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视频

2022-07-12 6:19:46 基金 group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1月13日晚间,老牌中药企业康恩贝(600572.SZ)发布2021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年全年营收约61.80亿元,同比增长约4.6%;而归母净利润19.28亿元-21.53亿元,同比增加325%-375%。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康恩贝非经常性损益较2020年同比增加约14.05亿元,主要包括出售珍视明部分股权及所持嘉和生物市值变动两大事宜。

其一是,2021年12月,康恩贝以16.8亿元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原控股子公司江西珍视明药业有限公司(简称“珍视明公司”)42%股权,该事项已于2021年12月16日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经初步测算,这笔股权转让预计将增加康恩贝2021年净利润约23亿元。

此次股权转让后,康恩贝仍持有珍视明公司38%股权,为单一第一大股东。

其二是,康恩贝所持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简称“嘉和生物”)境外上市主体 Genor Biopharma Holdings Limited(简称“Genor Biopharma”)股份2021年末市值下降,减少公司2021 年归母净利润5.9亿元;而上年同期公司因转让Genor Biopharma部分股份、确认权益法投资收益、变更所持其股份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其股份期末市值变动影响相应增加了2020年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因所持Genor Biopharma股份变动,相应减少康恩贝2021年净利润8.95亿元。

康恩贝表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至1.7亿元,增幅为676%至1014%。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业绩预增公告显示,2021年,康恩贝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2.5亿元至3亿元,包括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约9000万元至1.2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8000万元至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等约5000万元至8000万元;而上年同期公司计提的股权投资等资产减值共计约1.42亿元。

对此,1月14日,康恩贝内部人士告诉

2021年,康恩贝持续拓展“非医保和医院依赖性市场”,加强布局包括非处方药品和健康消费品在内的自我保健产品业务,并注重线上DTC销售为主的新零售市场。

2021年前三季度,康恩贝的自我保健产品类业务收入23.8亿,占主营收入的51.83%;健康消费品业务收入在前一年度高速成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19.87%的增长;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受到前一年度疫情高基数的影响,同比小幅回落7.17%。

此外,康恩贝持续推进“大品牌大品种”工程,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05亿元,占营收的71.53%,同比增长4.68%。其中,康恩贝肠炎宁系列产品、珍视明品牌系列、至心砃麝香通心滴丸、龙金通淋胶囊、乙酰半胱氨酸等均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

此外,据

另外,2021年康恩贝收购的黄蜀葵花总黄酮口腔贴片,是口腔溃疡领域的中成药*新药,预计于2022年取得生产注册批件后投产,有望成为该领域的中药潜力大品种。

近日,康恩贝和康臣药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股权、营销、研发、资产和业务等多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国电南瑞股票怎么样

今日国电南瑞(600406)涨5.71%,收盘报27.97元。

2022年4月29日,东吴证券研究员曾朵红,谢哲栋发布了对国电南瑞的研报《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电网龙头平波稳进,Q1业绩表现亮眼》,该研报对国电南瑞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为36.6元,现价距离目标价尚有30.85%的涨幅空间。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91.75%。

此外,中银证券研究员李可伦,光大证券研究员殷中枢,黄帅斌,郝骞近期也对该股发布了研报,同样给出“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中金公司的曾韬。

国电南瑞(600406)个股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外企吗

在持有一家单抗研发企业4年多的控制权后,沃森生物(300142.SZ)最终失去了耐心。

6月26日晚,沃森生物称,拟向HH CT Holdings Limited(下称HH CT)转让其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嘉和生物)注册资本近1.85亿元对应的股权,意味着沃森生物将失去嘉和生物控制权。

根据双方协定确定,按照嘉和生物整体34.7亿元的估值,沃森生物此次对应的股权转让价近13.12亿元。同时,HH CT还向嘉和生物增资2.9亿元。

同日晚,沃森生物还发布了嘉和生物股东福建平潭华兴康平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华兴康平)的股权转让公告,其拟将持有的嘉和生物注册资本约0.16亿元对应的股权也转让给HH CT,按照前述估值,对应的股权转让价近1.17亿元。华兴康平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是在此前的5月受让而来,在完成备案后持有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另外,根据沃森生物公告信息,HH CT未来还将购买嘉和生物另一股东玉溪润泰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玉溪润泰)所持有的嘉和生物全部股权。按照嘉和生物同样的估值计,玉溪润泰所持股份的价格接近1.51亿元。

也就是说,HH CT将先后合计约18.69亿元入主嘉和生物。HH CT是一家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其*董事和授权代表为Li Yung Kong;HH CT由在开曼群岛注册的HH BIO Holdings GP, Ltd.实际管理,其*股东和董事亦为Li Yung Kong。

值得注意的是,HH CT是此次投资所使用的特殊目的公司,其主要资金将来源于高瓴资本管理的美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瓴资本是一家知名私募,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300亿美元,在TMT、消费、医疗、高端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布局广泛。

界面新闻

康恩贝在不久前的5月份完成约6.52亿元收购嘉和生物两股东合计转让的21.05%股权,但其并未满足,一周前的6月20日晚,康恩贝称拟再以3亿元受让沃森生物持有的嘉和生物在获得嘉兴观由兴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观由兴沃)和平潭泰格盈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泰格盈科)两家投资基金增资后近8.65%的股权。

来自沃森生物此前的公告信息显示,观由兴沃和泰格盈科拟合计以3.7亿元认缴嘉和生物新增注册资本0.52亿元,差额资金计入资本公积。这两家投资基金背后都有泰格医药的身影,其通过旗下实际全资控制的杭州泰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有观由兴沃、泰格盈科15.29%、19%的股权。

根据此次公告,在前述提到的股权转让和增资事项全部完成后,HH CT将成为嘉和生物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50.04%;沃森生物持股比例则降至13.59%;康恩贝略降至25.34%;泰格医药通过观由兴沃和泰格盈科间接持有1.53%的股权;玉溪润泰则从股东名单消失。嘉和生物将从一家纯内资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沃森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嘉和生物有意在境外公认的合格国际证券市场上市。显然,沃森生物此次转让控制权则为嘉和生物在境外上市扫除了障碍。

那么,香港会是嘉和生物最终的选择吗?界面新闻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沃森生物去年出现亏损,且此次转让后实际控制主体已不在国内,“因此嘉和生物不能作为H股在香港上市,只能作为红筹股在香港上市,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其它地方。”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回应称。

嘉和生物主要致力于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根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嘉和生物目前有8个自有品种进入临床试验研究阶段,其中有3个品种已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未来3年内存在2-3个大品种获批上市的可能,且产品前景广阔。

因尚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嘉和生物在成立十余年后仍未实现盈利,最近三年一期的净利润均为亏损。去年这家公司实现营收0.36亿元,净利润亏损0.54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无营收,净利润亏损近0.12亿元。

鉴于目前嘉和生物尚未盈利的现状,其符合港股市场对生物科技公司不设盈利限制的上市新规,那么香港恐怕将是其*的选择。此前,已有尚未盈利的丙肝新药研发企业歌礼药业和糖尿病药物研发企业华领医药先后发布了港股上市的招股书。

在资本实力雄厚的高瓴资本方入主后,将对嘉和生物的发展和未来上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沃森生物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高瓴资本、康恩贝、泰格医药等投资方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促进嘉和生物更快更好地发展,在打开融资通道后,将加快现有产品的研发进度,实现嘉和生物价值*化。

从沃森生物的角度来看,其甩手嘉和生物控制权似乎也有些无奈。嘉和生物的产品研发资金投入高、周期长、研发风险大,短期内很难确定价值,沃森生物等待的时间已经较长,且面临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

自2013年收购嘉和生物后,沃森生物的研发支出从该年的0.69亿元持续增长至去年的3.33亿元,四年内增长近4倍,对公司业绩造成拖累,近四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出现大额亏损。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转让控制权后,嘉和生物将不再纳入合并报表,再加上自营疫苗产品,公司业绩将显著改善。

同时,此次转让获得的资金将有利于疫苗主业的发展。嘉和生物的整体估值从2013年的6亿元增长至此次的34.7亿元,四年多的时间增长近5倍,意味着沃森生物转让股权取得了较高收益,公司还终止了此前计划投入近4.18亿元用于嘉和生物研发和产业化的募投项目。这些现金流将推动公司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进一步聚焦核心的疫苗业务。

不过,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对沃森生物此次的选择并不满意。6月27日,该股在开盘近半小时后便触及跌停,不过并未持续封死,截至收盘跌幅收窄至6.31%,报收18.85元/股。值得注意的是,沃森生物股价在5月下旬创下峰值后持续下跌,目前累计跌幅超过26%。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视频

国内生物药领域迎来风口,尤其是本土企业相关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更是让诸多企业眼红,中药企业康恩贝(600572.SH)也跃跃欲试。

康恩贝试图涉足这一领域的愿望在此前的4月25日就有所披露,公司拟受让国内生物药研发企业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嘉和生物)部分股东转让的股权,但当时面临着该公司其它股东的“搅局”。

嘉和生物的控股股东沃森生物(300142.SZ)选择了成人之美,其于5月10日晚表示将会放弃受让嘉和生物其它三位股东合计转让的26.27%股份的优先购买权,康恩贝接盘扫除障碍。

根据公告,康恩贝拟以约6.52亿元受让嘉和生物股东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阳光融汇医疗健康产业成长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合计持有的21.05%股权;石河子安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安胜投资)持有的嘉和生物5.22%的股权则以近1.62亿元转让给福建平潭华兴康平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此次股权转让后,沃森生物仍为嘉和生物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依旧为68.47%;康恩贝则成为嘉和生物的第二大股东,三家转让方均将退出股东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转让标的具有较高溢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嘉和生物总资产6.61亿元,净资产4.49亿元,而嘉和生物此次整体估值为31亿元,相较于前述净资产规模增值率高达590%。

然而,高溢价的背后却是嘉和生物成立十余年后依旧未能实现盈利的现状,最近三年一期净利润持续亏损。去年这家公司实现营收0.36亿元,净利润亏损0.54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无营收,净利润亏损近0.12亿元。

这或许也是沃森生物放弃优先购买权的重要因素,其表示这是“综合考虑了公司的整体经营发展规划和自身情况,以及嘉和生物的经营现状而做出的谨慎决策”。此次放弃优先购买权不会导致沃森生物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公司在嘉和生物的权益。

那么,康恩贝为何不惜高溢价收购这样一家尚处于亏损中的企业?

嘉和生物的前身是惠生控股于2007年在国内投资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后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增资等在2013年成为沃森生物旗下控制企业。成立伊始,这家公司就标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研发产品涉及生物单抗类似药和创新药,可以说是国内较早进行生物单抗药物研发的企业之一。

成立十余年来,嘉和生物的成果也比较丰硕。根据康恩贝于4月25日发布的有关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立项开发的重点在研单抗产品有10个(包括4个类似药、5个创新药、1个改良药),其中8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1个产品在临床审评过程中,1个产品在国内申请临床后撤回;此外,还有多个产品同步在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开展临床试验。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3个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产品,包括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抗HER2人源化单抗生物改良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症状的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以及用于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在生物单抗创新药方面,嘉和生物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治疗的创新药注射用重组抗IL-6单克隆抗体和用于实体瘤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品抗PD-1单抗目前均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抗PD-1单抗也即将开展多个适应症的临床II、Ⅲ期试验。

随着嘉和生物的产品研发进展带来的收益预期,其估值也水涨船高,从2013年沃森生物收购之时的6亿元左右,到2015年的14亿元,再到如今的31亿元,嘉和生物的估值四年多的时间涨了4倍,但与该领域的独角兽复宏汉霖高达31.8亿美元的估值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但总体而言,在目前国内100余家涉足生物单抗药领域的企业中,嘉和生物的实力还是比较靠前的。而沃森生物当初选择收购嘉和生物是出于“进入单抗领域是公司的战略选择”,康恩贝亦是如此。

康恩贝多年前就提出“择机布局发展生物制药”的业务战略,但实际上一直以来并无太大进展,目前尚未能搭建起生物药研发、工艺、产业化生产的完整平台,更别说贡献业绩了。在去年年报中,康恩贝确定“现代中药与植物药、特色化学药制剂、生物药并举”的中长期业务发展战略,并提出“十年千亿”的产业愿景。这意味着康恩贝将加入生物药领域的激战,而此次投资嘉和生物则为公司提供了一次入场的机会。

同时,康恩贝此次投资,也能够为嘉和生物产品研发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公司具有一定优势的全国性与区域市场的营销队伍也将为产品上市后提供支持。但纵使生物药领域前景不错,康恩贝最终能否从此次高溢价投资中获益还很难确定,与其透露出来的野心相比,其参股者的角色显得有些尴尬。

从全球来看,生物药发展迅速,而单抗药物则是生物医药发展最快的一类药物。据EvaluatePharma预计,全球生物药的市场份额将会从2016年的25%(2020亿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30%(3260亿美元)。但国内总体水平基本还处在起步阶段。

据中康CMH数据,2016年国内生物药销售额只占国内药品市场的5%,销售前10名中没有一个单抗药物。而在单抗领域,目前国内市场共有6个国产单抗、10个进口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可以说基本被进口垄断。但这同时也意味较大的发展空间,研发进展处于领先的企业将取得先发优势。

根据嘉和生物目前10个产品的临床进度,未来3年内存在2-3个大品种获批上市的可能,但这一赛道也有诸多的竞争者追赶。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内嘉和生物仍将持续亏损,即便是有产品上市后,康恩贝能享受到的收益也是有限的。

还需一提的是,嘉和生物在热门的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的肿瘤免疫疗法方面已落后太多。目前,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三家企业的抗PD-1单抗报产申请已纳入优先审评,今年将成为国内抗PD-1单抗上市元年,但这显然与嘉和生物无缘。另外,嘉和生物也存在产品研发进展不顺甚至失败的风险。

生物药领域的蛋糕市场显然有足够的吸引力,作为后来者落后太多的康恩贝,能否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画出版图恐怕不易。毫无疑问的是,公司想要做好生物药领域布局,还需继续发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电南瑞股票怎么样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