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池基金什么意思(大胜达股吧)

2022-07-02 21:52:58 证券 group

盲池基金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股票市场的设计宗旨是什么?专注阿尔法投资策略的TrimTabs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Charles Biderman回答,是持续地拿走投资者的钱,还要让他们带着微笑离开,这样他们就会不断地回来投更多的钱。数据显示,超过80%的短线交易员都是赔钱的,还是一边赔钱一边继续投资,股市还是不断地创出新高。为什么?

Biderman用自创的流动性理论回答,是因为越来越的钱在追逐越来越少的股票。要知道,股票市场的构成无非是股票加上在经纪人账户、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其他基金之间流动的资金。

因此,牛市就相当于更多的钱追逐数量相同或更少的股票,熊市就是更多的股票反过来追逐更少的钱。

今年以来,各国央行一直在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数万亿美元新印的钞票来支撑股市。最终,大量资金推高了股票和债券价格。功劳最大的无疑是个人投资者,像Robinhood这种零佣金股票券商,允许投资者免费购买部分股票和单一期权,散户入市轻而易举。

实际上,散户投资者正在抛售大量指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共同基金,把钱投入了股票和期权。就像宏观经济研究所Bianco Research所总结的:

散户投资者从ETF和共同基金转向股票期权的脚步没有停歇,上周期权交易量飙升至历史新高。所有迹象都表明,这种狂热正在达到新的峰值。

如果相信市场上不存在下行风险,那么你也会采取相同的操作,将所有资金投入股市;但Biderman指出,恰恰相反,市场正在见顶,所有的主要市场顶部都出现在投资者将所有可用资金投入市场之后。

市场见顶还会出现的情况是,在窗口关闭前,公司拼命向投资者卖出尽可能多的新发行股票。过去几个月迄今,公司出售的股票数量已经超过了从公众手中回购的数量,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2011年至2019年间,美国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总额比所有IPO、二级市场和内部人士出售股票的规模多6万亿美元。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在同一时期,个人投资者没有向股市投入新的资金。从共同基金流出的资金与流入ETF的资金持平。

根据Biderman的流动性定理,6万亿美元来自上市公司的新资金追逐更少的股票,因此在此期间美股的价值上涨了约30万亿美元。

现在的情况可谓完全相反,各家公司排着队向公众发售新股,同时个人投资者愿意跳进盲池。

盲池(Blind Pool)指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资之时,底层资产尚未确定,基金投资人对基金未来投资的底层资产存在盲区。

据统计,超过100个被称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组成的“盲池”今年将从投资者处筹集多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一种投资基金,允许公共股票市场投资者投资私募股权交易,特别是杠杆收购。 SPAC是壳公司或空白支票公司,它们没有业务但是上市的目的是与SPAC IPO的收益合并或收购公司。

总而言之,经过10年资金断链之后,到2020年,个人投资者开始疯狂地购买任何种类的股票或期权,而公司会继续排队出售尽可能多的新股,直到公众最终喊停,这是早晚的事。

另一家投资咨询公司Atlas Research也指出,市场一直忽视了一个见顶的关键指标——“擦鞋童”指标。

这一指标的股市还要从1920年代的大萧条前说起,在1928年末的牛市中,首任SEC主席乔 肯尼迪(Joe Kennedy)收到了一个擦鞋童主动提供的股票建议,这促使他立即抛售了所有股票,他解释道:

“如果连擦鞋童都能给你提供股票建议,你就知道是时候卖出了。”

然后牛市果然结束了。

牛市不会死于估值,而是只有当投机者再也找不到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进的对手方时,牛市才会消亡。如果走在街上,人人都能给你股票建议的话,这表明所有人都扎进投机大海里了。

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也是一样,在2000年见顶之前的很多年里,所有人都知道股票都被严重高估。早在1996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指出股市存在“非理性繁荣”。但那年鲜有人因为买入最新的网络公司IPO而暴富,也很少听到有人做全职短线交易员。但是到1999年,泡沫就这么突然破裂了。

当时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Barton Biggs也发现了类似的“擦鞋童指标”——他的水管工忙着交易,连修理漏水管道的时间都没有。

现在,大量的散户就好像是当年的擦鞋童,警告灯再次亮起。Biderman认为,最终将摧毁这个市场的“黑天鹅”正准备起飞,这只“黑天鹅”也许是通货膨胀,也许是美元崩溃,也许是与疫情相关的经济灾难……




大胜达股吧

1月21日丨大胜达(603687.SH)公布,公司与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属于四方合作意愿和基本原则的框架性、意向性的约定、不构成强制的法律约束,亦不构成协议双方相互追究违约责任的依据。

此次合作建立“联合科研平台”,主要是为研究提供数字经济中5G工业互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其中技术问题。公告中涉及的“联合科研平台”尚处于研发和初创阶段,公司预计每年提供不低于500万元经费给联合研发平台,未来运营收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基金盲池是何意思

A股市场今年以来延续结构化行情,新能源、顺周期等板块涨幅显著,相应布局此类板块的公募基金产品也赚得盆满钵满。相反,科技、医药等板块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普遍回调。也正是在这样分化的行情下,出于各方面压力,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偏离以往的布局方向,大举买入热点板块,导致“盲盒基金”频频出现。

所谓“盲盒基金”,就是指公募基金产品持仓和说明书不一致,产品名称和所持股票偏离较大的基金产品,即基金风格发生明显“漂移”。通俗地讲,就类似于投资者购买的是一只医药主题基金,运行一段时间却发现其持股多是科技股。这种基金也被网友称为“挂羊头卖狗肉”。

近年来,市场上“盲盒基金”频现。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多数基金公司采取的考核机制和业绩排名挂钩,当基金经理一直布局的板块出现大幅下跌时,基金经理往往会去增配一些短期内表现较为优秀的板块,以提升自己的业绩去获得更好的排名。另一方面,部分基金经理为了提升基金规模赚取更多的管理费,会选择主动去迎合投资者的偏好,追逐市场热点板块,从而出现阶段性的投资风格转换。

也许有人会说,基金经理主动调整布局以争取更高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好事吗?的确,假如赚到钱了什么都好说,既提升基金经理业绩,扩大管理规模,又可以帮助投资者赚取短期内的更高回报。

但假如基金切换到不好的赛道上亏钱了,必然会加大投资者损失,增大市场波动。同时,这种涉嫌违背基金合同,偏离产品说明而导致的损失,是否又进一步侵害了投资者权益?从长期来看,这种“盲盒基金”的存在也不利于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选择,不利于投资者建立理性的投资观,甚至还会导致投资者降低对公募基金行业的信任。

要解决“盲盒基金”频现的问题,还需市场上多方的共同努力。一是公募基金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淡化挂钩业绩排名,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设立不同的、适宜的考核标准,以减缓基金经理的业绩压力;二是监管层要推进相关规章制度的供给,加大追责力度。明确对于基金管理人在履职的过程中,因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给基金财产或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三是监管层要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动基金公司加强投研队伍建设,摒弃短期博弈的诱惑,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时刻谨记只有持续创造回报才能赢得投资者的长久信任。(本文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




明池基金与盲池基金


文 | 黄祝熹

最稳健、但又最不稳健

经过5个月的等待,一块悬在陈鹏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定。

2021年夏天,AI制药公司晶泰科技完成D轮融资,据称估值高达130亿人民币。在这笔规模4亿美金的融资中,为人所知的机构包括:奥博资本、中国生物制药集团、红杉、五源等机构的大名,但还有一群散落的投资人并不为人所知。

陈鹏正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新基金的创始人,陈鹏在2021年3月就听闻了晶泰的融资消息。在AI制药领域中,晶泰是绝对意义上的明星公司。它的创始团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7年来已经获得腾讯、软银、红杉资本、SIG 海纳亚洲等等超过30家知名基金的投资。此后还有新闻爆出,晶泰计划在美国IPO。

对投资人来说,这似乎是个不应错过的机会:行业头部公司、有明确上市可能。

投入的过程也颇为坎坷。即便手握多家GP资源,陈鹏还是四处辗转,最终通过一家2016年成立、投资项目覆盖中美两地的早期投资机构牵线,才拿到了晶泰的少量份额。“6月call款,8月初close,整个SPV规模接近3000万美元。”陈鹏告诉「暗涌Waves」,当时他还拉了一些熟悉的LP朋友一起来投。

这就是典型的Case fund(单一项目基金)。在投资行业,与它相较的概念是盲池基金——也就是人们更为理解的VC、PE基金,后者一般在募资完成之后启动投资动作,投资的标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Case fund是为了确定性而生:先有项目,再找资金。

中国商业史上最知名的单项目基金,莫若奇虎360私有化。2015年上半年,在美上市的奇虎360决定结束美股生涯、回归A股,于是启动私有化进程。其私有化交易规模近百亿美元,交易资金将通过银行贷款、权益资本(Equity Capital)及转续股权(Rollover Equity)的形式获得。

根据当时报道,包括中信资产、大成基金、平安银行等机构都获得了360私有化的部分份额,其中一家获得5000万份额的国内基金,还发行了单份100万起步的理财产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要求缴纳10%订金并完成入伙。原鼎晖创始人合伙人王功权就曾公开表达,当时不断有资本方找到他,请其帮忙拿一些奇虎360私有化的份额。回到A股后,360的市值一度高企至3000亿人民币,一批出资者因此大赚一笔。

“凡事你能想象到的公认‘好项目’,背后很可能都有Case fund。”一位双币基金投资人告诉「暗涌Waves」,包括字节跳动、元气森林、商汤科技、PingCAP在内的等等知名公司,穿透其出资人结构后,都直接或间接地存在着单项目基金。

在投资行业,它已经如同空气一般存在。

单项目基金的出现大多伴随貌似垂手可得的财富机会。这一点从它的两次兴起中可见一斑: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中国“有且仅有一个投资标的”的有限合伙企业数量,出现过2014年和2019年两波高潮,分别达到0.2万和2.5万。这两个节点对应的则是“双创”和中概股IPO浪潮。在全球资金几乎都处于量化宽松的2021年,这一数量更是达到了空前的5.5万。

而后的转折众人皆知。2021年6月开始,市场急转而下,大量处于成长期、Pre—IPO阶段的公司陷入退出堰塞湖。晶泰科技也因“涉及医疗信息数据”,暂停了赴美IPO。

当计划中的退出变得遥遥无期,任何阶段的投资人都将无一例外地受损。一个显见逻辑是,付出更高成本的中后期投资者受到的影响将更大——而这也恰恰是单项目基金最常出现的阶段。但再相较于拥有众多投资组合的PE们,由于风险无法被分担,单项目基金一旦失败,将是更彻底的失败。

在一个更难估摸的市场中,这种看似稳健的投资却是最不稳健。

失控感

2021年夏天,一份名为「蜂巢-Pre-IPO动力电池项目」的推介材料在投资圈流传。这份24页的介绍中,醒目标注着“六大亮点”:“行业空间大、业绩增长迅速快、股东背景强、技术能力领先、汇聚尖端人才、上市预期强”——流传过程中每一个亮点都被高度精炼概括,并且附加标注了公司的预计上市、投资人退出时间表。

这家名为蜂巢能源的公司,被一些人认为“立志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自2018年至今,它融资超过200亿人民币,有59家显名机构投入。

一家金融机构的投资人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4点收到材料,但对方火急火燎地告诉他:“截止今天下午6点。”

这是许多项目基金的亮相方式:“尽快上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群可能意图参与的投资人、也可能只是信息掮客的项目发起方,通常会营造出一种交易的稀缺性和急迫感。

据「暗涌Waves」了解,一些利用信息和渠道差做单目基金生意的机构,会定期在全国范围宣讲项目,目标群体是中小企业家。“就是用一些Big name,去二、三线城市薅一些可能完全不懂私募股权的有钱人进来。”一位产业投资人向我们表示。

某种程度上,单项目基金可以是一级市场的重要的资金补充。而其背后的出资人,有部分与VC、PE从业者或机构重合,但有相当一部分实则并不谙熟于这个行业,“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适格投资人。”上述投资人表示,投资都有风险,但单项目基金的风险显然是更大的,而这一点很多出资人未必充分意识到。

另一方面,在相当多单项目基金的实际操作中,存在层层分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奇虎360一案来说明这一点:为了私有化,360当年搭建了一个精密的承接结构——设立两大SPV平台公司“天津奇信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估值40亿美元)”、“天津奇信通达科技有限公司(估值117亿美元)”,持有360所有的业务和资产。

两大SPV平台公司背后就是奇虎360回归盛宴中庞大的出资人名单,再往下穿透有着超过五层的复杂架构。除董事长周鸿祎、总裁齐向东外,共有两大类39家机构入局,一类是“信字辈”的三家奇虎360员工持股公司(ESOP平台),另一类是包括险资、私募在内的36家外部投资者。参与其中的A股上市公司不下十家,出资额从数千万美元至4亿美元不等,所处持股层级最高者为第三层,最低则列于第五层。

当然奇虎360私有化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正面案例。但不应忽视的是,“层层分包”的属性会导致单项目基金出资人和项目方之间的沟通障碍极大。

一位参与过项目基金的企业家向我们分享他的体验:“投资款打过去之后,2年都毫无音讯。”其间他多次找到中介询问项目发展,但对方相当冷淡。而尴尬在于,他能获得项目进展的渠道只有两个:公开信息和这位日渐冷淡的中介。

“问题的关键是,份额处置的决定权不在我们手中,在中间方那里。”一个通过项目基金投资到蔚来汽车的出资人告诉我们。他在2018年蔚来的Pre-IPO阶段投入,而后遭遇的这家公司的数度起落,其间他自己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卖出决策全权交与基金发起方,他认为因此损失了数倍的回报机会。

职业投资人有时也未必能幸免。

一个最近被爆出的案例是,2015年,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通过一个名为“协同创新基金”的机构,投入到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纵目科技的单项目基金里。纵目科技在不久前刚刚宣布完成10亿人民币融资。看起来这应该是一笔回报可观的投资,但该投资人与协同创新基金却出现了纠纷。

按照他的说法,后者在项目减资退伙的操作中,GP未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处置LP的份额,两方在退出流程上出现分歧,甚至因此诉至法庭。

正如前文所述,投资单项目基金看起来是为了追求确定性,但很多参与者向我们表示,一旦打款完成,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被动。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即便是在传统意义上的GP和LP的关系中,也时常存在这个困扰。正如汉坤律师事务所基金募集合伙人周林接受「暗涌Waves」采访时所言:“如果是LP(Limited Partner)的话,理论上是不控制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无论是盲池还是明池的基金中。”

但由于单项目基金的内部架构更为庞杂,参与者也更鱼龙混杂,“所以对出资人来说,失控感会更强。”一位参与过多笔Case fund交易的FA表示。

相较于机构化的投资,项目基金又有某种水下行为的特征,这会导致更大的被动。陈鹏就向我们表达过,在他参与晶泰科技的投资时,“每个步骤关键都要跟着几个领投基金的进度来”。

正如那句民间箴言:给钱的是孙子,要钱的才是爷。

各怀心事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最初:在资金相当甚至过于充沛的中国一级市场,为什么我们一定需要单项目基金?

在美元PE行业,有一个词叫Club Deal。这个词组在国内有些异化,成了基金们“团购式”投资的代名词。但它的本源是指一种常见的大型投资:在面对超大规模交易时,机构们将资金集中在一起联合投资。其实这正是一些单项目基金的样貌。

比如在链家总交易金额约60亿B轮融资中,华兴总计领投金额3.5亿美金。包凡曾告诉我们:“我们每个基金单笔(投资)上限是15%,这笔肯定是投到了顶格,所以后来是拉了一些其他投资人进来一起投的。”据「暗涌Waves」了解,这中间就包括人民币和美元的Syndication(联合组织体、银团),最终通过单项目基金投入链家。

而对于相当一部分GP(投资机构)来说,募资是一个漫长的工程,而募集单项目基金(明池基金)要比募集一个盲池基金简单太多。多位接受「暗涌Waves」采访的基金合伙人就明确表示,这是一种“过渡期的募资手段”。

真成投资合伙人李剑威就曾对我们表示,他和印象笔记创始人唐毅自18年建立起联系以来,双方建立了充分的认知和信任,因此在2021年印象笔记启动B轮融资时,真成快速募集了一支单一项目基金,领投了当轮融资。

“印象笔记希望我们领投、参与设计整个交易方案,从战略上给予支持,也因此印象笔记也推荐了一些潜在LP给我们。”李剑威认为,这笔投资还顺带扩大了基金管理规模、增添了Track record。

为了更好地募集资金,一些GP会把下一期基金的投资份额和明星项目份额做成Bonding deal(打包交易)。一家海外主权基金的投资人告诉「暗涌Waves」:“现在有些GP管理人找我们募资时,一来先告诉我们他们手上有一个极好项目份额、讲个30分钟,然后再讲自己基金策略30分钟。最后告诉我们:拿到项目份额的前提,是同时也投他们的基金。”

对于一些新机构来说,项目基金也是降低他们“自我证明”的门槛的一种方式。FA机构荒合资本陈林桦告诉「暗涌Waves」:“要做一只盲池基金,你首先要证明你的专业程度,我们在做FA过程中遇到一些确定性很强的项目,会以项目为基础吸引一些LP进来。”目前,荒合资本已经有两个单一项目基金进入后期阶段,一个正在准备A股IPO,另一个则已经递交A1,在等香港聆讯。

在关系网络错综复杂的投资圈,项目基金有时还被视为一种社交货币。

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美元基金正在做一个“确定性较强”的Case fund,其合伙人向我们表示,额度主要就是分发给新老LP,甚至不打算收管理费,“就当是公益在做,带他们一起赚钱。”

以上说的是发起者的视角,而从机构LP视角来看,他们希望参与单项目基金,除了渴望获得高额收益之外,其实是为了更大程度的接近项目、方便自己直投。这也是众多国内LP颇受争议的一种动机。

还有一种出资人——主要是指上文提到的非适格投资人们,他们参与项目基金的初衷就更多元了。“有的是希望为自己的未来寻找一些方向,有的是为了结识行业中人,当然更多的肯定还是为了赚快钱。”一家参与过多支项目基金的人士表示。

从商业层面来看,上述作为并无可指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诸多变形。

比如一家外资母基金曾向「暗涌Waves」吐槽过一则轶闻:在他们投资的某知名VC基金中,有个超大独角兽其实主要是单独设立的SPV投的,该机构一直以此项目自居,但作为主基金LP的他们受益极其有限。这就是单项目基金和主基金之间可能纯在的利益博弈。

汉坤律所周林也对我们表示:“Case fund投资其实对管理人GP的要求是很高的,管理人必须分配精力对LP负责,尽到‘善良管理者责任’。”

但大多数情境下,在基金管理人眼中,盲池基金无论如何还是策略的重心,应分配他们更多的时间精力。

而对于搅动这个市场情绪最多的一方——中介来说,理论上他们需要起到一定的项目甄别与风险提示责任。但很多接受我们采访的人士表示,从居间方的利益来看,在他们心中优先级最高的肯定不是项目本身的质地(比如一些名气不错的to C类公司,即便在业内人士看来基本面并不好)。

“明明是风险很高的股权类产品,但很多发起方会私下宣传或者承诺一个保底收益率。可以说是一种资金错配。”

“如果用炒股票的逻辑去看Case fund,就有点像散户选股。看你相信基金经理,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一位双币基金投资人对「暗涌Waves」提供的一个观点是,过去to C项目品牌声响大,多数人的判断力或许还强一些,但现在更多是To B类项目,比如动不动被包装成“元宇宙、芯片垂直领域Top X”,“越来越难识别优劣”。

危险游戏指南

在中国,过去5到10年的单项目基金爆发动力来自于:市场存在的大量流动资金,而它们被不断创造神话的VC/PE行业所吸引,也希望搭上这趟时代的顺风车。

客观地说,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单一项目基金”是一个中性词。但在一个对它不够友好的市场环境下,有什么办法提升胜率呢?

2021年5月,离岸律师事务所Bedell cristin的合伙人RichardLe Liard曾列出一个关于单项目基金的表单,详尽列明了这种投资模式的优劣。

比如优势包括:标的可见性、拓宽投资渠道、更少的管理费用、无中止成本、降低投资门槛(Dip your toe)、更快速的退出渠道、提供学习机会。而需要注意的劣势则有:风险集中、专业要求高、时间周期短、单笔投资管理成本高以及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

从具体操作来看,首先是阶段的选择。由于多数早期项目的失败率过高,整体意义上不适用于单项目基金,这也是为什么多数项目基金都集中在后期阶段公司。

其次是出资人。相信看完以上内容,已经可以充分到单一项目基金的投资风险,所以对于高净值个人来说,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最好通过委托专业人、家族办公室或机构投资者投资。

还有就是一些更细微的问题。比如在层层嵌套的架构中,你处于什么层级。比如在涉及到“优先清算权”这个影响退出顺序的重要条款上,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被放在最后清算等等。

最后一点,也是任何一种投资行为最关键的一点:风险的分散。当不确定成为唯一的确定,单项目基金最好只是你多个理财方案之一。套用一句老话:做投资,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陈鹏为化名。)

图片来源 |Pexels

排版|郭允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盲池基金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盲池基金什么意思、大胜达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