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尤夫股吧(光明乳业股吧)

2022-06-20 19:02:10 基金 group

st尤夫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ST尤夫(002427.SZ)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1.5亿元至15.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51亿元。

2021年度,公司涤纶工业丝及其附属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2021年度,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受新增产能投放、行业竞争加剧、海运费暴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涤纶工业丝及其附属产品销售价格涨幅较弱,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光明乳业股吧

5月17日晚间,光明乳业赶在上交所要求的答复期限(5月18日)前迟迟交了卷。光明乳业表示,公司近两年来借款余额变动与公司投资计划和经营安排相符,货币资金亦没有被闲置

在股吧上,股民表示,光明乳业(600597.SH)针对上交所问询函所给出的答复依旧显得“中规中矩”。

光明乳业于5月10日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要求其在5月18日之前作出答复,内容涉及主营业务和财务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手持大笔货币资金的情况下近两年的借款却在持续攀升。

近日出现爆雷的康美药业(600518.SH)和*ST康 得(002450.SZ),此前曾因账面上拥有巨额货币资金却仍在大举借款引发市场质疑。光明乳业近年大幅借款的原因和借款用途去向何方不禁令人产生疑问,而公司在存贷双高的情况下,业绩表现又是如何?

针对上述相关问题,《投资者网》致函光明乳业,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置评。

仍有疑问

光明乳业在给上交所问询函的答复中表示,2018年公司借款增长的原因主要系海外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莱特”)因购建长期资产向当地银行借款新西兰币3.56亿元,折合人民币16.28亿元。新莱特主要从事工业奶粉的生产和婴儿配方奶粉的代加工业务。

其次是子公司光明乳业国际投资(以下简称“光明乳业国际”)用于支付上年度的回购股权款的借款产生的利息及汇率波动,导致了借款余额增加1.91亿元。

光明乳业表示,2017年公司借款增长的原因在于公司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牧场业务的控制,由光明乳业国际回购原第三方投资者 Chatsworth Asset Holding Ltd 持有的本公司子公司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牧业”)45%股权,从而由光明乳业国际向银行借款美元2.97亿元以融通回购股权款,折合人民币19.41亿元。2018年度涉及借款金额人民币21.31亿元(美元金额3.1亿元),系上述借款到期后续借。

此番答复也引发股民的诸多疑问,如“美元贷款利率为多少?”、“公司管理层在发现贷款利息成本高的情况下为何仍持续进行高利率贷款?”。

《投资者网》注意到,光明乳业国际在2018年出现亏损,而光明牧业在2017-2018年则持续亏损。《投资者网》此前曾报道,2018年9月公司新聘董事长濮韶华曾有外贸、国际并购的相关经验,暂无乳品行业相关经验。

光明乳业2018及2017年短期及长期借款按借款主体划分的变动情况及有关借款用途

对于货币资金问题,光明乳业表示,由于预收账款的增加,加上公司先后合并了原最终控股母公司下属的4家子公司,从而使公司2018年货币资金余额较2017年增加了6.59亿元,增幅19.3%,但货币资金也没有因上述借款的大幅增加造成闲置。

对于货币资金具体怎么没有“被闲置”,光明乳业只表示“鉴于近两年公司业务模式及总体业务规模并没有重大改变,货币资金为满足全公司日常运营及资本性开支需求。”

光明乳业表示,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监管规定,目前尚无法直接由境内资金汇往境外进行还款。公司后续拟通过向光明乳业国际增资等方式,由光明乳业国际归还境外借款。那么此前的境外债务及利息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偿还的?光明乳业并没有给出解答。

此外,光明乳业表示,除已披露的受限制性货币资金外,公司不存在其他潜在的限制性安排、不存在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的情况、不存在货币资金被他方实际使用的情况。

在预付账款一项,光明乳业表示,预付账款增长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于公司对进口全脂/脱脂奶粉、奶油、黄油和干酪的采购。其中,《投资者网》注意到光明乳业也向一家名为“上海五金矿产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采购上述乳制品原料。企查查资料显示,该公司在2017年5月取得“预包装食品销售(含冷藏冷冻食品)、特殊食品销售(保健食品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行政许可,有效期至2021年4月。除上海康健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食品流通许可已于2018年12月到期(该公司亦在2019年4月变更了经营范围)外,截至目前,其余两个境内公司的食品流通许可仍为有效状态。

关于预收账款一项,光明乳业称主要的预收账款均为乳制品购销业务而产生的预收货款。为加速流转销售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公司于2018年末发布预收款奖励通知,该项营销政策导致年末预收款有一定的上升。在与公司给出的同行对比中,光明乳业的预收账款增幅(64.5%)仅次于蒙牛乳业(2319.HK,80.8%),位居第二。

而关于应收账款、资产减值损失等问询,光明乳业也一一作了回复。

回暖昙花一现?

光明乳业2019年一季度的业绩有了回暖的迹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2亿元,同比增加5.51%;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增长5.13%。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季度叠加了春节销售旺季,故该季度的业绩含金量不高。而在此之前,光明乳业2018年的业绩表现却也不如人意。

2018年,光明乳业的营业总收入为209.86亿元,同比下降4.71%;实现净利润5.27亿元,同比下降35.7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1亿元,同比下滑43.51%。与年初计划相比,公司归母净利润完成率低于经营计划,公司称原因系常温产品受市场竞争影响。

国联证券表示,毛利*的液态奶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常温大单品莫斯利安受公司持续控费的影响,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

常温产品和渠道开拓成为光明乳业短板的情况已持续多年,加上按照目前的产品组合来看,光明乳业也以低温产品为主。在上海生长起来的光明乳业,一直也将华东地区作为布局和深耕的重点。有业内人士指出,正是为了守住低温鲜奶市场,光明乳业才迟迟难以跳出长三角区域,而冷链延伸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也在另一方面给光明乳业带来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财报披露,光明乳业旗下提供乳品销售的子公司广州光明乳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康光明乳业销售有限公司均出现亏损,公司解释称主要由销售收入下降、费用上升所致。

2018年,光明乳业收购上海奶牛研究所有限公司***股权、上海乳品培训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股权、上海牛奶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奶棚”)66.27%股权和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民一厂”)***股权。光明乳业指出,其中,牛奶棚的渠道资源将与公司现有的业务形成有效协同,而益民一厂的冰激凌业务将与公司的乳制品业务形成协同,提升奶源的季节性调节能力和弥补冷饮业务的空白。

《投资者网》在企查查平台查询到,牛奶棚在2016年曾因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而受到行政处罚,2018年2月才获批食品销售和食品生产的经营范围变更。

4月23日,光明乳业上市了两款新品,分别为“减脂50%鲜牛奶”和“优倍浓醇鲜牛奶”,同时推出畅优系列新品;4月27日,光明莫斯利安酸奶冰淇淋发布。《投资者网》走访广州部分商超,并未发现上述新品开始铺货的迹象,常温奶货架区仍未见任何光明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乳业2019年一季度上海地区经销商数量为369个,较2018年末增加13家;外地经销商3344个,较2018年末增加58家,但实际效果似乎还未显现。

据《投资者网》此前报道,光明乳业2018年三季报所披露的利润大幅下跌的消息让不少消费者对光明乳业的未来产生担忧。2018年11月2日,光明乳业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目前光明乳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请广大消费者放心,并表示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铺货率。但截至发稿前,《投资者网》依旧能在光明乳业近日的微博留言下方发现网友“想买却买不到”的反馈。

与此同时,在问询函中,上交所提及光明乳业存在不同地区毛利率差异较大的情形。公司在问询函的答复中表示,这是由于区域产品销售结构存在差异所致。其中,上海地区液态奶毛利率高于外地主要系在上海地区致优、优倍、如实等高毛利产品销量较高。

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子公司,光明乳业旗下海外子公司新莱特在2018年业绩可谓亮眼。新莱特主打奶粉业务,在2018年营收为41.61亿元,净利润3.24亿元。即使上交所对境外业务(即新莱特)的低毛利率持有疑问态度,但光明乳业在问询函的答复中强调,境外业务属于乳制品产业链中低毛利的生产加工业务,2018年公司的境外业务毛利率(19.31%)高于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 Limited,15.45%)。

截至5月17日收盘,光明乳业报价10.03,总市值为122.8亿。




st尤夫股吧

ST尤夫(002427.SZ)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21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4亿元-1.7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842.86万元。基本每股亏损为0.3197元/股至0.3996元/股。




st尤夫股份*消息

11月23日晚,ST尤夫(002427,SZ)发布公告称,共青城胜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青城胜帮)及/或其指定关联方、天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畅控股)及/或其指定关联方、新凤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凤鸣控股)及/或其指定关联方均有意向以产业投资人的身份参与上市公司预重整和重整。

11月23日,ST尤夫与相关各方签订了破产重整之投资框架协议,ST尤夫表示,本次《投资框架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推动公司预重整和重整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公司预重整成功并成功实施重整,将有利于化解债务风险,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业绩表现。

但市场情绪似乎并不高涨,11月24日,ST尤夫报收于6.68元/股,跌幅4.98%,封上跌停板。

三家企业有意参与预重整与重整

6月18日,ST尤夫收到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的通知,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向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启动对上市公司的预重整,法院经审查后对该预重整申请受理登记。

11月23日,ST尤夫及公司预重整管理人分别与共青城胜帮、天畅控股、新凤鸣控股签署了破产重整的投资框架协议。

据了解,共青城胜帮系陕西省国资委下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实际控制的以化工板块上市公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平台,陕煤集团由陕西省国资委全资控股,系世界500强企业。

而天畅控股系天能动力(00819,HK)、天能股份(688819,SH)的实控人投资设立的以实业投资、项目投资为主的企业。

新凤鸣控股系新凤鸣(603225,SH)的控股股东,是一家集PTA、聚酯、涤纶纺丝、加弹、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集团。

11月24日,《》

此外,另有分析人士向

ST尤夫何以至此?

资料显示,ST尤夫是一家致力于工业长丝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有涤纶工业长丝、特种纺织品、线绳产品、切片等。

2016年11月、2017年12月,ST尤夫完成收购江苏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航新能源)的51%和49%股权,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智航新能源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三元动力锂电池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拥有三元正极材料、电芯和PACK系统的完整生产线的新能源企业。

此外,ST尤夫于2017年7月投资了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25%的股权,以实现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布局。

但ST尤夫为何会走到破产重整这一步?

据ST尤夫2018年1月19日公告,其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经过两年多的调查,ST尤夫于2020年3月9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被查出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与实际控制人的关联交易、未及时披露及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对外担保、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或有负债三大违规行为,原实控人颜静刚也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财报显示,ST尤夫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4.46亿元,同比下降20.68%,实现归母净利润-7.51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41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亏损2.8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17.80%。

在2021年半年报中,ST尤夫介绍公司目前拥有涤纶工业丝和锂电池两大业务板块,并通过参股投资,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其中,锂电池业务系指公司收购的智航新能源,氢燃料电池业务则系公司于2017年7月所投资的武汉众宇25%股权。

ST尤夫称,武汉众宇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贯穿整个氢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包括氢能制备、氢能储运、燃料电池系统和氢能利用,产业链覆盖范围广,具备氢能综合服务和整体方案解决能力。而这或许也是引得三家企业前来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st尤夫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st尤夫股吧、光明乳业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