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6月22日,“走进成电邦”第三站,在宁波校友会的组织下,我们走进了郭继舜校友(2006级校友)所在的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电子)学习交流。
电子科技大学宁波校友会彭坚、陈先荣、夏洪祥、刘太君、郑建江;苏州校友会葛卫平、袁飞;杭州校友会王丹骏、杨荷;长三角校友会秘书处刘诚等校友参加本次走访,均胜电子副总裁、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郭继舜热情接待。
在均胜电子展厅中,校友们详细了解了智能驾驶、汽车安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和车联网核心技术及应用,如智慧交通、自动驾驶、车联网、动力电池管理和超级快充等,并亲身体验相关概念产品。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郭继舜向各位校友介绍了均胜电子的发展历程和业务架构,以及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的定位和未来规划。并与校友们就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算法、人才引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均胜电子介绍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胜电子”)创办于2004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宁波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致力于汽车电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安全等等的研发与制造。公司向全球各主要知名汽车厂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配套,2020年,均胜电子营业收入478.9亿元,全年新增订单约596亿元。
均胜电子现有汽车安全、汽车电子和智能车联三个事业部,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和多次国际并购,公司实现了全球化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超过50000人,其中研发人员5000多人,拥有5000多项技术专利,是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和中国软件百强企业,于2019年荣获浙江省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称号,并入选浙江省首批“雄鹰行动”培育企业名单。2021年,公司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第37位,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第4位。
凭借领先市场的创新设计、智能制造、品质管理及*服务,均胜电子在全球汽车安全市场占有约30%市场份额,同时也向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长期供应人机交互、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和车联网系统等技术和产品,屡获各类技术奖项和*供应商奖。公司将围绕“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目标,做好全球*汽车生产商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成为汽车安全和智能驾驶领域的创新者与引领者。
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介绍
宁波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智能技术公司,为均胜电子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驾驶、车载智能化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应用,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做深度的融合,结合车载智能控制器、车载智能传感器、智能驾驶算法、智能数据挖掘、车路协同、智驾云等技术及产品,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变革。
公司未来将依托均胜集团,持续构建并优化研发体系架构,打造平台化、高效、敏捷的研发系统,做好产品的电子化、智能化与产业融合,持续巩固现有的均胜集团的客户结构,充分利用均胜集团在海外市场的优势及资源,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国内客户,在专注智能驾驶领域相关业务的发展同时,为集团内的其他子公司赋能。
今日广发证券(000776)跌5.56%,收盘报14.78元。
2022年4月1日,东方证券研究员孙嘉赓,唐子佩发布了对广发证券的研报《广发证券2021年年报点评:公募双星持续“闪耀”,自营与投行拖累业绩表现》,该研报对广发证券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为25.28元,研报发布时股价为17.58元,预期涨幅为43.80%。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67.31%。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长城证券的刘文强。
广发证券(000776)个股
一则月度经营状况的公告,让均胜电子受尽关注。
3月11日早盘,均胜电子股价一改往日连跌态势,转为飘红,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
前一日晚间,均胜电子披露了一则《关于2022年1至2月经营情况的公告》,期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4亿元,自2022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业务陆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订单,目前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2950亿元。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但就在此前均胜电子一则2021年业绩预亏的公告仍在投资者脑海挥之不去。均胜电子究竟因何短期内“业绩逆袭”,2021年预亏的“悲剧”是否会再度重演?
怀着这样的疑问,
2950亿在手订单从何而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均胜电子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与制造。
在2020年11月,香山股份以20.4亿元收购均胜电子旗下控股子公司均胜群英51%的股份后,均胜电子主要业务从原本汽车功能件、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三大板块,转向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领域。
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智能车联领域的德国TS。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自此成为均胜电子发力的重要领域。
根据均胜电子的*公告,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已进入保时捷、大众、宝马、奔驰、福特、通用、吉利、广汽等全球知名品牌车型。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交互(HMI)产品获得了国内某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多个项目订单;而汽车安全业务中,均胜电子相关产品已快速切入上汽、比亚迪、蔚来、理想及小鹏等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提高,均胜电子也迎来了业务大爆发。
据均胜电子透露,在汽车电子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公司旗下汽车电子业务板块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10%,主要得益于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业务的增长。目前汽车电子业务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750亿元。
在汽车安全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均胜电子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2亿元。自2022年以来,汽车安全业务中国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2亿元,欧洲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5亿元,美洲区在2021年底完成重组后,2022年1至2月份亏损逐步缩小,预计3月份能实现盈利。目前汽车安全业务全球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约2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年,均胜电子预计实现的营业收入约45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仅两个月,均胜电子仅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去年1.6成。
面对前述订单所处的“全生命周期”究竟多长,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
据该证券部人士介绍,这些订单都是有落实到合同层面的,“按照行业管理,客户肯定会把订单给我们的,这也符合商业逻辑,客户未来的某几款车型会绑定我们的产品,并且根据合同约定价格和(供给)量。”
业绩或仍存在承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均胜电子“主动报喜”之前,公司刚刚交出了一份不太“体面”的成绩单。
均胜电子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1.8亿元至-37.8亿元。其中,对汽车安全事业部相关资产组的商誉计提减值,导致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下降20亿元至25亿元。
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后,该公司预计2021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为营业收入较疫情前大幅下降,上游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导致单位收入营业成本的大幅攀升,以及因疫情影响下部分区域局部工厂的停工停产损失。
而眼下,大批量的在手订单,是否真能让均胜电子一扫“亏损”阴霾,还是摆在投资者心中的大问号。
早前,均胜电子曾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毛利润较2020年减少约9.5亿元。与2019年相比,2021年营业收入减少约161亿元,下降幅度约26%,叠加单位收入营业成本上升的影响,毛利润减少超40亿元,下降幅度超40%。虽然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四项费用随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的整合和营业收入的缩减有所下降,合计下降金额约17亿元,但仍无法抵消毛利下滑对净利润的影响”。
而进入2022年以来,芯片短缺、供应链扰动、原材料价格和运输费用上涨等问题依然严峻。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
而对于原材料上涨的问题,该证券部人士透露:“我们作为产业链中游的供应商,不可能上游的成本完全由我们承担,去年确实因为上游成本上升,而下游客户又没有谈拢,(导致经营业绩承压),但从2022年开始,我们已经看到部分客户同意我们相关的涨价政策了。”
一则月度经营状况的公告,让均胜电子受尽关注。
3月11日早盘,均胜电子股价一改往日连跌态势,转为飘红,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
前一日晚间,均胜电子披露了一则《关于2022年1至2月经营情况的公告》,期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4亿元,自2022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业务陆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订单,目前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2950亿元。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但就在此前均胜电子一则2021年业绩预亏的公告仍在投资者脑海挥之不去。均胜电子究竟因何短期内“业绩逆袭”,2021年预亏的“悲剧”是否会再度重演?
怀着这样的疑问,
2950亿在手订单从何而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均胜电子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与制造。
在2020年11月,香山股份以20.4亿元收购均胜电子旗下控股子公司均胜群英51%的股份后,均胜电子主要业务从原本汽车功能件、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三大板块,转向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领域。
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智能车联领域的德国TS。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自此成为均胜电子发力的重要领域。
根据均胜电子的*公告,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已进入保时捷、大众、宝马、奔驰、福特、通用、吉利、广汽等全球知名品牌车型。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交互(HMI)产品获得了国内某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多个项目订单;而汽车安全业务中,均胜电子相关产品已快速切入上汽、比亚迪、蔚来、理想及小鹏等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提高,均胜电子也迎来了业务大爆发。
据均胜电子透露,在汽车电子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公司旗下汽车电子业务板块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10%,主要得益于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业务的增长。目前汽车电子业务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750亿元。
在汽车安全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均胜电子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2亿元。自2022年以来,汽车安全业务中国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2亿元,欧洲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5亿元,美洲区在2021年底完成重组后,2022年1至2月份亏损逐步缩小,预计3月份能实现盈利。目前汽车安全业务全球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约2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年,均胜电子预计实现的营业收入约45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仅两个月,均胜电子仅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去年1.6成。
面对前述订单所处的“全生命周期”究竟多长,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
据该证券部人士介绍,这些订单都是有落实到合同层面的,“按照行业管理,客户肯定会把订单给我们的,这也符合商业逻辑,客户未来的某几款车型会绑定我们的产品,并且根据合同约定价格和(供给)量。”
业绩或仍存在承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均胜电子“主动报喜”之前,公司刚刚交出了一份不太“体面”的成绩单。
均胜电子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1.8亿元至-37.8亿元。其中,对汽车安全事业部相关资产组的商誉计提减值,导致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下降20亿元至25亿元。
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后,该公司预计2021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为营业收入较疫情前大幅下降,上游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导致单位收入营业成本的大幅攀升,以及因疫情影响下部分区域局部工厂的停工停产损失。
而眼下,大批量的在手订单,是否真能让均胜电子一扫“亏损”阴霾,还是摆在投资者心中的大问号。
早前,均胜电子曾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毛利润较2020年减少约9.5亿元。与2019年相比,2021年营业收入减少约161亿元,下降幅度约26%,叠加单位收入营业成本上升的影响,毛利润减少超40亿元,下降幅度超40%。虽然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四项费用随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的整合和营业收入的缩减有所下降,合计下降金额约17亿元,但仍无法抵消毛利下滑对净利润的影响”。
而进入2022年以来,芯片短缺、供应链扰动、原材料价格和运输费用上涨等问题依然严峻。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
而对于原材料上涨的问题,该证券部人士透露:“我们作为产业链中游的供应商,不可能上游的成本完全由我们承担,去年确实因为上游成本上升,而下游客户又没有谈拢,(导致经营业绩承压),但从2022年开始,我们已经看到部分客户同意我们相关的涨价政策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