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排行榜(华建集团股吧)

2022-06-18 2:10:28 股票 group

基金排行榜



本文目录一览:



“往往在震荡行情下,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才显现得格外突出。”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

事实的确如此,进入2021年以来,A股市场充分演绎结构性震荡行情。截至12月31日收盘,上证综指年内涨幅仅为4.8%,年内点位*攀升至3731.69点,*下探至3312.72点。

在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无论是主动投资的股票型基金还是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均取得了可观的超额收益,尤其是新能源等板块持续飙涨,把握住市场机遇的权益基金斩获了较好业绩。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答卷,延续了“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点。

主动权益基金

平均收益率为8.51%

2021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多次起伏,整体表现可圈可点。从主要板块的涨幅来看,创业板指全年涨幅高达12.02%,表现最为突出;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科创50今年的涨幅分别为4.8%、2.67%、0.37%。

A股市场也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态势,新经济成长性行业大幅跑赢传统行业。其中,新能源、光伏等板块涨幅巨大屡屡出现翻倍牛股,教育、保险、地产等遭遇“寒冬”。

在此背景下,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凭借着精选个股、控制仓位为投资者获得了较为可观的超额收益。

《证券日报》

部分主流指数PK权益类基金

数据Choice

若剔除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提升至8.51%。其中股票仓位在60%以上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7.45%,股票仓位在80%以上的的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9.24%,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更达到9.59%,整体收益可观。

数据Choice

2021年五类基金排行榜单出炉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演绎出较为可观的超额收益,其背后也有部分产品脱颖而出,斩获了较行业平均水平更高的收益率,甚至有绩优基金在一年内实现了收益翻倍,成为市场上少有的“翻倍基”。

2021年,收益率*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为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16.68%,该基金成立于2018年3月份,基金经理为崔宸龙,是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崔宸龙所管理的另一只产品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更摘得榜眼之位,年内收益率高达106.04%。据

另外,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大成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的年内收益率也超过90%,赚钱效应明显。包括上述基金在内,年内收益率超过5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计82只。

【主动权益基金前40名业绩排行榜】

【灵活配置型基金前20名业绩排行榜】

【偏股混合型基金前20名业绩排行榜】

【普通股票型基金前20名业绩排行榜】

【平衡混合型基金前20名业绩排行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回报率排名靠前的基金中,大部分是规模较小的“小而美”基金产品,很多“业绩黑马”是由新锐基金经理掌舵。然而,这就意味着,即便这些基金斩获了极高的回报率,由于基金持有人户数不高,能够分享这个成果的基民也是少数。

这13只基金蝉联主动权益类

业绩排行榜百强席位

在今年年度*呼之欲出之际,回看往年的*基金,各类基金经理难逃*一年一换的魔咒。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仍有一部分基金经理的业绩连续两年保持领先。据《证券日报》

若将A、C份额合并计算,蝉联业绩排行榜百强席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分别为:信诚新兴产业混合、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混合、农银新能源主题、工银新能源汽车混合、工银生态环境股票、东方主题精选混合、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泰达转型机遇股票、中海环保新能源混合和中信保诚创新成长混合。

所管产品的基金经理分别有:中信保诚基金的王睿、孙浩中,国投瑞银基金的施成,农银汇理基金的赵诣、邢军亮,工银瑞信基金的闫思倩、何肖颉,东方基金的蒋茜、李瑞,泰达宏利基金的王鹏,中海基金的左剑。

9000只公募基金“挑花眼”

FOF基金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年内绩优基金持股分布来看,新经济成长性行业相关的基金表现最为突出,而由于今年部分以核心资产为代表的蓝筹股表现低迷,与这一投资风格相契合的不少“顶流”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仍然欠佳。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当下基民普遍面临着“选基难、择时难”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场的公募基金总数已经达到9162只。面对繁杂庞大、首位业绩分化的基金市场,以及长期主动管理能力表现不均的基金经理群体,基民们筛选基金的难度越来越大。

而FOF业务和基金投顾业务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据了解,当下FOF基金业务和基金投顾业务方兴未艾,值得个人投资者密切关注。

三年期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行榜:

近六成产品是“翻倍基”

事实上,在公募基金领域,名噪一时的“黑马”常有,而持续领跑的常胜将军却不常有。目前,权威基金评级机构通常会将考核周期放长至三年、五年来评价基金经理的“长跑能力”。

近三年收益率超400%的基金名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基金能在长跑中胜出,与其面对不同市场行情的灵活度密不可分,能力圈更是核心要素,适应市场节奏、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基金业绩表现更具有可持续性。

(编辑 乔川川)




华建集团股吧

继不久前舍得酒业公司董事长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后,又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栽了”。

11月8日晚间,晶澳科技(002459,SZ)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被平度市监察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立案调查、留置。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秩序正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目前,公司未能知悉被调查原因是否与上市公司存在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13日,晶澳太阳能正式回归A股,被借壳的天业通联正式更名为晶澳科技。今年以来,光伏板块景气度持续提升,不少光伏企业迎来股价、业绩齐升,多家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年内光伏市场需求有望超出预期,行业进入景气周期。以及近期市场热议的“十四五”新能源规划目标或将上提,这一预期更是对市场起到了催化作用,光伏板块大涨,光伏组件龙头晶澳科技今年以来也大涨280%。

截至11月6日收盘,晶澳科技报收36.48元/股,跌幅9.99%,成交10.58亿元,*市值582.0亿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股也成为两市*跌停股(除st以外)。

对此,有股吧网友留言称:“礼拜五跌停,然后周末实控人被调查,你们说机构是不是提前知道消息了?这算内幕交易吧”、“机构研究知道消息了!可怜咱们散户”、“机构消息果然先知先觉”;

也有网友心态炸了:“完蛋了,这回,哎!!已经亏的够多了”。

截至9月30日,该股A股户数2.95万。

据公开资料显示,晶澳科技是老牌的全球化光伏组件龙头,也是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的高科技企业,2018年完成私有化后,在2019年11月成功借壳天业通联,在A股完成重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公司官网

晶澳科技跌停,两券商刚发研报唱多

令人疑惑的是,晶澳科技周五成两市*跌停股(除st股外),截至收盘报36.48元,跌幅9.99%。11月4日,晶澳科技也大跌6.58%,收报39.60元。盘后数据显示,深股通买入5067万元同时卖出4727万元。一家机构席位买入1323万元。三家机构席位合计卖出1.34亿元。而买入前5名与卖出前5名总合计为卖出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周内,信达证券、财通证券等券商刚发研报唱多晶澳科技。

11月6日,信达证券发布研报《晶澳科技(002459):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大尺寸组件出货有望改善盈利》,研究员为武浩、陈磊。研报称,公司2020年三季度单季出货预计为3.4GW,环比增长约10%,前三季度累计出货约9GW。从出货结构看,三季度单季海外出货占比在78%左右,前三季度累计74%,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收238.27、302.86和335.56亿元,同比增长12.6%、27.1%和10.8%,归母净利润16.4、24.0和28.3亿元,同比增长30.9%、46.5%和17.9%,对应2020-2022年PE分别为41.3、28.2和23.9x,维持“买入”评级。

11月4日,财通证券发布研报《晶澳科技(002459):业绩增速亮眼一体化产能加速扩张》,研究员为龚斯闻。研报称,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1-9月实现营业收入166.95亿元,同比增长23.51%;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93亿元,同比增长57.83%。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为1.20元、1.46元、1.86元,对应PE分别为17.2倍、14.1倍、11.1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11月3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关于股东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11月3日接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市华建盈富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华建盈富”)通知,华建盈富所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解除质押。本次解除质押股份数量为662.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4.68%,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41%,解除日期为2020年11月2日。

截至公告披露日,华建盈富持股数量为1.41亿股,持股比例为8.87%。累计质押/冻结/拍卖等数量为1.00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70.96%,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6.29%。

曾75亿火速借壳天业通联回A上市

据证券日报报道,2018年7月23日,晶澳太阳能实控人靳保芳和天业通联签署《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天业通联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晶澳太阳能***的股权。2019年1月21日,天业通联公告表示,公司计划置出全部资产与负债,估值为12.7亿元;并向晶泰福、其昌电子等发行股份收购晶澳太阳能***股权,预估值为75亿元。

在经过证监会的核准之后,并完成一系列交割程序,2019年12月13日,晶澳太阳能正式回归A股,被借壳的天业通联正式更名为晶澳科技。

晶澳太阳能借壳上市后,产能迅速扩张。与此同时,晶澳科技拟对全资子公司宁晋三四车间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以实现年产3.6GW高效电池产品的生产能力。

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建设本项目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抢抓市场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将使公司整体产业链更加匹配,有效减少外购电池采购量,提升一体化盈利能力。

此外,晶澳太阳能从美国退市之后,将晶龙集团光伏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体系,完成垂直一体化布局,单晶硅片产能大幅提升。国泰证券分析师王磊表示,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发挥成本优势。从全产业链来看,垂直一体化厂商的生产成本更低。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晶澳太阳能拥有电池片产能7.30GW,位列全球电池生产厂商第一位。组件方面,晶澳太阳能自2012年以来光伏组件生产规模一直稳居全球前十位,组件出货量在2015-2018年连续排名全球前五位,其中2018、2019年蝉联行业第二。截至2018年底,晶澳太阳能拥有组件产能8.18GW。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晶澳科技原有股东承诺,公司在2019-2021年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6亿元、6.5亿元、7亿元。1月22日,晶澳科技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9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亿元-12.9亿元,同比增长30.71%-79.38%,*超出业绩承诺6亿元。

晶澳科技业绩增长也颇为强劲。10月27日晚间发布第三季度报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95亿元,同比增长23.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基本每股收益0.96元。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1亿元,同比增长24.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95.12%;基本每股收益0.44元。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校对|程鹏

综合证券日报、上市公司公告、市场数据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




基金排行榜前十名

基金四季报披露完毕,基金公司*规模也新鲜出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5.08万亿元,非货基规模为16.28万亿元。在去年市场的*化行情中,25万亿的公募基金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各家基金管理人的规模排名也发生“大洗牌”:

非货规模中,易方达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四季度单个季度规模激增1100亿,华夏基金在几只“网红”基金发力下,单季度新增规模也超900亿,*非货规模超过7400亿元,跻身全行业第二名。

权益类基金中,易方达、华夏、广发基金位居“前三强”,中欧、广发、易方达、华夏基金2021年权益资产增长超千亿元。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易方达、广发、中欧、汇添富、富国基金跻身前五强,去年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发力下,公司主动权益基金新增规模一年狂飙670亿,前海开源也新晋“千亿级”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

非货规模*公募超1.2万亿

39家公募跻身“千亿”基金管理人

在过去三年基金行业大发展中,各家公募的非货基规模进一步扩容。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易方达基金非货规模高达1.23万亿元,高居各家公募基金榜首。华夏基金位居次席,四季末规模为7416亿元,比去年非货规模排名上升1位;广发、南方、富国、汇添富基金分列3-6名,非货规模都超过了6千亿元,彼此规模相差并不太多,在规模排名上面临贴身肉搏的激励竞争。

招商和博时基金,同期规模也超过5000亿元,上述5000亿规模以上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8家。

在3000-4000亿体量的基金公司中,包含了嘉实、工银瑞信、中欧、鹏华、交银施罗德、华安、景顺长城、兴证全球、天弘基金等公募,位居非货规模的第二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非货规模超千亿体量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多达39家,相比去年末新增了4家,中信保诚、中加、国投瑞银、海富通基金,都在今年新晋千亿基金公司。

谈及“千亿”基金公司大扩容的现象,北京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表示,“千亿”基金公司扩容的背后,其实是基金行业的大发展。从2018年末的13万亿到目前25万亿,公募基金市场规模近年来经历了翻倍式的增长。

从归因分析看,自2019年以来,伴随着监管层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和基金赚钱效应的发酵,新发基金数量连续三年超过1000只,新基金每年发行规模也都在万亿体量,部分绩优基金规模持续攀升,并诞生了多位百亿,乃至千亿规模的基金经理。这都说明,公募基金正成为大众理财的工具和普惠金融的代表。

最猛单季度新增1100亿

“网红”基金给力易方达、华夏新增较多

从规模增幅榜看,四季度易方达基金规模增长1100亿元,位居榜首。

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旗下易方达稳健收益、易方达裕祥回报两只二级债基规模增长较大,去年四季度分别增长276亿元、170亿元,并崛起为两只规模超700亿元的“固收+”基金,两只基金去年收益率分别为8.66%、9.5%,获取了不错的稳健回报,也受到了资金的青睐。

另外,易方达基金旗下“网红”产品——中概互联ETF,也是“越跌越买”,四季度规模新增接近60亿元。新发基金易方达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也贡献了91亿元的规模。

华夏基金单季度新增规模913亿元,同期从6307亿元增至接近7220亿元,华夏基金旗下股票ETF产品对新增规模贡献颇大。国内*的股票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在四季度规模激增162亿元,四季末规模为691亿元,是华夏基金新增规模*的品种。

另外,华夏基金去年四季度新发的“网红”基金——华夏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也贡献了103亿元的规模。此外,华夏恒生科技ETF、华夏鼎茂、华夏短债、华夏行业景气等股基、债基、混基也是“多点开花”,四季度新增规模都超过了50亿元。

除了易方达、华夏两大巨头外,广发基金单季度新增规模650亿元,位居第三;嘉实、博时、交银施罗德基金等多家公募的新增规模也超过500亿元,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可谓“斩获颇丰”。

而从同比数据看,易方达基金在近一年新增4250亿元,从2020年末的8043亿元增至1.23万亿元,规模增长非常惊人,2021年也成为易方达基金收获规模的大年。

富国基金去年规模增长也非常显著,当年规模激增2096亿元,从4144亿元增至6240亿元,规模增长位居全行业第二位;华夏基金2021年新增规模2025亿元,紧随其后;招商、广发、南方、天弘基金等,同期非货规模增长也超过1600亿元,都是收获的大年。

易方达、华夏、广发位居权益基金规模前三强

8家公募权益资产突破3000亿大关

权益投资能力是公募基金有别于其他资管机构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权益资产管理规模榜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Wind数据显示,包括开放式股票型及混合基金在内,易方达、华夏、广发基金位居公募基金权益规模前三强,上述三家基金公司权益资产规模分别为6747.36亿元、5187.85亿元、4828.91亿元,也是全行业仅有的三家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突破4000亿大关的基金公司。

除此之外,汇添富、中欧、富国、南方、嘉实5家基金公司权益规模也突破3000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年末仅有5家基金公司权益规模超过3000亿元。

从前十大权益基金公司年度排名上看,招商、景顺长城基金新进前十,兴证全球、鹏华基金退出前十。

部分基金公司权益规模在2021年大步向前迈进,中欧、广发、易方达、华夏4家基金公司2021年权益资产增长超千亿元。

其中,中欧基金旗下权益基金规模大增1460.1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60%,不仅增长*值居行业第一,增幅也在前十大权益基金公司中位居榜首。

2021年诞生的单只“巨无霸”基金对基金公司整体规模增长“功不可没”,截止到2021年四季度末,由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规模已达775.05亿元,在全市场权益基金规模排名中仅次于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而该基金2020年四季度末仅230亿出头,一年之内规模增长超过233%。

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凭借着过去一年出色的业绩实现权益基金规模跨越式发展,恒越基金旗下权益规模从2020年末10.55亿元飞速增长至142.33亿元,增幅超过12倍。中泰资管、东方阿尔法等基金管理人过去一年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也超过3倍。

易方达“卫冕”主动权益规模*

前海开源新晋千亿主动权益“俱乐部”

相比权益基金公司榜单,主动权益基金公司榜单相对较为稳定,除了名次发生变化之外,2021年末前十大主动权益基金公司榜单并未有新入局者,体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

易方达基金以5203.78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继续“卫冕”*宝座,广发、中欧基金分别以4076.66亿元、3844.65亿元的规模分列第二、第三名,且上述两家基金公司相比2020年末排名均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也均超过3000亿元大关。

2021年千亿主动权益“俱乐部”榜单也有所扩容,全行业管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过千亿的公司从18家增至19家,前海开源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从2020年末的415.37亿元飙升至2021年末的1083.3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60%,新晋千亿主动权益基金公司团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募基金业绩*崔宸龙个人管理规模从2020年末不到8个亿猛增至409.62亿元,对前海开源基金规模增长助力不少。

相比2020年末,2021年末进入前十大主动权益基金公司的门槛由不到1800亿元提升至2187亿元。

从行业集中度看,截至2021年末,前十大主动权益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过3.15万亿,在全行业中占比44.71%,行业集中度相比2020年末下降了2个百分点。




基金排行榜2022年前十名

品牌认知是公司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据了解,大多数基金公司客服、电商或互金部门,为做好基金投资者关系管理,主动开设运营了微信服务号、财富号、雪球号、蚂蚁财富号,这也正是各自竞争力的体现。因此,我们基于上述四大平台(号)的客观量化数据,推出月度的“基金品牌认知度榜单”。


综合评分结果显示,2022年5月份公募基金品牌认知度榜单前十名分别为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建信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嘉实基金、上投摩根、鹏华基金、博时基金。


简要榜单



注:

1、基金品牌认知度综合评分体系:

2、本榜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公司对持有人服务或投资者关系工作的综合量化排名。需要特别声明的是,该体系中四个指标获取数据尚存诸多不足,如微信服务号、财富号、雪球号、蚂蚁财富号因一些品牌未开通运营,导致了评估存在完整性问题。因此,本报告“认知度榜单”评估结果是有局限的,不建议作为基金品牌IR考评的*指标。

3、认知度完整榜单,及更多其他品牌榜单,请在全景视窗(sc.p5w.net)申请账号登录自行查看下载。

免责声明:制表者力求客观公正使用网络工具,但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榜单数据主要反映在各大平台上、基金投资者关系工作量化排序,但不代表所述品牌的全部量化数据,不建议作为任何决策依据,更不构成对所述基金品牌旗下产品的买卖建议。对使用该报表带来的可能损失或风险,编者及其所在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排行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排行榜、华建集团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