百分点;市占率增加较多的券商还有中金公司(0.45)、(0.42)、海通证券(0.40)、华泰证券(0.30)、招商证券(0.23)、国泰君安(0.20)和国信证券(0.19)。
中信证券净利润占比超过一成
在净利润方面,行家曾对“百亿”俱乐部的券商有过系列报道。随着全行业排名的出炉,行家得以进一步探讨净利润市占率的变动。
细看中证协券商净利润排名数据:中信证券的净利润市占率高达10.41%,同比增长1.68个百分点;其次是国泰君安,为6.77%,同比增加0.25个百分点;华泰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和广发证券分别为6.02%、5.78%、5.25%和4.89%,分别同比下降0.32、0.59、0.31和0.99个百分点。TOP10中还有中金公司(4.86%)、银河证券(4.70%)、中信建投(4.61%)和国信证券(4.56%),其中,中信建投净利润市占率同比减少0.95个百分点。
在有同比数据的券商中,基数较小的摩根士丹利证券2021年净利润增幅*,高达2041.13%;其次是爱建证券,同比飙升1632.57%;中原证券(392.05%)、国盛证券(360.65%)、万和证券(359.36%)、金元证券(317.75%)、瑞信证券(282.97%)、国融证券(214.05%)、其后依次是两岸合资的金圆统一(286.31%),瑞银证券(130.26%)、长城国瑞(113.39%)。外资全资控股的摩根大通(197.48%),以及有着港资背景的华兴证券(193.05%)。净利润翻番的券商包括万和证券(89.34%)、瑞信证券(75.57%)、高盛高华(71.74%)、(58.76%)和中原证券(56.81%)。此外,东方证券(97.26%)和国开证券(95.06%)也超过九成。
从净利润排名升降来看,北京高华和新时代证券(刚刚更名为诚通证券)较2020年上升32、30个位次;其次是太平洋证券,同比上升20位;上升位次较多的券商还有万和证券(19位)、中原证券(18位)、国盛证券(18位)、金元证券(15位)、国融证券(14位)、摩根大通(14位)、甬兴证券(12位)、华福证券(11位)、华创证券(11位)、国联证券(10位)。
从净利润市占率变动来看,头部券商出现分化:中信证券同比增加1.68个百分点;东方证券同比增加0.83个百分点;市占率增加较多的券商还有国信证券(0.68)、中金公司(0.64)、(0.49)、银河证券(0.46)、华福证券(0.27)、国泰君安(0.25)和光大证券(0.20)。而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不幸包揽了市占率降幅前三。
华福证券和ROE冠亚军
作为衡量券商赚钱能力的指标,行家进一步比较了券商净资产收益率(ROE)。由于中证协仅列出净利润在中位数以上的券商ROE数据,行家在进行同比时,对“卡线”的部分券商增补了数据。
华福证券和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列冠亚军,分别为17.80%和17.44%;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东莞证券分别为(13.88%)、13.81%和13.33%。ROE超过一成的券商包括兴业证券(12.02%)、 中信证券(11.82%)、 银河证券(11.58%)、 国信证券(11.38%)、 招商证券(10.67%)、 广发证券(10.60%)、 国泰君安(10.56%)、 财通证券(10.55%)、 中航证券(10.45%)、 申万宏源(10.20%)、 浙商证券(10.17%)。
由于中证协仅列出净利润在中位数以上的券商ROE数据,行家仅对2020年和2021年的上榜券商进行比对。
从ROE的排位来看,华福证券同比上升30名;东方证券、华创证券、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和渤海证券分别上升21、18、16、16和15位。除上海证券因从国泰君安分列外,湘财证券、财达证券、财信证券、国联证券和华龙证券均新增入榜。
转眼之间,2022年已经过去一半。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金融人,选择赚钱的赛道,都具有参考价值。
券业行家通过视频号,*推出“1分钟了解券商实力”系列,欢迎收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晶科科技2022年4月29日在一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3.35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增加1.02万户,增幅达8.29%。
晶科科技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用事业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8.2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2万~3.5万区间占比*,为27.83%。
公用事业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增长,区间涨幅为36.47%。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下降11.61%。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28.94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20.41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65万股下降至1.53万股,户均流通市值9.02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晶科科技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用事业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20.17万元。其中,25.22%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8.5万~13.5万区间内,晶科科技也处在该区间范围内。
公用事业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晶科科技(601778)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康明斯的合作属实。关于储能,公司除了在集中式电站按照要求配置储能外,也在积极开展用户侧储能和探索电网侧储能业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晶科科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晶科科技、北京证券公司排名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