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对于存量行业来说,市场往往会走向结构化,头部的企业或许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中部、尾部的中小玩家往往会被市场逐渐淘汰。
✦
✦
触控芯片,一般是指触摸芯片,是特指单点或多点触控技术,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器等应用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中。常用的触摸芯片是采用电容效应,靠感应电流来触摸,电阻则是靠感应压力来触摸。电容式触摸感应技术已经成为触摸感应技术的主流,因此,电容式触控芯片也成为最受关注的触控芯片。
本土触控芯片龙头
股价滑铁卢
目前,在传感器业务领域,全球电容触控芯片出货量主要集中在敦泰、晨星、汇顶科技、兆易创新和新思科技五家企业。汇顶科技作为中国大陆触控芯片的龙头企业,股价在2020年2月份*触达388.00元后,却一路下跌,经历三次腰斩后,于2022年4月*跌至49.50元。
图1、汇顶科技、上证指数2020年1月至今股价走势图(周线) Choice
在汇顶科技2021年收入构成中,电容触控芯片占20.24%,指纹识别芯片占63.52%,其他芯片占剩余的16.24%。虽然指纹识别芯片是其第一大收入来源,但电容触控芯片占比也并不算低。从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对于触控芯片本土行业龙头极为悲观,那整个触控芯片赛道究竟如何?与非研究院带大家一探究竟。
本土触控芯片现状概览
根据与非研究院统计,国内目前有46家企业从事触控芯片相关的研发设计。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以广东为首的沿海地区,共30家企业汇聚广东,其中深圳就占了28家;其次是上海的8家,以及江苏的3家。触控芯片的下游应用中,以包括各式消费类电子的终端设备为主,而深圳拥有强大的华强北电子产业圈,那围绕华强北生存的触控芯片企业之众也不足为奇了。
从经营年限上看,32家企业经营10年以上(成立日期早于2012年7月),仅有一家企业成立不足3年,其余13家企业经营时间3-10年不等。可以看出,触控芯片的研发企业新鲜血液不足,其产品主要以存量市场为主。
从规模上看,注册资本1000万及以上的企业占21家,整体来说,由于平均经营年限较长,资金实力也较为雄厚,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员工数量在100人及以上的有9家,32家企业员工数量不足50人,与触控芯片研发行业的研发、设计属性相符。
有融资历程但还未上市的企业有5家,处于IPO阶段的企业有2家,挂牌上市的企业9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中1家,新三板已退市2家)。因此,涉及到融资的企业达到了16家,占比34.78%,即存活下来的企业近三成拿到了融资。
多元化经营趋势
对于触控芯片这个赛道来说,目前主要是一些老将在场上奔跑,但对多数选手来说,触控芯片只是其业务之一,毕竟行业增量不再,多元化经营已成主要趋势。经与非研究院统计,其中,有18家企业同时还经营MCU类的相关业务,代表性企业有兆易创新(思立微)、东软载波、芯海科技等;有6家企业兼顾指纹识别芯片相关业务,代表企业包括汇顶科技;还有一些企业涉及到模拟IC、显示模块、LED驱动IC等等,几乎没有企业单靠触控芯片一项生存。
代表性企业发展状况
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一家驱动万物智联的芯片设计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及汽车电子领域提供半导体软硬件解决方案。目前拥有传感、触控、连接、音频、安全等五大产品品类。其中,触控产品主要包括触摸屏控制芯片和触摸板控制芯片。
图3、汇顶科技笔记本电脑触控芯片应用场景 公司官网
触摸屏控制芯片:2021年,汇顶科技新一代高性能、低功耗OLED软屏触控芯片,以高刷新率、低延迟等*性能获得出货量及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新一代OLED硬屏触控产品实现国际客户的突破;折叠屏OLED触控芯片的上市,为后续更大、更薄的折叠/卷曲手机及主动笔应用做好铺垫;同时,大尺寸触控屏控制芯片实现大规模量产。新一代车规级触控芯片以支持大尺寸、优异抗扰和快速响应的特性,获主流Tier1客户的认可。
触摸板控制芯片:主要应用在笔记本上,伴随2021年全球笔记本出货量新高,汇顶科技触摸板控制芯片实现了巨大的发展。由于系列产品能够满足Windows PTP和Chrome OS规范,实现更*的微小移动或长距离滑动戳控制,以及更出色的手掌抑制性能,其魔族产品实现了大批量稳定的量产。
兆易创新(思立微)
思立微电子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生物传感器SoC芯片研发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于2019年被兆易创新并购。2012年,思立微创造了全球首颗单层多点触控芯片GSL1688,随后以成熟的多点触控芯片技术及方案占据国内平板开发市场70%的份额。2014年,思立微创造了国内首颗按压式指纹识别传感器GSL6162及其一体化解决方案。2018年,思立微通过压电超声换能器(PMUT),完成指纹技术从电容方案向超声技术的转变。
图4、思立微自、互容触控屏控制芯片 公司官网
兆易创新完成对思立微的并购之后,其传感器的业务在LCD触控、电容指纹、光学指纹市场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即将推出OLED触控产品和新一代LCD触控产品。2022年,兆易创新将持续升级指纹产品,推进OLED TP、 dToF开发,持续探索非手机领域触控和指纹的应用机会。
集创北方
集创北方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家聚焦于显示领域的芯片设计公司,也是国内少有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显示芯片设计公司,目前正处于IPO申报阶段,其产品涵盖TDDI(显示驱动与触控一体化芯片)、中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LDDI)、OLED显示芯片、触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LED显示驱动芯片、时序控制芯片(Tcon)、指纹识别芯片等,客户群体覆盖全球主流面板厂、国内一线手机终端品牌客户及知名LED显示屏厂。
其触控芯片量产于2012年,根据触摸屏电容变化量和触控坐标的检测与运算,将触控相关信息输出给主控设备。其相关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触控侦测与感应信号杂讯消除技术”,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噪声对触摸屏位置监测的影响。
另外,有多项触控芯片相关的项目正在研发及验证中,包括支持柔性屏、硬屏,支持主动笔、折叠手机,能够提高报点率、的自互一体的OLED触控芯片;能够将外置的器件集成到芯片内部,从而提高集成度、节约FPC空间的新一代电容触控芯片。
写在最后
纵观整个触控芯片赛道,上一次技术、市场的爆发大约还是在10年前,与非研究院统计的七成触控芯片研发企业成立超过10年。上面提到的三家代表性企业汇顶科技、兆易创新(思立微)以及集创北方,其关键性触控芯片产品的技术突破也基本发生在2012年前后,此后虽有技术更新,但基本还是沿着原来的技术路径前行,应用上也鲜有突破。
图5、汇顶科技2013-2021年电容触控芯片营收(单位:亿元) Choice
由上图可知,2019年之前,汇顶科技电容触控芯片的营收自2013年增长至2015年高点后,出现了停滞及下滑。2019年电容触控芯片营收同比出现了大幅上升,随后增长速度逐渐趋平,似乎再一次走向停滞。
对于存量行业来说,市场往往会走向结构化,头部的企业或许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中部、尾部的中小玩家往往会被市场逐渐淘汰。汇顶科技这样的本土龙头,股价尚且如此,场内剩余的玩家以后会更加艰难,找到一条属于能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的发展路径属当务之急,如近期发力车规触控SoC的泰矽微电子,跟随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的机会不容错过。
7月15日丨中国核电(601985.SH)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称三门核电或采购方)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称上海核工院或承包方)拟签订《三门核电项目3、4号机组工程总承包合同》(以下称《3、4号机组工程总承包合同》),暂定合同总价约为人民币187.01亿元。
文 | 金卫
曾经的千亿芯片巨头汇顶科技,现在规模已缩水至500余亿,且股价还在跌跌不休。
3月12日,汇顶科技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截止午间收盘,汇顶科技仍大跌8.9%,成交量达到7.35亿,总市值仅为534亿。
汇顶科技暴跌,与联发科减持不无关系。
3月11日晚间,汇顶科技披露,知名IC设计厂商联发科控制下的汇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简称汇发国际)计划再减持公司不超过3%的股份。过去1年中,联发科已累计减持汇顶科技超过4.5%的股份。
汇顶科技市值曾一度达到1770亿,这一年来,股价暴跌68%,缩水了1200多亿,发生了什么?
指纹识别芯片龙头
汇顶科技,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全球指纹识别芯片龙头。
汇顶科技于2016年9月份上市,上市后,汇顶科技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震荡行情。从2019年2月开始,汇顶科技走出了一波主升浪行情,股价从70元左右起步,到2020年2月25日,汇顶科技*股价达到387元,翻了5倍多,1770亿市值成为科技龙头股,风头一时无两。
汇顶科技当时受市场追捧,一方面得益于科技股行情,另一方面公司自身经营业绩有关。
2017年开始,主流手机厂商均发力推广全面屏,屏下指纹因而成为主流的指纹解锁解决方案,汇顶科技由此进入华为、小米等多个手机大厂的供应链,业绩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汇顶科技实现营收64.73亿元,同比增长73.95%;同期,实现归属净利润23.17亿元,同比增长212.10%,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屏下光学指纹产品获得大规模商用。23亿净利也创造了公司创办来的历史新高。
不过,汇顶科技在见顶之后,股价一路跌跌不休,从高点387元跌至现在116元,跌幅达到68.5%,市值缩水了1200多亿。
2020年,汇顶科技遭遇业绩失速、股东减持等多重利空影响。
根据汇顶科技10月29日晚间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51.28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下降35.75%;基本每股收益2.44元,同比下降36.13%。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汇顶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50.58%、41.26%和35.75%。同时,公司亦在三季报中表示,预计“2020年度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去年同期比存在一定幅度下降的可能性”。
虽然是受疫情影响,但是多数上市公司的业绩亦有所恢复,但汇顶科技却一直挣扎在业绩下滑的“泥潭”中,净利润下滑严重。
落伍新技术大潮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期间,汇顶科技连续遭遇大基金的减持,2020年大基金累计减持金额超15亿元,与此同时,联发科也通过通过数轮减持“避险”。
11日晚间的公告显示,汇发国际计划自2021年4月2日起至2021年9月28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汇顶科技不超过3%的股份。当前,汇发国际持股比例为7.27%,位列汇顶科技第二大股东。
汇发国际是台湾知名IC设计厂商联发科控制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投资业务。历史资料显示,汇顶科技变更为股份公司之时,汇发国际即持有其23.74%的股份,是发起人之一。
汇顶科技IPO后,汇发国际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21.34%。此后,历经数轮减持,汇发国际的持股比例已经减少超过14%。值得注意的是,仅仅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汇发国际即累计减持了汇顶科技约4.54%的股份。
基金、原始股东纷纷用脚投票,预示着对汇顶科技的不看好。汇顶科技主要是业务单一,过度依赖的指纹识别、触控芯片,业务占比达到98%,这种高度依赖的风险会因为技术更迭随时被“引爆”。
当2019年汇顶科技还在畅想OLED显示屏的广泛应用将为屏下光学指纹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之时,主流厂商已将风口引至超声波指纹识别。而超声波指纹技术无可匹敌的穿透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则将光学指纹远远甩在了后面。截至目前,包括三星、华为、魅族在内的手机厂商已陆续推出相应的手机产品,并将超声波指纹识别作为主要卖点。
但是,汇顶科技早前对外表示,公司并无超声波指纹解锁方案。这意味着汇顶科技在新一轮的指纹识别技术中落伍。
汇顶科技的实控人是张帆,同时也是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直接持有45.15%股权。在汇顶科技高点时,张帆的持股市值高达798.7亿元。凭借这一身价,他可进入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20名。而随着公司股价下跌和市值蒸发,张帆的持股市值变为243亿,身价缩水55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张帆曾带领汇顶科技经历了多次转型,这一次汇顶科技能否顺利转型仍有待时间来到验证。
手机增量市场见顶,指纹与触控芯片进入竞争红海,汇顶科技正面临沉重的转型压力。
文/每日财报 楚风
A股市场半导体产业波动甚大,近两年来股指犹如过山车。据Wind数据,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 (931081)年内跌幅16.51%,近1年涨幅1.05%,近2年涨幅为5.28%。在此期间,该指数曾创出6160余点高位,现已回落至4330余点。
《每日财报》注意到,在半导体产业股票中,汇顶科技几乎不与股指联动,近两年股票一路大幅下挫。在2020年2月25日,汇顶科技股价创出385.26元/股历史高点,后续波动下滑,现已跌至91.99元/股,跌幅高达76.12%,成为半导体产业中跌幅最为显著的股票。
在智能手机刚兴起时,汇顶科技凭借指纹识别芯片和触控芯片,登陆资本市场后备受追捧,一时成为大牛股。时过境迁,智能手机市场饱和,行业天花板见顶,国内手机出货量波动下降,汇顶科技也在资本市场“失宠”。
在手机市场规模下降之下,汇顶科技正在推动转型,持续发力无线连接、智能传感器、语音及音频解决方案等产品,从手机领域转向穿戴、物联网、汽车、家具等领域。不过从目前来看,汇顶科技主要收入由手机领域相关芯片贡献,其他领域芯片收入比例尚小。汇顶科技何时能跨过转型阵痛期,实现多元化发展呢?
边减持边回购,为二股东抬轿?
2019年是汇顶科技涨幅最显著的一年,当年股票涨幅超过160%,股价破200元/股。2020年初,汇顶科技延续股价上扬趋势,*涨至2月25日的385.26元/股,市值突破1700亿元。这已是汇顶科技近两年的高光时刻,股价登顶后就开启下跌模式,一路大幅下挫,到2022年2月18日跌至91.99元/股,跌幅达到76.12%(前复权)。
伴随着股价跌跌不休的是重要股东持续减持。汇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汇发国际”)是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联发科技有限公司之控股子公司。在2017年末,汇发国际大笔投资汇顶科技,成为当时*的流通股东,持股量达7225.3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31.46%,占总股本比例为15.91%。
根据历史数据,汇发国际在2018年中期开始小额减持,当年共减持236.32万股,仅仅是减持序幕。到2019年,汇顶科技股价大幅增长,汇发国际也展开减持之路,一年间从持股6988.99万股减至5169.20万股,减持幅度为26.04%。2020年一季度,汇顶科技股价登顶,汇发国际还减持了564.47万股;2020年全年共减持1842.93万股。
汇发国际最近次减持计划是在2021年11月20日,其拟减持不超过688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50%。今年2月18日,汇顶科技发布公告称,汇发国际已减持46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1%。
汇顶科技股价持续下挫,套牢了不少投资者。而汇发国际对汇顶科技的投资非常成功,尤其是在2019年股价一路高涨过程中,汇发国际持续减持,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汇发国际仅是减持股份,并无增持举动,反倒是汇顶科技在回购股份。2020年三季度至今,汇顶科技一共发布4次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前3次分别回购18.21万股、7.48万股和424.10万股,回购金额分别为2999万元、1398万元和5.0亿元。
2022年2月12日,汇顶科技再次发布回购计划,其拟以不超过126元/股价格,回购4亿元至5亿元股份,对应股份为317.46万股至396.83万股。
不过总的来说,汇顶科技回购计划对于二级市场的跌幅仅仅是杯水车薪,回购份额甚至远不如汇发国际减持份额。
手机市场红利枯竭,汇顶科技业绩不佳
汇顶科技早先是做固定电话芯片起家,到2010年才推出触控芯片。在智能手机兴起的年代,汇顶科技生意逐渐做大,触控芯片在2012年开始放量,带动业绩水涨船高。2014年,汇顶科技推出指纹识别芯片,并带动公司业绩再次跃升。2017年,屏下光学指纹技术问世,汇顶科技也在2018年推出相关芯片产品,并成为国内多家手机厂家的供应商。
2019年,汇顶科技股价之所以能实现大幅增长,背后离不开业绩增长因素。当年,汇顶科技营收同比增长73.95%至64.7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2.10%至23.17亿元,业绩增长跨度较大,并受到资本市场认可。
进入2020年,汇顶科技业绩走向下坡路,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27%,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0.58%。此间,汇顶科技股价登顶后掉头往下。2020年全年,汇顶科技营收同比增长3.12%,净利润同比下降28.40%。
2021年前三季度,汇顶科技业绩继续下滑,营收同比下降19.27%,净利润同比下降44.06%。汇顶科技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营收下滑幅度,主要是受困于行业价格战,毛利率下降显著。2019年,其毛利率达到60.40%,至2020年降至52.27%,在2021年三季末又降至48.28%。
与此同时,汇顶科技旗下产品主要供应于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兴起阶段,汇顶科技出货量持续增长,带动业绩上行,而今智能手机市场饱和,行业天花板见顶,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
据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年至2021年,国内手机出货量分别为4.14亿部、3.89亿部、3.08亿部和3.51亿部;2022年1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为3302.2万部,同比下降17.7%。
2020年及2021年,5G手机市场爆发,国内出货量分别为1.63亿部、2.66亿部,带动整体出货量增长。至2022年1月份,国内5G手机规模增长乏力,出货量为2632.4万部,同比下降3.5%。
转型阵痛期:其他芯片收入占比较小
汇顶科技曾公开表示,公司处于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由单一客户类型向多元化客户拓展的关键期,处于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同时,汇顶科技还表示,公司以智能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为主要领域,在声光电传感、数据处理、无线传输、数据安全等方面继续研发型技术和新新应用。
官网显示,汇顶科技除指纹识别及触控芯片等传统产品外,还拓展无线连接、健康传感器、语音与音频、多功能交互等8大产品类型,其中市场重心落在物联网和汽车电子方面。
为支持新业务发展和多元化转型,汇顶科技四处“买买买”,收购较为成熟的企业。2018年,汇顶科技收购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CommSoild;2020年2月份,又收购NXP的语音及音频业务,发力D类音频放大器、智能触觉驱动器、语音和音频软件方案;2020年8月份,收购德国半导体公司DCT,进军汽车电子与辅助驾驶领域。
汇顶科技新业务发展速度快,但收入占比仍然较小。2021年上半年,指纹识别芯片贡献收入比例达66.33%,触控芯片贡献比例达17.64%,而其他芯片贡献收入比例为14.59%。
总而言之,汇顶科技在智能手机爆发阶段,以敏锐的商业嗅觉而获得业绩大增长,股价也攀至高点。随着手机增量市场见顶,指纹与触控芯片进入竞争红海,汇顶科技面临沉重的转型压力。汇顶科技布局的多元化发展,能否带来第四次收入跃升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汇顶科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汇顶科技、601985 中国核电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