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19年12月20日,瑞康医药A股开盘7.63元,全日小涨0.26%,股价收报7.63元。自2019年12月18日以来,瑞康医药收盘价连续三日收于年线(250日均线)之上。
前次回顾
Choice数据显示,瑞康医药股价前一次连续三日收于年线之上为今年的9月10日,当日收盘价为8.68元(前复权),次日股价出现了下跌。
历史回测
回溯近一年股价,瑞康医药近一年仅2019年9月10日连续三日收于年线之上,次日股价遭遇下跌,跌幅为1.96%。
市场统计
统计2018年6月29日至2019年6月28日的全市场数据,Choice数据显示,共有3183只个股连续三日收与年线之上7825次,其中3713次第二日股价上涨,3919次股价下跌,193次股价无变动,全市场次日平均收益率为0.01%。若将期限拉长,一个月(20日)、三个月(60日)、六个月(120日)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87%、-1.47%、-1.30%。
注:本文所使用的年线数据为未剔除停牌日的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随着美国大选民主党人拜登基本确认当选,全球科技、贸易秩序有望恢复。市场分析,拜登领导下的美国被普遍认为不会在政策上出现太大的起伏转弯,与世界各国也将以合作取代对抗,科技和贸易将会是受益*的行业。
而今天,以半导体为主的科技股和彻底爆发。
看到半导体大爆发(大涨超6%),叨姐又想起了今年以来频上微博热搜的诺安成长混合(320007)又成了话题上的基金。
就在刚刚,诺安成长混合(320007)净值更新了,截止11月9日,单位净值1.9040,累计净值2.3490,日涨幅8.74%。
对此,某蚁财富号上的基民们讨论又炸锅了!
“大杰哥666”:连续近十天的调整,又出现了连续近十天的上涨,在这过程中很多人坚持不住甚者割肉,而我一直拿着,因为我坚信会涨。
数据显示,此前7月至9月,该基金一度暴跌近30%(看下图,让我们感受一下)。
查看诺安成长今年以来的净值表现
“哼.哼哼哼”:明天给我跌回去,我要加仓。
“宝友6QCHrR”:蔡经理永远滴神--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Nicholea”:上周四入手一千块,今天捶胸顿足后悔买少了
“咸先生”:卖的就剩底仓了,太难了
还有个留言很精彩,直接上截图,大家看吧
热搜基的“热搜历程”:
蔡嵩松从2019年2月20日开始管理该产品,这期间累计涨幅超210%,基金规模从13亿元增至108亿元。
7月14日,诺安成长基金今年涨幅超80%。2019年年报显示,该基金持有人达380,629户,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16倍。
7月15日,诺安基金单日跌幅达到6.91%,#诺安#当日登上微博热搜。有微博用户当时戏称:“不买基金的估计看到诺安的都是想这是啥,打开一看原来是基金。”
7月16日,*登上微博热搜的第二天,诺安基金又遭遇单日8.19%的跌幅。
8月26日大跌当天,大量网友吐槽其净值连跌6天,让它登上微博热搜
8月28日,这只基金净值只有7个交易日上涨,8月3日以及8月27日单日涨幅超过3%,8月5日上涨1.3%,其余几个上涨的交易日涨幅均不到1%。
8月30日,网络上出现了一则“诺安成长混合基金经理蔡嵩松因涉嫌内幕交易正在接受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消息一出就在蚂蚁财富号上的讨论炸了锅。不过诺安基金紧急在微博发布澄清公告,称蚂蚁财富平台有不法分子编造蚂蚁财富高仿号,散播虚假消息,严重侵害公司及蚂蚁财富相关利益。提醒投资者防范风险。
其实这只基金在过去的疯狂上涨,正是因为其重仓股都是芯片、半导体等板块的明星公司,包括圣邦股份、北方华创、卓胜微、兆易创新、韦尔股份等。该基金二季报显示,其持仓与一季度相比变化不是很大。但由于近期科技股的调整,该基金净值回撤较大。
蔡嵩松近期曾表示,在“国产替代”产业逻辑下,半导体板块是科技赛道里的“长坡”,高景气度值得期待。当前,半导体板块投资应适当淡化静态市盈率和阶段性的股价波动,通过精选高景气度个股,来实现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10月12日,诺安基金三个月内第4次热搜,这次因为大涨,截止10月12日,单位净值1.7160,日涨幅6.06%。
叨姐回顾不这些,只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入市有风险,买基需谨慎!
具体回到今日的盘面上,A股三大指数全线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盘涨1.86%报3373.73点;深证成指涨2.19%报14141.15点,盘中创出逾5年新高;创业板指涨2.96%报2814点,创3个月新高。两市成交额时隔两个月再度突破万亿元;聪明钱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97亿元,创年内新高。半导体、航运、证券等行业全线上扬,科技板块持续活跃,其中,半导体(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以8.88%的涨幅领先其他行业。
复盘市场表现,三位基金经理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招商创业板大盘ETF基金经理苏燕青:蚂蚁IPO中止使得市场对资金分流的担忧消除,美国大选落地,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拜登若顺利当选,中美关系有望重回传统竞合关系,部分双方存在较多共同利益、涉及核心技术较少的科技产业链有望迎来显著的估值修复行情,十四五规划中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强调核心技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未来3-5年科技创新是主导资产价格的核心变量。
海富通中小盘混合基金经理范庭芳:外围美国大选不确定因素落地,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尤其是从今天美国大选的情况来看,总统候选人拜登已遥遥领先,美国方面主流媒体纷纷宣布拜登获选,拜登施政重点也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方向。此外,相较于特朗普,市场普遍认为拜登的政策更为可预期,未来中长期的不确定性也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范庭芳还对表示,虽然未来中美竞争仍然是比较重要的时代主题,但从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纲领来看,拜登更倾向于融入全球化,对于受到国外打压的中国高端制造领域、尤其是半导体行业来说,或存在较为难得的缓和期,同时也是比较好的谋求快速发展的时期。落实到投资上,科技成长板块投资难度依然较大,普通投资者不应忽视其中的波动性风险。
我们认为流动性的问题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之后才会显露,当然现阶段我们肯定会一直保持密切关注。
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陈平:政治不确定因素落地,暂时市场预期向好。另外,半导体本身的基本面较好。5G带来的科技新周期导致半导体需求向上,叠加贸易摩擦改变了行业逻辑,随之带来的是半导体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提升、产业链进入正循环,国产半导体公司将大为受益,是未来3-5年科技投资的主线之一。如投资半导体板块,后市仍要关注中美关系走势,看后期是否会有影响半导体行业的相关政策出台,从而引起行业波动。
获北大医学部“加持”后,销售费用从2013年1.2亿元一路攀升至2018年5.87亿元,营收却未有增长
随着近期财政部对77户医药企业开展会计检查,北大医药浮现在人们面前。
“北大医药业绩乏善可陈,却绯闻不断。”有股民在股吧群里评价称。
销售费用连年上涨,去年涨53.45%远超营收增幅,研发费用去年跌21.13%
2017年和2018年,北大医药业绩均出现上涨,归母净利润两年分别实现3426.10万元和4517.85万元,分别上涨172.80%和31.87%。分业务来看,北大医药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药品制造、药品流通和商品及材料销售。在药品制造中,原料药已经剥离,制剂药在2017年为公司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长77%;此外,商品及材料销售为公司带来的营业收入也增长了105.61%。
2018年,北大医药获得政府补助进一步提升,由2017年的616.06万元上升至742.34万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同比增长7.92%,实现归母净利润4517.85万元,同比增长31.8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3812.87万元,同比增长26.83%。
与此同时,北大医药的销售费用已经连续多年增长,从2012年至2018年,北大医药的销售费用分别达到1.03亿元、1.20亿元、1.38亿元、1.55亿元、2.18亿元、3.82亿元、5.87亿元,不仅每年持续增长,2018年更是大涨53.45%。
在北大医药2018年23.16亿元的营业收入中,5.87亿元的销售费用占比已经超过四分之一。
北大医药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市场拓展费用增加,2018年,北大医药市场开拓及差旅费从上一年度的3.55亿元增长至5.57亿元,职工薪酬从1710.98万元增长至2219.79万元。
在北大医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上涨的同时,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出现了21.13%的下跌,从上一年度的759.08万元减少到了598.71万元。
获北大医学部加持,业绩却未上快车道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在方正集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13年5月8日下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仪式上说。”有报道称,合作仪式当晚,方正系旗下的上市公司西南合成发布公告,更名为北大医药。
不过,尽管有了北大医学部的加持,北大医药并未因此走上快车道。北大医药2013年归母净利润为6906万,不过在这之后从未超过这一数据。
在这些年,其研发投入金额很多年份也在下降,2013年,其研发投入金额为3327万元,此后在2014年增至6504万元,不过这之后的年份,研发投入金额再未超过2000万,2016年甚至同比下滑60%,至516.6万元。
入局医疗不久就要出售遭质疑 董秘回复:医疗景虽美,奈何路多艰
北大医药在2015年进行过转型。在这之前,其药品制造方面是原料药为主。
2015年,北大医药就以协议方式将持有的涉及原料药业务的子公司大新药业92.26%股份、重庆合成***股权及方鑫化工66.86%股权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合成集团。在这次交易前,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制造(原料药、制剂药)和药品流通。通过本次交易,公司整体剥离原料药生产及销售业务,保留制剂业务、药品流通业务、医疗器械流通业务等。
北大医药在年报中称,公司是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为主,以医药销售及流通业务为辅的专业医药企业。近年来,受原料药周期性产能过剩、国家环保标准提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主要原料药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大幅下降,产品利润持续亏损,严重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转让完成后,公司将集中资源专注制剂药品的研发及生产销售,且将依托北京大学、北大医学部和北大医疗的资源优势,加强内部管理和整合,推进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
早在2014年,北大医药和北大肿瘤医院一起成立了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尽管当年这家公司净利润为-54.67万元,但北大医药称,公司借助肿瘤合资平台正在逐步积累肿瘤医疗领域更多的资源,将打造公司肿瘤特色产业链,这家公司仍被市场寄予厚望。
但在2017年10月26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参股的肿瘤公司41%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肿瘤公司股权。根据当时公告,肿瘤公司2016年上半年净亏损3757万元,2017年上半年净亏损1276万元。
北大医药称,肿瘤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经营处于培育期,为落实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战略方向调整,优化业务布局,调整专科发展方向,公司决定将持有的41%肿瘤公司股权对外转让出售。本次转让股权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公司目前产业结构整合及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中小股民向北大医药发问,为何收购不久就要出售这家子公司,而北大医药则回复称,“医疗景虽美,奈何路多艰,不适合自己的终须断腕,找到伯乐千里马才能驰骋,肿瘤门诊不适合我们,或许嫁给适合她的郎君才能焕发光采。北上长征不意味着不能向南迂回,舍弃肿瘤君同样不说明我们会放弃医疗。”这一回复在当年被投资者称为上市公司董秘奇葩回复。
最终,北大医药仍未出售这一资产,2018年年报中,这家子公司继续亏损着。年报显示,肿瘤公司在2018年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为-389.73万元。
深陷数十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
来自北大医药的公告称,于2014年11月1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北大医药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北大资源也已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通知。也就是从这段时间以来,北大医药开始不断警告投资者公司存在退市风险。
2014年的北大医药可谓“风雨交加”,市值蒸发的同时,公司当年业绩也并不亮眼。2014年,北大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2.65亿元,同比下降2.19%,实现归母净亏损2710.43万元,同比下降134.74%,扣非归母净亏损3975.56万元,同比下降157.57%。
证监会在2014年开始对北大医药进行的调查也终于在2017年5月5日有了结果。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证监会认定政泉控股、北大资源控股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导致北大医药未能按照《证券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最终,证监会决定对北大医药、北大资源控股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在上市公司遭罚款后,不少投资者纷纷发起诉讼。
2018年8月7日,投资者起诉北大医药、北大资源、政泉控股证券虚假陈述案在重庆开庭审理,律师王智斌当时介绍称,双方就涉案虚假陈述是否具备重大性、股价下跌的真实原因、本案是否存在系统风险等诸多方面展开激烈交锋。
不仅如此,
北大医药涉及的诉讼不仅仅只有这些。
2019年1月10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12个月尚未披露的累计诉讼、仲裁事项金额合计为1.0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的9.01%。
新京报
已经上市十年的瑞康医药首个年度预亏且一亏就超过10亿元,深交所火速下发关注函,对造成巨亏的“罪魁祸首”商誉减值22亿元的原因和合理性进行问询
《投资时报》研究员 李浥尘
三季度还盈利5.79亿元,到了2019年全年,净利润却亏损高达10.21亿元!且事先毫无业绩预告预警,直接便是业绩快报定调巨亏——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康医药,002589.SZ)2月21日披露业绩快报之后,深交所同日即“火速”下发关注函予以“关切”。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瑞康医药披露的业绩快报称,2019年净利润亏损10.2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31.06%,主要原因为拟对90余个资产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22.4亿元、衍生金融负债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5亿元等。
这意味着,巨额商誉减值成为瑞康医药业绩爆雷的“罪魁祸首”,亦意味着,过去几年该公司频繁大幅并购后遗症,正在大爆发。
亏损超10亿却未预告
春节以来,A股整体表现让人惊喜,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医药股整体表现尤为出众。
不过,瑞康医药却颇为另类。2月3日股价碰到6.30元低点之后,2月4日、5日、6日连续大涨,2月7日见到短期高点后迅速回落,2月26日收盘价6.65元,基本回到此轮启动前的2月3日股价位置。在沪指、创业板指数高歌猛进的时候,属于医药股范畴的瑞康医药却持续逆市走低,不免让其投资者颇为失望。
答案,似乎在瑞康医药的2019年业绩快报中。
2月21日,瑞康医药披露业绩快报称,2019 年实现营收353.33亿元,同比增长 4.17%,净利润亏损10.21亿元,同比减少231.06%,由盈转亏。2018年,该公司净利润为7.79亿元。净利润步入巨亏,同时,增收不增利现象凸显。
对业绩巨亏原因,瑞康医药解释称,首先因为商誉减值。近年来,瑞康医药外延收购的近两百家公司具有轻资产属性,在合并时形成了较大金额的商誉。然而,2019年瑞康医药多数子公司实现盈利,但业绩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基于谨慎性原则,2019年预计对90余个资产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约为22.4亿元。
其次是在投资损失方面。因衍生金融负债变动原因,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 5.5亿元,对应递延所得税费用影响 1.38 亿元。
第三系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上升。其中,瑞康医药业务全国化之后,加大省级平台建设,在信息化投入、人员、仓库、市场推广等销售、管理两项费用支出阶段性上升;另外,为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和周转,瑞康医药在2019年加大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导致财务费用有所增加。
由上述信息可见,巨额商誉减值是导致瑞康医药2019年业绩巨亏的罪魁祸首。三季报显示,瑞康医药商誉余额为31.19亿元,此次预计计提22.4亿元商誉减值,占比达到71.82%,减值达7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商誉减值金额超过7成,预计亏损金额超过10亿元,如此业绩数据在此前却无任何业绩预告公告,而是直接在2月底以年报业绩快报的形式对外披露。
如此巨额的商誉减值导致业绩变脸情形,在业绩快报披露同日,深交所即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瑞康医药对2019年报进行大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和合理性、未及时披露业绩预告的原因及合理性等进行说明。
频繁并购推升高额商誉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19年净利润巨亏超过10亿元,是瑞康医药自2011年上市以来的*亏损。同时,2019年商誉减值准备22.4亿元,并非瑞康医药第一次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前几年大幅并购带来的后遗症正在逐渐释放。
企查查显示,瑞康医药成立于2004年9月,2011年6月上市,是一家向全国医疗机构直销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同时提供医院管理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商,目前在31个省拥有240余家子公司。
子公司数量如此庞大,源自近年来瑞康医药将其发展方向定为:加速打造全国性、综合性的医疗器械直销网络,以“并购+合伙人”为主要手段,搭建多品类合一的平台型公司。为此,瑞康医药斥巨资大肆收购从事药品医疗器械业务销售类公司。根据公告显示,2015年至2018年期间瑞康医药收购并表合计达到175家,其中*峰为2017年,当年度并购新增83家,大约平均四天收购一家新公司。
频繁并购、快速扩张的确为瑞康医药营收带来连续增长。
2016年、2017年、201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6.19亿元、232.94亿元、339.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0.19%、49.14%、45.61%。
收入大幅增长的背后正是大量并购扩张并表的子公司,同时,也将商誉推升至高位。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瑞康医药商誉金额分别为15.09亿元、37.57亿元、33.08亿元。
正所谓“物极必反”,在高额商誉压顶下,频繁收购给瑞康医药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2016年、2017年净利润增速150.39%、70.26%,均比同年度的营收增速高,但到了2018年,营收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开始下滑,7.79亿元的净利较上年下滑了22.77%。
2018年净利润由升转降,是因为并购后遗症开始爆发,首当其冲的是商誉减值——2018年,瑞康医药就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为 7.2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37%,侵蚀了当年大部分的净利润,也开始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瑞康医药累计有41家并购而来的子公司产生商誉减值,其中,2018年并表的西博远药业、石家庄祥泰医药两家公司在并表当年,就出现商誉减值。
瑞康医药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
数据Wind
费用快速攀升
伴随着频繁并购、经营规模的扩大,瑞康医药资金需求大增,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增长迅速,运营管理风险、跨区域经营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不断加大,由此,除了商誉风险减值对净利润的侵蚀,销售、管理、财务等三项费用也成为吞噬净利润的“黑洞”。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瑞康医药销售费用分别为9.32亿元、15.05亿元、21.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08%、61.51%、43.80%;管理费用分别为4.26亿元、8.57亿元、13.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88%、101.48%、61.97%;财务费用分别为0.84亿元、2.35亿元、7.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06%、178.86%、202.06%。
在瑞康医药持续并购期间,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快速攀升,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速始终超40%,财务费用在2017年和2018年增长迅猛,2018年财务费用增长率更是大涨两倍以上,三项费用的增速超过同期营收增速已经成为常态,不再鲜见。
三季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瑞康医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19.97亿元、10.74亿元、6.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4%、6.87%、40.95%。在连续三年迅猛增长之后依旧继续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上述三项费用合计达到37.25亿元,比巨额商誉计提还高了15亿元,成为侵蚀净利润、削弱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如此高额的费用支出情形下,虽然未有高额商誉减值,但2019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延续2018年开始的“增收不增利”困局。
三季报显示,瑞康医药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9.44亿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减少30.56%。净利润继2018年之后持续下滑,营收增速也降至个位。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伴随着瑞康医药业绩滑坡,机构投资者正在连续减持。
瑞康医药1月6日公告称,第四大股东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添富基金)拟自减持计划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六个月内(即 2月5日至2020年8月4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009.42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2%。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瑞康医药股份总数的1%。
数据显示,截止1月3日,汇添富基金管理的“汇添富基金-工商银行-汇添富-优势医药企业定增计划5号资产管理计划”、“汇添富基金-工商银行-汇添富-优势医药企业定增计划4号资产管理计划”、“汇添富基金-宁波银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汇添富基金-宁波银行-程义全”合计持有瑞康医药9029.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6.0006%。此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后,汇添富基金合计持股低于5%以下,不再是瑞康医药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
公告显示,汇添富基金通过参与瑞康医药2014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成为其股东,当时的持股比例为12.10%,在2018年2月26日解禁可以上市流通。
此后,汇添富连续减持瑞康医药:2018年7月10日—20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2526.74万股,占总股本1.68%;2019年3月22日通过大宗交易转让出去3009.42万股,占总股本2%;2019年3月14日—15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减持634.07万股,占总股本 0.42%;2019年6月28日—11月18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减持3009.41股,占总股本2%。
按照瑞康医药公告所称,汇添富基金不属于瑞康医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减持计划系股东的正常减持行为,不会对瑞康医药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及未来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作为重要股东的机构投资者,短期内不断连续减持,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瑞康医药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瑞康医药股吧、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净值320007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