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保费数据回暖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板块震荡走强与保费数据回暖有一定关系。
近日,上市险企披露2022年前5月保费数据,累计原保费增速及对应排序中国人保(13%)、中国太保(7%)、新华保险(5%)、中国平安(1%)和中国人寿(-2%)。
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上市险企 1-5月寿险保费增速边际改善,但阶段性的新单回暖恐难以弥补NBV的深度承压。财险方面,新车销量回暖带来车险保费改善,中国财险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预计利好盈利确定性。中国财险5月车险保费增速+1.0%(4月同比-1.9%)。随着后续汽车产业链逐步复苏、燃油车新车购置税减半以及新能源车下乡等政策的实施,预计行业车险保费将实现修复性增长,维持全年车险保费高个位数增长的预期。
对于本周保险板块的震荡走强,国泰君安非银团队认为,保险板块得益于疫情缓解以及流动性宽松的影响,低估值个股涨幅显著。东吴非银团队则认为财险板块持续改善,车险回暖;寿险方面新单现企稳迹象,队伍产能在长储产品放量下持续提升。
东吴金融研报显示,5月平安养老上市“平安富盈安心年金保险组合计划”,产品充分体现在满足用户对家庭财富规划和养老储备需求方面的优势,拉动平安养老单月保费增速转正,公司单月保费降幅整体收窄。新华保险推出“荣尊世家终身寿险”与“惠享未来终身年金保险”,完善公司寿险产品体系,逐步推进产品、渠道两端改革,公司单月保费已连续两月实现双位数增长。5月国寿加大佣金激励政策,继续主推“尊享福”、“惠享福”、“爱意康悦”三款健康险,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客观来看,虽然新单单月有企稳迹象,但由于价值型业务受供需两弱持续影响,价值增长仍旧承压,但队伍产能持续改善指向头部寿险公司队伍改革成效初现。
管理层轮番增持
近日,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港股市场买入公司2.18万股,耗资约41.16万港元。同日,中国太保副总裁兼太保健康董事长马欣耗资38.93万港元买入2.06万股H股。
据统计,2022年以来,中国太保A+H股已获高管合计增持28.79万股。
5月以来,险企管理层增持动作频频。5月24日晚间,上交所信息显示,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分别于5月23日和5月24日买入公司A股股份23800股和5000股,买入平均价格分别为21元/股和20.98元/股,合计增持金额60.47万元。
中国太保总裁傅帆分别于5月20日和5月23日增持公司H股股份27800股和12000股,买入平均价格分别为17.24港元/股和17.7港元/股,合计增持金额约69.17万港元。
不仅如此,5月22日晚间,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自4月9日至5月20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公司股份96246246股,截至5月20日,对公司持股比例达到10.32%(其中A股为8.09%,H股为2.23%),较2021年4月8日的持股比例增加1%。
5月12日晚间,中国平安披露*A股回购进展。具体而言,公司于5月12日回购A股股份330.72万股,每股成交价格在43.86至44.56元之间,回购总金额约人民币1.46亿元。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约1.026亿股,共计耗资50亿元。
除了公司增持,也有企业以派息分红表达对公司业绩以及未来发展的信心。6月10日,中国平安发布2021年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公告显示,计划以本次分红派息时A股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总股本扣除届时回购专户上已回购A股股份后的股份余额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1.50元(含税)。
据了解,2022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4月11日-4月20日,网上打印准考证:6月13日-6月16日,考试时间:6月18日。具体报名操作流程参阅《2022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操作流程》(黑龙江省人事考试网www.hljrsks.org.cn的“操作流程”栏目)。
2022年上半年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网报时间为4月13日-4月19日,网上打印准考证时间为6月13日-6月16日,考试时间为6月18日、19日。具体操作流程参阅《2022年度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操作流程》(黑龙江省人事考试网www.hljrsks.org.cn的“操作流程”栏目)。
黑龙江日报
36氪获悉,保险板块大幅拉升,截至发稿,中国人寿涨超7%,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跟涨;银行板块同步走强,兰州银行涨超6%,张家港行、瑞丰银行等跟涨.
3月15日,保险股股价集体跌破每股净资产,这意味着资金对其前景担忧,公私募基金低配,险企估值来到历史底部 。
3月15日,保险股集体跌破每股净资产。多只破净股的出现被视为市场触底的信号。
将时间线拉长,近一年保险行业整体低迷!
上市险企不仅业绩下滑,新业务价值也不如人意,代理人人数更是骤减。
二级市场来看,去年五大险企股价萎靡,其中中国平安股价跌40%,或因为此遭到了公募基金清仓式的减持。
保险股集体破净
3月1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保险股集体大跌,多个险企破净。
其中,中国平安收跌6.9%,收盘价为42.65元/股,低于美每股净资产43.33元,*成为破净股的一员。
同时,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也纷纷破净。
具体来看,15日,中国太保跌收跌8.11%,收盘价为21.65元/股,其每股净资产为22.94元;新华保险收跌7.53%,收盘价为32.18元/股,其每股净资产33.58元;中国人保收跌4.04%,收盘价为4.27元/股,其每股净资产为4.84元。去年11月11日,中国人保收盘价为4.82,,成为A股*破净资产的保险股。
此外,中国人寿收跌5.96%,收盘价为24.12元/股。
也就是说,A股市场五大险企中,只有中国人寿目前尚未破净。
所谓的“破净”,就是指上市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多只破净股的出现,往往被视为市场触底的信号。
2021年,险企股价萎靡,其中,中国人寿跌近20%;新华保险跌超30%;中国太保、中国人保跌超26%;中国平安跌40%。
二级市场表现不如人意,机构对险企的热情也降至冰点。在去年,各类机构仅仅对天茂集团有过调研。
此外,险企也遭遇了公募基金用脚投票。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11.2亿股保险股,环比减少4.7亿股,环比下降35%;较今年年初减少10.5亿股,减幅为48%。随着公募基金减持及股价下跌,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对保险板块的持仓市值为466亿元,环比缩水307亿元,缩水幅度达40%。
申万宏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险股的主动偏股公募重仓占比仅为0.2%,呈“超低配”状态
保险行业面临哪些问题
近一年,可以称得上是保险行业的至暗时刻。
首先险企净利润集体下滑。在2021年第三季度,除了中国太保外,其他4家保险公司净利润下滑均超过30%,甚至腰斩。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2690亿元、1751亿元、1390亿元、519.1亿元;同期应对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3亿元、75.27亿元、38.91亿元、14.0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1.22%、54.5%、36.57%、51.23%。
只有中国太保在该季度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小。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为53.82亿元,同比变动为-0.5%。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险企净利增速较快,然而在第三季度业绩为何大变脸?
以中国人寿为例。中国人寿副总裁直言,公司业绩增长不及前两个季度是因为投资收益逊于前两个季度。
纵观险企的投资方向,房地产可谓是险资的心头好,中国人寿也不外如是。
不过,2021年的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走势。在上半年,部分城市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被“约谈”;此后融资政策的收紧再加上恒大事件持续发酵以及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让整个行业风声鹤唳。
在次背景下,被此前被称为“香饽饽”的房企股权成了烫手山芋,被险企频频抛售。
据统计,在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减持万科A、招商蛇口。其中,万科A已经被中国人寿连续5个季度减持。在2021年二季度,中国人寿持有万科A7947万股,而到了第三季度,其前者的持股数量降至7084万股,减持数量为863万股,而在第三季度万科A股价跌幅5.36%。
此外,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16.4亿,同比下滑20.8%,业绩下滑主要受公司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调整的影响。
看究竟App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投资收益下滑,险企的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无一例外出现下滑。
根据2021年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的新业务价值分别为273.87亿元、298.67亿元、24.12亿元、40.90亿元、新业务价值102.3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1.7%、19%、25%、21.7%、8.9%。
同时,上述五大险企的新单保费也增长乏力。其中,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的新单保费分别为3441亿元、1006.10亿元、 2,245.18 亿元,同比变动2.2%、3.9%、 3.7%。
而作为保险行业中龙头企业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单保费出现下滑。数据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两家险企的保险收入分别为4222亿元、1339.14亿元,同比下滑5.17%、8.4%。
开源困难不得不节流,而控制甚至减少代理人或成为方法之一。
在今年2月份,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2021年底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为641.9万人。其中,保险代理人590.7万人。而在2020年末的保险代理人为842.8万人。一年时间,保险代理人减少了252.1万人,同比下降29.9%。
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也曾在业绩报上表示:后疫情时代,就业选择偏保守,就业环境也相对趋于稳定,所以增员难度进一步加大。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代理人队伍的规模预计不会再出现大幅度增长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分析:当前行业正值转型阵痛期,预计2021年全年及2022年开门红业绩均承压;短期人均产能提升不足以弥补人力下滑,预计2022上半年前难见复苏。
如何“破局”
正如上文所述,当前保险行业整体低迷。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保险企业面临着很大挑战。
首先是政策影响下,将吸引更多的外资险企布局中国的保险市场。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取消了外资保险公司30年经营年限的准入条件要求,而且将外资股比不再设限的过渡期时间由原定的2021年提前到了2020年1月1日。
在2021年12月,银保监发布《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内容显示: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准入限制,不再要求股东经营年限、总资产等条件。
在此背景下,外资险企加速入场。、
2021年1月,恒安标准养老保险获批开业,成为首家合资寿险公司开设的养老保险公司。
同年11月,中德安联人寿股东变更获批,成为*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第二家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
12月,汇丰人寿股权转让获批。
中保协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外资保险市场保持增长态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19.4%。所占市场份额达到7.58%,比十三五期初提高2.78个百分点。
今年的1月初,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21年11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66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万亿元。而在2018年时,我国有仅有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
外资加速”落子“也在冲击着本土的险企。在友邦保险”分改子“获得银保监会的批复的同时,市场普遍认为,外资拥有海外运营多年的寿险经验,或将对上市险企新业务和客群产生一定冲击。
此外,互联网保险也在蚕食份额。
以惠民保为例,其在过去两年间的数量突飞猛进。据悉,仅2021年,28省份122地开通177款惠民保,覆盖1.4亿人次,保费收入达140亿元。
其中,上海的“沪惠保”为例,上线仅两个月,参保人数累计超739万,参保率达38.5%,相当于不到3人就有1人投保。
有专家分析,惠民保之所以火爆,首先其价格亲民,与商业保险的补充性相结合,实现了商保对社保的衔接,表现为低保费高保额和低门槛广覆盖。再者其作为城市地域专属的保险产品非常符合当地参保人群的需求
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显示:2021-2030年互联网保险将实现24%的复合增长率,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人民币。
外资跑步入场以及互联网保险如火如荼,挤压了上市险企的业务空间。
不过,不同于欧美保险市场饱和的状态,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从保险密度来看,2011-2019年,中国人均保费不断增长,保险密度与世界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但差距依然很大。2019年,中国保险密度441.01美元/人,与世界保险密度819.99美元/人,差距378.98美元/人。中国人均保费与世界人均保费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在空间
业内人士也预测中国保险市场在未来将有一段为期十年至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期,保险深度将逐步与发达市场水平看齐。
”鲇鱼“效应下,本土多家险企也在频频提及”转型“以及”“渠道变革”,以巩固护城河,这或让本土险企在红海中屹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保险板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保险板块、翻译证2022报名时间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